APP下载

关于智能农机产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2022-05-30杨经学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产学研

杨经学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提出的产业兴旺必须依靠先进高效的智能装备设施,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宜居农村,实现农民富裕。本文对我国智能农机产业发展的现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财政支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智能农机产业 农机制造大国 新一代智能农业装备 产学研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首要的产业兴旺,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这就必须依靠先进高效的智能装备设施,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宜居农村,实现农民富裕。

一、我国智能农机产业发展的现状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同时把农业机械装备作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领域。

智能农机装备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支撑,也是现代农业产业竞争的重点和焦点,关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泛并深刻影响科技创新,新一代信息、生物、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渗透融合,农机装备发展进入以智能化为引领的高效化、网联化、绿色化的新阶段,农业机器人、农业大数据、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加速发展,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和现代农业变革。

“十三五”以来,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基本形成了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得较完整的农业装备产业链,农机企业总数超过8000家,总体规模约占全球30%左右,年国际贸易量约占全球总量的20%左右。农机产品覆盖了耕种管收智能田间作业、农产品产地加工及储运、设施园艺及养殖装备等应用场景,具备研发生产4000多种农业装备产品能力,满足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需求。但我国农业生产和产业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长期以来,存在农业机械设备技术基础研究不足、整机可靠性和运行效率低、核心零部件和高端产品依赖进口、農业投入品大量使用等问题。此外,饲料、水果和畜牧业等生产机械短缺。因此,加快发展智能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对于提高农业机械装备供给能力、缩小与国外主流产品的差距、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和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个,农业社会服务组织超过95万个。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春季,各类农机具超过2200万台(套)投入农业生产。在气象、精准植保、农机作业实时管控、产品质量追溯等智能农业服务方面,全程跟踪解决农业生产和服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为稳粮增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我国智能农机在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定位

定位一:我国是农机制造大国,但不是农机强国。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中高级加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行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成为全球第一农机使用和制造大国。但与农机强国相比,我国在产品技术水平、制造质量、生产效率、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外资品牌垄断高端市场。因此亟需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定位二:盲目引进高端产品,并不能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曾经提出用市场换技术,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换来技术,反而丢掉了市场。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不仅抬升了农业生产综合成本,还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机械产业的安全。我国地貌多样、农艺复杂、需求多元的国情也不是完全依靠进口设备就能解决的,必须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定位三:智能农机行业已经不能再“闭门造车”。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建立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些都对我国农业机械的领域、功能、种类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前沿技术和战略领域研究,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实施,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创新体系、统筹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是农业机械产业创新任务的当务之急。

三、对财政支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科技专项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实施新一代智能农业装备科技创新工程

新一代智能农业装备是乡村振兴、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重点,也是国际产业技术竞争方向。应围绕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动植物生长智能调控、智能作业控制系统、高效智能作业装备、丘陵山地动力装备等关键部件与整机研发,以及动植物生长与环境信息感知、农机工况及作业监测等专用传感器研发,形成自主可控技术产品体系,并推进智慧农场/牧场/渔场、工厂化农业等智能农业生产重大应用示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创新金融和科技资助方式,推进“产学研”合作

建议探索多种科技基金资助方式,对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采取先启动后补助的方式;对有重大经济效益和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的项目,采取贷款贴息、风险金投资等方式,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着力形成新一代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和产品体系,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发展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掌握技术和产业竞争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三)完善财政政策,促进智能农机装备全产业链提升

围绕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投资、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关税、贸易、知识产权等政策,打造引领性优势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和配套的中小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从科技创新、制造、应用推广等维度,形成更有针对性、联动性更强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创新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形成政策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作者单位:科技部农村中心计划协调处)

责任编辑:李丽君

猜你喜欢

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
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科技创新对产学研合作的积极影响作用研究——评《产学研合作成效及其提升路径》
论“产学研”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