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因素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中的运用研究

2022-05-30高嵩耿婉桐

艺术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因素

高嵩 耿婉桐

摘要:在全球化、数字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一代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意识却呈现出逐渐弱化的趋势,这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推进高校美术教育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还可引入地域文化因素来推进美术教育改革,在优化美术教育的同时深化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从而有效优化美术教育效果。基于此,文章对地域文化因素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希望有效优化美术教育效果。

关键词:地域文化因素;高校美术;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0-0-03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意识逐渐弱化,所以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时代发展新趋势。高校美术教育本就是素质教育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若能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过程中有效运用地域文化因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识,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美术教育改革,还能增强大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从而有效增强教育实效。

1 美术教育与地域文化内涵概述

1.1 美术教育

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开设这一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主动参与到美术相关知识学习中,借此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美术知识,同时提升其审美水平与艺术修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美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收和消化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并且对地域文化因素有所了解,从而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绘画艺术及民族文化,这样不仅能够实现高校美术教育革新,还能促进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一些特定区域内的文化。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可见,地域文化可以说是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的文化,能够与当地环境有效融合,所以具有鮮明的地域标签,包括当地方言、饮食、建筑等多方面内容。考虑到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差异,从地域文化中,人们能深切感受到当地的精神文化风貌,而在美术教育中融入相关元素是帮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促进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1]。

2 地域文化因素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中的运用意义

2.1 丰富美术教育资源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广受重视,美术教育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广泛关注。学习的综合性更是强化了美术内容之间的联系,并且主张将各个学科有效结合,借此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作为艺术的构成部分,也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创造。艺术发展本就离不开创新探索,所以美术学习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然而,传统模式下的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亲历美术探索的实践较少,因此很难在课堂上得到发展与提升。地域文化因素在美术教育改革中的运用,能有效丰富美术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对地域文化的探索实践中,更好地认识、理解美术与生活、人类之间的联系,在推进美术教育改革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2]。

2.2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要求,本质上也属于人文教育,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地域文化因素的有效运用,是在美术教育中寓教于乐,有助于塑造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地域文化因素本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是某一地域民族特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将其有效运用于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实践中,能够让高校美术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也能在无形中对学生开展人文精神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真正优化高校美术教育改革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及创新精神发展

在高校美术教学课堂上,学生创造力及创新精神培养十分重要。艺术本就需要创作者不断创造,地域文化因素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中的运用,能使这一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地域文化因素本就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部分,将其运用于高校美术教育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及时找到艺术的切入点,在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和审美鉴赏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找到美的共性,并且借助创新思维来进行审美表达。

总之,将地域文化因素运用于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实践之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审美情趣,开阔艺术视野。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当地建筑艺术造型特征、传统纹样、民族服饰色彩等多种地域文化因素来丰富美术教育课堂,这样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发展[3]。

3 地域文化因素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中的运用对策

3.1 开设民间美术课程

地域文化本就是某一地域内的文化及艺术总称,所以民间美术资源就是地域文化因素的构成部分,可以作为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丰富资源,是学校教育与当地自然、文化特色有效联系的切入点。高校可以为学生开设一些民间美术课程,运用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中的民间美术资源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如今,高校美术教育中有不少的西方造型体系及色彩观念,这也促使学生的审美观大多偏向于西方体系,对本土文化及民间艺术了解甚少。对高校的美术教学大纲进行分析,也会发现我国民间美术尚未得到重视。

长期以来,不少综合学校虽然设置了美术专业,但没有开设民间美术课程,致使学生对民族美术了解甚少。高校为学生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并不是要将所有时间用于这一课程学习中,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接受地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浸润,这不仅能够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还能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各高校在开展育人工作时,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为学生合理安排民间美术课程教学,如可以将其作为选修课、必修课,或者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教学,还可以邀请一些民间美术家给予学生指导。以乌江流域为例,这一地域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所以在这一区域的高校美术教育有不少民间美术课程,如蜡染、泥塑、织绣、陶艺等。这些美术教学内容不仅是对高校美术教学的丰富和补充,还能让学生对当地民间美术的独特形式有正确的认知,进一步优化高校美术教育效果。

3.2 联系生活寻找地域文化之美

在自然界有数不清的美,地域文化中也存在不少美。身为高校美术教师,在改革实践过程中需要寻找地域文化因素与美术教育之间的契合点,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地域文化中更多极具价值的个性美,借此有效推动高校美术教育的开展。在将地域文化因素运用于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寻找地域文化之美,如可以让学生以风景写生的方式参与实践,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隐藏在风景背后的人文情怀。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观察美、欣赏美及感悟美,有效发挥地域文化因素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中的运用价值[4]。

3.3 将民间美术资源作为高校美术教学内容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将民间美术资源作为高校美术教学内容,丰富、补充高校美术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认知。民间美术资源制作工艺及工具材料多种多样,而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绘画水平都十分有限,所以教师在挑选民间美术资源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控好民间美术资源选择难易程度。例如,在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上,教师可挑选一些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地域文化资源,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特点及工艺理论的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还能实现对本土文化的传播。而在高校美术实践操作活动中,教师则应选择一些制作工艺及工具材料都比较简单的民间美术资源,如编织、陶艺、剪纸、泥塑等,丰富学生实践操作体验,同时让其在实践操作中了解地域文化,从而优化高校美术教育效果。

3.4 积极开展民间艺术实践考察活动

积极组织民间艺术实践考察活动,也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地域文化认知的有效方式。不少高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写生实践,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写生中提高自身的绘画创作水平。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地域文化因素的应用,即在组织写生实践时,带领学生到当地民间艺术手工艺人的工作地点参观,抑或在校外为学生搭建一个民间美术实习基地,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其很早之前就组织学生到当地不同地区开展民间艺术考察,而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的任务则是寻访民间艺人,并且记录他们创作的过程,考察当地多种特色民间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感悟到民间艺术的精神和思想,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域文化因素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提供渠道,也能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

发展[5]。

3.5 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精神

纵观高校美术教育现状可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采用西方教育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的还是西方美术内容,这在无形中使学生对西方美术有所偏向,对我国地域文化的认知明显不足。

民间美术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西方美术体系存在不小的差异。在开展高校美术教育改革活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让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创作过程中能够融入民族文化及精神内涵,让作品更具民族

魅力。

基于此,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之前以西方结构为主的教学模式,将我国的地域文化因素与美术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利用当地建筑、戏曲、服饰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地域文化精神渗透,这样一来,学生的美术创作自然也会从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优化高校美术教育改革效果。

3.6 合理建设民间美术专业

分析我国美术教育开展情况即可发现,我国高校在民间美术教学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一些专门的美术学院才会开设专门的民间美术专业,很多普通高校并没有设置。为此,高校在今后的美术教育改革中,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极具特色的民间美术专业,以此对美术教育学科结构进行革新,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具实用性、先进性。

受地域、信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因此,在美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最好是结合各个地区地域文化及民间美术发展现状、师资力量、社会诉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开设民间美术专业的可行性,若可行性较高,則可以立足于当地文化开展创新项目,这样才能深入推进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从而优化高校美术教育效果,促进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使学生美术水平和创造能力得以提升。

4 结语

高校美术教育本就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地域文化资源丰富,能强化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知和感悟,是推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资源。为此,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加强对地域文化因素的运用,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因素带领学生更好地欣赏美、感知美。同时,其还能丰富美术教育课堂,有效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从而优化高校美术教育效果,促进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明磊.浅谈基于地域文化遗产的高校美术教育品牌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6):83-84.

[2] 秦明华,闵小冰.浅议云南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与美术创作资源开发[J].美术教育研究,2015(4):136-137.

[3] 倪岩.场域视角下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评《高校美术教育理论与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13):228.

[4] 赛楠君.地域文化对高校美术教育创新作用研究[J].美与时代,2021(7):90-91.

[5] 周佳春.高校美术教育的目标与发展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177-178.

作者简介:高嵩(1984—),男,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耿婉桐(2003—),女,辽宁鞍山人,本科在读,研究方

向:建筑工程设计。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因素
创意美术
解石三大因素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人隐藏在民间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