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晨:山有山的坚韧,海有海的智慧

2022-05-30miya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2年10期
关键词:姚晨

miya

古村落

直线条、平屋顶、夯土墙,深浅不一的黄色突然跳脱出一抹蓝。姚晨脱下夹脚拖,抻了抻肥大的裤腿,双脚径直伸进那“蓝”里。在水花四溅之际,一个标志性的姚晨式笑容也在脸上漾开。

“看来阔腿裤和夹脚拖还蛮搭。”她说起了俏皮话,眼神明亮如秋天的日头,脸上已看不出深夜到达和一大早开工的疲倦。直飞航班被取消,这趟抵达之旅比想象中漫长。从北京出发,先飞行两个多小时落地银川,再从银川河东机场坐车到中卫,到达黄河宿集时已是晚上9点。夜幕早已降临,昏黄的光线把周遭笼罩在一种久违的静谧里。村口的明长城遗迹,一不留神,晃眼就过去了。

这个村子叫大湾村,是黄河岸边一个有200年历史的古村落,因地处黄河河道的天然几字湾而得名。差不多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被遗忘的地界,古村凋敝,杂草丛生,就像这一路上我们看到的,只有屋顶烟囱诉说着往日人烟。2018年底,黄河· 宿集落地此处,飞茑集、南岸 Nanan、元白、在小湾等数个民宿生活方式品牌先后入驻大湾村,人回来了,古村也重新活了过来。

宿集的房子和树一样,都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清一色的夯土房、和山脊一样的黄褐色,门对门、街对街地挨在一起,毗邻而居。姚晨此刻所在的是第一批入驻宿集的南岸 Nanan,4栋具有当地特色的夯土建筑连着门口矮矮的夯土墙,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围合成一个四四方方的西北大院落。院落正中便是那抹湛蓝 —— 一个偌大的泳池,正午太阳直射,波光粼粼。

她上一次来宁夏是拍《山海情》,在距离中卫三小时车程的閩宁镇。那是一个移民小镇,居民主要从“苦瘠甲于天下”的西海固(指西吉、海原、固原三县)搬迁而来。镇如其名,取的便是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两者的简称。199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被确定为福建省帮扶对象,一批批闽地专家干部奔赴3000公里来到宁夏,帮助当地山民脱贫致富。《山海情》讲的便是这样一个山区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姚晨友情出演了一位福建来的扶贫干部。她的戏份不多,待的时间也不长,对宁夏的印象多是景观性的:天高、地阔,山的线条简单,人和天、地的关系清晰而明朗。

单论景观,姚晨还是更偏爱家乡福建,那里山水更盛,但她同样欣赏眼前的辽阔之美。清晨,阳光像枫糖似的撒在夯土房上,将一切染成黄土地般的颜色。到丰收的季节了,“在小湾”的院落里,苹果和梨压弯了枝头,沉甸甸的。在姚晨的家乡福建,另一种形式的丰收正在上演。8月中旬,3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期结束,福建渔民迎来了开渔的日子。姚晨听说当天全省有上万艘渔船集体出海,一声“开渔”令下后,渔港内汽笛长鸣,万船齐发。“你能感受到‘生生不息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啪嗒”,院落里又有一颗青枣落地,起于尘土,又归于尘土。眼下姚晨和西北的渊源又多了一层可讲述的故事。

枣树下

宿集有很多树,“在小湾”院里有一棵苹果树、一棵梨树,“元白”里有椿树和枣树。宿集发起人陈祖品曾说,在西北养活一棵树不容易,就算造房子也得给树让路。园区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当地人,和土地的关系很亲近,认得这里的很多植物。

在出海的日子里,姚晨见过很多打渔归来的渔民。夕阳西下,太阳像一个极淡的圆,给海面铺上一层薄薄的金粉,空气中是一股浓重的鱼腥味。“我到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那种味道,每次渔船还没靠岸,我就能从海风里头闻到。”姚晨说,经验特别丰富的渔民甚至能从海风的味道里分辨出当天会不会有好收成,是空手而归还是满舱而返。“这是海边人的生存智慧。”

姚晨奶奶的老家在闽南,那里有漫长的海岸线,待潮水退去,大人小孩就都去海边捡海货。姚晨从小听奶奶念叨:要感恩大海,你都不用下海,大海就给你送上来这一天的食物;要听大海的话,不要贪婪,大海给你多少,你就拿走多少。奶奶小时候也不懂,总是想多捡一点儿,捡着捡着就到了海的深处。“潮水涨上来是非常快的,人有时候根本来不及反应。”那一次返潮,奶奶根本来不及往岸边跑,只能站在一块礁石上,眼睁睁看着海水漫过来。在她命悬一线之际,幸好有大人经过,把她救上了岸。奶奶讲的是自己的故事,姚晨听得多的还有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些虚实交织的故事传递给姚晨一种共同经验:自然给予,自然收回,万物流转,得失自有其意。

午后,姚晨站在“元白”一层院落里那棵枣树下。她穿一身米白色丝质衣裳,黑色长发披肩,早秋的风很是柔和,略微带起一两缕碎发,一种闲适与自在在空气中流动,镜头里,宛若一幅东方仕女图。转场到二层露台拍摄时,姚晨拿起了手机,拍摄玻璃庭院里时时变幻的光线与巨大的椿树。那棵椿树比房屋高出一倍多,上面有一个巨大的鸟窝。姚晨站在树下的露台上,所有人迅速移动到另一侧,一个人和一个大部队隔空相望,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又有点儿像《大话西游》片尾城墙道别那一幕。

这部影史经典之作就在银川市郊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拍摄,一样的黄褐色、夯土墙,一样的风沙之地。姚晨是1999年来北京上大学后看的这部电影,看第一遍时就很喜欢。“它好像违反了当时人们对喜剧的一些既定认知,但谁也不知道10年后它会成为经典——时间教会人“认”一些东西。

黄河边

太阳西斜,一行人驱车驶向宿集最北边的 Natrail跡外,那里是最靠近黄河的地方。一条几十米长的木栈道直通河岸,两边是丛生的芦苇与白茅。正值初秋时节,草势少了锋芒,略有枯衰冷黄之相。

姚晨一脚踏进了芦苇丛中,她穿一身黑色皮裙,步子照样迈得很大。她胆儿也大,一个人径直往芦苇深处越走越远,有一阵,镜头只有追逐的份儿。夕阳斜照,将人群一分为二,阴影处是大部队,余晖下是摄影师和玩得正起劲儿的姚晨。

“人在大自然里就会变成小孩。”过去两三年,姚晨常带着家里的小朋友往大自然里跑,去山里徒步,到农场里插秧。她叹了一口气,小朋友这代人一出生就是“网络原住民”,家庭作业都是用 iPad完成的,天天盯着一个小屏幕,“我就想着能不能帮他们把眼睛吸引到别处去”。孩子们适应得不错,姚晨发现,小朋友很简单,有一片沙子,他们就能开心地玩上一天。哥哥每次爬山都会摘一大把野菜回来 —— 家里的大人从小教他认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回来择洗干净了,做一个凉拌菜正好。姚晨笑着说,那些菜有的自己都不认识。初衷是为了小朋友,姚晨自己也有了新发现:原来北京周边生态资源这么丰富,胜景也不少。自20岁来北京上大学,她在这座城市生活了20余年,以前总觉得北方的山太贫瘠,植被稀少,总是光秃秃的,不像在南方,随便一个山头都郁郁葱葱的。

最后一组拍摄在岸边,脚下便是翻滚的黄河水,它不似印象里的浆黄,更接近赭红,映衬着对岸山体裸露的红色岩层。岩层之上是腾格里沙漠,中间隔着大西北专线 —— 包兰铁路,这也是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在汽笛声中,姚晨瞥到了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哐当,哐当”地响。翻滚的水、红色的山、黑色的火车,姚晨有点儿恍惚“,很魔幻,像梦一 样”。

音乐里

今年元旦,姚晨做了一件挺梦幻的事儿。她和朋友们一起跑到三亚,像20来岁那会儿一样,参加一场摇滚音乐节。起因可以追溯到她参演的电视剧《摇滚狂花》,一个平时听民谣的人演了一个摇滚女歌手,姚晨自己先笑了。

这并不是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她反复审视了这个角色许久 —— 她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姚晨看上了她的鲜活。“她就像你生活里会看到的一个人,你不可能一上来就喜欢她,但你觉得她很有意思,就老想看看她。”

审视的过程也是寻找自我和角色连接的过程。姚晨不会弹奏乐器,原本设想的是进组前自己先练个半年左右,“起码摸吉他的感觉要找对”。但真正留给姚晨练习的时间并不多,在有限的时间里,姚晨和同剧组的演员天天去北京北二环的一个音乐基地报到,那里都是玩地下摇滚乐的年轻人,起初碰面互相都一愣,一来二往混熟了,他们就开始聊天。

开机日期眼见着临近,姚晨做了一个策略上的调整。她放弃了跟吉他死磕,把所有注意力转移到人物本身的塑造上。“最重要的是一个范儿,这个吉他背在你身上,它是不是你的(东西),这种感觉最重要。”姚晨说,当你把这个人琢磨透的时候,吉他就开始在你身上生长。口子就是从那群年轻人身上打开的。姚晨发现,跟他们聊天很有效,在交流过程中,她一点点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眼下思考的问题。他们对音乐的激情始终如初。

在这部12集的短剧中,姚晨的戏有300多场,接近平常一部40集电视剧的体量。她到了片场,完全没有闲的时候。從10月到12月,她就这样走过了北京的秋冬。

在戏中

姚晨今年43岁,年龄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不明显,镜头里尤其如此。我们聊到这期的主题关键词 —— 责任感,她英气的眉宇中流露出一丝惘然,“责任感有时也是一种‘绑架”,语气中有些自嘲。但她乐意承担其中的部分。

4月底,北京疫情防控形势紧张,姚晨给身边的同事每人订了2个月的菜。这些菜一周6斤,直接从农场送到家里,单身的同事反馈根本吃不完,至今还有一个小南瓜搁在家里;更有没进过厨房的同事,还因此学会了做饭。农场主人是姚晨认识多年的朋友,一直在跟土地打交道,蔬果谷物都是有机种植的,跟全国的有机农场也都有合作,说到一半,她自己笑了,说感觉跟推广告似的。

过去几年,她也做了一些新尝试。电影监制是其中之一。在姚晨看来,监制要对一部戏的整体负责,要选择最合适的班底,过程中要协调各方的关系,还有后期的上映宣传发行,“你要一直清楚这部电影要去的方向”。这里面并不存在“上帝视角”,反而是“眼界更广,干的活更多,操心的事也更多”。相比之下,演员这个职业更纯粹,她也更熟悉,自言入行至今,乐趣最多的部分还是塑造一个人物的过程。

“监制和演员就像一个手机是竖屏拍摄还是横屏拍摄。”横屏能看清始末,竖屏更注重细枝末节。这是表象的部分,往深处去,姚晨认为,一位真正成熟的演员应该有全局观 ——了解自己的角色,了解一部戏的结构,以及它是怎样一种基调。了解对手演员也尤其重要。演员李雪健是姚晨十分尊敬的行业榜样,她曾听他说起自己在一场戏里会试很多种不同的表演方式,有时他认为最好的,对手演员根本接不住。“那他宁愿不要。”姚晨说,他会选择一种对手能够接上戏、彼此都舒服的表演方式。

“所谓戏,它是对手戏,对手戏一定是你来我往最好看。”多年下来,姚晨养成了一个创作习惯:无论对面坐的是一位成熟演员、新演员还是临时群演,她都拿他们当对手,让他们第一时间感受到被尊重,在适当时候给予鼓励和肯定。“演员是特别需要被肯定的。”她是过来人,知晓尊重与肯定对于一位演员树立自信是不可或缺的。姚晨说:“我会很保护我的对手演员,因为保护他们也就是保护我自己。”

山有山的坚韧,海有海的智慧,这是姚晨的立场。她真诚地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然后在某一情况来临时说:“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只能如此。”这就像《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在城墙下决然转身,只身向大漠走去。

猜你喜欢

姚晨
姚晨:重上青云
姚晨 找到自己
姚晨 马伊俐:“宝贝!妈妈谢谢你”
影人姚晨
姚晨曾经的“噩梦”
儿女双全
姚晨:一步步走到今天
ALL HAIL THE QUEEN OF WEIBO 专访“微博女王”姚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