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项目化的社团活动实施的有效策略

2022-05-30陈榕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项目化学习多元评价

陈榕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未来国际人才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校外社团建设过程中,基于PBL项目化的社团活动研发是实现社团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更是课外教育实现新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社团活动 多元评价

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知识不断创新、文化生活日益繁荣,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课外教育中,我们通过优秀社团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与实践中得到个性化、专业化、系统化的优质教育,让他们多样化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

一、基于PBL项目化学习的社团活动的重要性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论,把教学内容与校内外活动、日常生活实践所碰到的问题及挑战整合起来,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优化传统教育中的被动学习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社团活动是学生创新实践的主阵地,辅导员需要认真挖掘整合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知识和问题,将实际生活、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PBL项目化学习的社团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协作解决问题的社团活动创新模式。在项目化学习的社团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积累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PBL项目化学习的社团活动,构建了富有自主性、活动性、社会性的青少年社团的新型教育模式,必将成为课后教育的亮点。

二、基于PBL项目学习的社团活动特征

基于PBL项目学习的社团立足于课外实践,内容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活动方案,如辩论演讲会、知识竞赛、新闻发布会、作品展示等;或由教师“抛砖引玉”,或由学生自主探究;等等。而基于PBL项目学习的社团活动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自主性

自主探索是基于PBL项目学习的社团活动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要求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中心。因此,基于PBL项目学习的社团活动,学生应具有主人翁精神,要有明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积极挖掘资源,整合知识和经验,通过团队合作达成研究目标。同时,学生要主动对自己和同伴的研究成果给予正向评价,实现活动价值。事实证明,将社团学习活动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

(二)过程性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培养学生习得知识的能力,比单纯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探索这个结果的过程。所以,我们将PBL教学法积极地融入社团活动,使每个社团活动都以项目的形式展开,经历启动、计划、执行、展示四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是要根据项目目标确定驱动问题,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去解决驱动问题,明确分工统筹协作,合理规划项目研究,学会欣赏彼此的差异。面对挑战和冲突,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在体验和经历中看到自己的正向价值,学会深度反思。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将会锻炼学生的不同能力并带来不同意义的收获。

(三)创新性

基于项目学习的社团活动要引导学生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获取知识,如何获取以及怎么使用。学生可以无限想象、大胆探索、勇于质疑,使思维立体化、多元化。灵活多样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创新性思维也会应运而生。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在策划活动内容时要力求与社会发展、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关注焦点和舆论热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见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健康的人格。活动组织力求丰富多彩、亮点纷呈,要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欲望。

(四)开放性

专家研究认为,高水准的PBL项目立意务求真实,帮助学生建立课堂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学生个人而言也是有意义的。项目研究的过程需要得到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并对研究进行评估;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并设立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对错答案之分,这些因素都决定了项目化学习的真实性、开放性等重要特征,同时也更有利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和技能。

三、基于PBL项目化的社团活动实施的有效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秉承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办学理念,并身体力行地实践,开展了将 PBL 项目化学习运用于社团活动实践课程的尝试,对 PBL 项目化学习进行适应性改造,使其更加符合当代教育。笔者通过摸索设计出了“我愿是一颗红色种子”项目式社团活动课程,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将以此课程为例,阐述基于PBL项目化的社团活动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任务驱动,确立开放的活动选题

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主题和驱动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灵魂。“我愿是一颗红色的种子”是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社团的项目化学习主题,这个主题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使得学生学习的开放性更强。在这个主题之下,笔者与学生一起设计了多个分主题或驱动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共产党员、我身边谁是共产党员、你为什么要选择他或她作为研究对象、共产党人具有怎样的特点、你是否愿意成为一颗红色种子等驱动问题。问题来自学生,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研究小组,这样的学习内容能让学生保持求知欲,产生持久学习的动力。

(二)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实践的主人

在“我愿是一颗红色的种子”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是整个项目学习的中心,是项目的发起人和主人翁。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有的成为新闻采访者,走访劳动模范、支教英雄、导弹功臣;有的成为最美摄影者记录精彩瞬间;有的成为主播介绍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学生清楚知道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角色以及即将完成的作品或者任务。整个过程中,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和作品负责,责任心明显提高。在自主探究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直接与客观世界进行对话,彼此讨论与学习,共享研究成果,从而使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和行为等核心素养都得到发展。

(三)聚力创新活动,促进深度思考和学习

创新活动是PBL项目学习的灵魂,我们围绕“怎样的人才能成为共产党员”“共产党人具有怎样的特点”研究小组的任务,组织开展探究,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但他们能在分工协作中,学会寻求教师帮助理清思路,走访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寻找共性。小组成员在不断讨论、思考中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同时还运用网络数据分析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支撑自己的论点,让我们看到了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经历的真实与困惑,养成了学生探究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构建多元评价,促进个性发展成长

基于PBL项目学习的社团活动实施,展示评价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在制订计划时就要考虑好项目以什么方式能更好地呈现成果,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要思考这个问题。如“我愿是一颗红色的种子”项目,我们制定的展示方案是策化展览和现场发布会,过程阶段目标是每位參与者都要提供一张所采访的共产党员的照片,收集故事素材,写下自己的感言。而最后一个小时的研究成果发布会则由6个小组分别从自己选择的不同角度来交流“我愿是一颗红色的种子”的研究成果。发布会上,邀请所有被采访者、学生家长代表和社会专家代表等进行评价。在展览上,学生商定以文字和图画相结合展览的方式进行汇报展示,这种新颖的展览方式彰显了各自学习的特色,令人耳目一新。精美的照片墙前,学生介绍自己采访的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有的是当飞行员的爸爸;有的是抗疫英雄;有的是干细胞捐献者;有的是坚持三十年的文明交通志愿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即“共产党员”。各小组分工合作,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小组以剪辑制作的五分钟回顾研究过程的微视频来进行展示;有的小组用“在灿烂阳光下”的诵读抒发情感;有的小组用自己的文笔写下独到的思考。而被采访的共产党员、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对活动的评价与感言更是给予了学生无声的爱与支持。展示活动增强了学生对项目持之以恒的学习信心,体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特点。虽然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每个学生的成长与付出,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教育创新是勇往直前的,是行动与思考的迭代叠加。基于PBL项目学习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经历多种体验中建立了立体、多层次、多通道的知识框架,获得了知识视野的开拓。归纳梳理、探究推理、展示分享成果等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自信表达等能力;自主参与、不断思辨调整研究方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进合适的学习内容和资源,有效地融通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深度扩展的世界中,具备真实的、面向未来的思维与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课外社团教育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项目化学习多元评价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