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视角下古城空间活化设计策略研究

2022-05-30陈其冰

艺术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共生理论设计策略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的“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都提到了文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焦点与关注的主体都有所转移。文章基于共生视角研究永泰古城空间活化设计策略,将永泰古城看作一个共生系统,首先论述其内部与外部的共生关系,其次依据古城的特性与现状分析影响古城共生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活化设计策略,包括构建适宜的空间共生模式,打造和谐的空间共生环境,建立互补的空间共生单元,以期为永泰古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古遗址活化研究提供设计思路。

关键词:共生理论;永泰古城;空间活化;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1-0-03

0 引言

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发展,除保护研究古遗址外,更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的发展与利用研究。作为我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永泰古城,面临人口流失、村落逐步空心化的现状,传统生活景象的消失,导致永泰古城逐渐走向衰落。为有效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使古遗址不再只是可供观赏的冰冷的文物,而是温度与生命力的延续,在新时代继续焕发生机,对永泰古城进行活化利用设计研究刻不容缓。为改变古城现状,并响应国家号召,有效传承传统文化,本文基于共生视角对永泰古城进行空间活化设计研究。

1 永泰古城概况

永泰古城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寺滩乡,南面向祁连山余脉寿鹿山一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2200米左右,常年干旱少雨,距县城15千米,是景泰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外形似龟,又称为“永泰龟城”(见图1)。永泰古城1993年成为甘肃省政府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泰村2007年入选甘肃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1]。

传统村落永泰村源于古城最初的建立,明万历三十六年战事频繁,为拓宽疆野、消除边患,明长城沿线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军事堡寨数十座,而永泰是军事要塞,统治者在此地大规模地筑城屯兵。最初城内住的都是将军士兵,整体空间设计基于军事需求,周边设有靶场、马场、草场等,内部除了居住空间还在西侧设立仓库来储存军备物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战事逐渐减少,兵户在此定居成家、繁衍后代,至今还有许多村民是兵户后裔[2]。

2 永泰古城共生发展关系

将永泰古城看作一个共生系统,探讨其共生关系既要考虑个体的内部因素,又要考虑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

2.1 内部共生——古城与传统村落

内部共生是指“城村共生”,与以往探讨的现代城市与城中村共生不同,本文所指的“城村共生”有其特殊性,“城”为古城址的永泰古城,“村”为传统村落的永泰村,两者为包含关系,同根同源、共生共荣。古城在新时代获得可持续发展,外流人口回归共同建设家乡,所以必然面临转型,以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因此,在活化古城空间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传统村落中主体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又要考虑到在古城址转型发展中主体游客对旅游及科研人员对研究工作的需求。要突出两者的共性,平衡兩者的差异,以共生的思想展开研究,寻找相适应的共生模式,营造相适应的共生环境,合理有效地建立共生单元,使古城空间活化,实现内部有效共生[3]。

2.2 外部共生——古城与周边环境

外部共生指古城与周边环境资源共生,人口的大量流失是永泰古城衰落的主要体现,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想要活化古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考虑到整体发展。除自身因素外,周边环境因素尤为重要。古城与周边资源协同共生,有效利用周边环境资源,一是可以增强古城个体发展动能,二是可以推进整体发展进程。这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 影响永泰古城共生发展的因素

3.1 价值导向

古城的发展受其自身价值的引导,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凸显其价值内涵,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古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导向。经过400多年的沧桑岁月,作为明代边防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堡寨,永泰古城必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在边防军事及军事堡寨布局设计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延续至今的传统村落有着相应的历史文化价值,世代居民在此生产生活,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其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独具地方特色[4]。为展现古城多元的价值,使科学研究与艺术文化延续发展,古城转型势在必行。近年来,永泰古城知名度不断提升,但旅游业的发展还不成体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以经济价值为主导,促进旅游业、农牧业与手工业等融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3.2 多主体性需求

自身多元的价值、多主体性都使永泰古城不得不改变现状。第一,永泰村的主体性居民对古城内部的生产生活空间有自身的需求,要建设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永泰古城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给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因此居民在古城空间活化过程中希望能改变其生产生活的空间环境。第二,永泰古城是景泰县知名度较高,且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文化资源,在文旅发展方面对空间有着相应的需求,政府工作人员希望以永泰古城为重要节点,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第三,主体性游客与科研工作者对古城充满探索期待,发展旅游业必然需要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满足科研工作者在空间保护方面的需求。

3.3 机遇与挑战

3.3.1 发展机遇

国家层面上,我国极为重视文化发展,出台了诸多保护发展文化遗产的政策,“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都提到了文化。当前,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焦点由物转向人,关注的主体由专家转向社会民众,关注的形式由理论研讨转向实践参与,关注的成效由价值发现转向价值创造。

地方层面上,政府越来越重视古城址的发展。2021年3月发布的《景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提到了对永泰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的规划;2021年8月正式施行的《白银市永泰城址保护条例》明确了对永泰古城的保护、管理与利用准则。由此可见,政府为推动永泰古城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因此应加快推进对永泰古城的各项研究,其中古城活化研究对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3.3.2 面临挑战

第一,永泰古城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在共生视角下对其进行空间活化,存在不同方面的限制因素。第二,永泰古城作为传统空间,现代居民进行生产生活时,部分延续传统,部分采用现代化手段,在空间活化的过程中,要保证在不破坏原有格局和传统氛围的情况下改善其生活环境。第三,永泰古城在对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的空间活化过程中,要对空间中的传统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已经受损的空间是对其进行修补还是保留现状,进行一些修补工作时如何保证不破坏传统风貌,以上问题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空间活化,保证永泰古城在共生视角下持续发展。

4 古城空间利用现状

4.1 空间类型

本文所探讨的空间为物理空间,主要对古城内部空间进行活化。永泰古城空间按归属分为公共空间及私人空间,按功能分为街巷空间、院落空间、广场空间、服务设施空间及景观绿化空间。

4.2 现存问题

第一,节点空间不突出,存在较多消极空间。永泰古城因年久失修,诸多建筑及公共设施老旧,部分已失去基本使用功能,大部分公共空间使用率低,主要节点空间分布在中心大街,没有明确突出的标识,导致节点空间与周边民居空间感官效果类同,没有主次之分。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永泰村作为古村落,现居人口年龄较大,而当地缺乏福利设施及基本医疗保障设施,传统文化未得到有效传承,缺乏相应的文体设施。永泰古城作为具有旅游和科研价值的古城,缺乏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及文物保护设施。

第三,景观绿化缺乏合理规划。永泰古城因地理气候条件,植物生长较少,内部景观绿化缺乏合理规划,杂草丛生,但也因此突出了古城的沧桑之美。应选择保留野生草种,规划相应的绿化带,在凌乱中营造一定的秩序,促进古城生态环境建设。

第四,传统与现代相矛盾。古城在一定时间内未得到科学的保护和发展,当前内部存在较多的现代化建筑和标识,在传统夯土式的建筑旁边出现了现代化彩钢房,破坏了传统风貌。

第五,街巷肌理不分明。永泰古城传统布局非常规则,城墙为龟形,内部道路四方四正、规则建设,街巷系统“三街多巷”,路口多为“丁”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院落墙体倒塌,部分与院落空间衔接的街巷肌理不分明,出现了诸多弯道。

5 永泰古城空间活化的共生设计策略

5.1 构建适宜的空间共生模式

5.1.1 古城与周边资源协同共生——发展群体优势

古城发展要做到与周边资源协同共生,发挥群体优势。景泰县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文景区为永泰古城,自然风光旅游区为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要以两者为主导促进景区联动,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结合农牧产业,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5.1.2 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共生——发展个体优势

要以古城自身的文化价值内涵为导向,使本为一体、同根同源的古城与传统村落发挥文化优势。以古城的物质空间为载体,以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为依托,宣扬古城历史文化,传承村落传统民风民俗,使永泰古城成为文化共生空间,有效延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2 打造和谐的空间共生环境

5.2.1 地方文化渲染——文化共生环境

要以地方文化为主线,渲染出浓郁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空间文化氛围。在内部空间增加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元素,在古城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在营造与周边资源文化共生的环境的过程中,增强文化的叙事性,结合各自的缘起发展,找出内在文化逻辑,促使形成空间文化共生环境。

5.2.2 数字科技赋能——技术共生环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科技赋能推动古城活化共生发展。为使古城更有效地活化发展,可在景点中运用数字科技手段进行空间场景活化;利用先进的科技检测手段进行文物保护;开发群体景区发展线上平台,利用线上预约、线上文创等方式,搭建空间技术共生环境。

5.2.3 多元产业融合——经济共生环境

要顺应时代发展实行多产融合,互惠互利,营造良好的经济共生环境。在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导向下,应以旅游经济的体验式活动带动当地农牧業发展,以互动式活动促进手工业发展,以手工业弘扬地方文化特色,以多产业共同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促进经济发展。

5.3 建立互补的空间共生单元

5.3.1 生活空间共生的建筑单元

建立生活空间共生的建筑单元,即在居民生活空间中增加民宿建筑等,为外来人口提供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活空间。这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使游客沉浸式感受地方文化。

5.3.2 生产空间共生的设施单元

生产空间共生的设施单元寻求发展共性,能在满足旅游发展建设要求的同时,为村(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民提供就业机会。在空间活化设计时,在公共设施建设上可考虑增加空间复合功能,在满足文化宣传需求的同时,满足手工业生产需求等。

5.3.3 生态空间共生的景观单元

作为私人空间的农家小院种植果蔬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及改善生态环境的价值,因此,可建立生态空间共生的景观单元。在公共区域设置部分体验式农家小院,增强互动性;在闲置空间处增设景观小品,既能优化整体生态环境,又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游憩空间。

6 结语

本文基于共生视角对永泰古城空间活化设计策略进行初步研究,对其内部与外部的共生关系进行论述,分析影响古城共生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活化设计策略,为永泰古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古遗址活化设计提供新思路。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研究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入,需要更多研究者从多学科、多角度入手。

参考文献:

[1] 陈志菲.甘肃景泰县永泰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8.

[2] 肖生禄,樊丽霞.白银市地域文化的变迁与发展[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38-44.

[3] 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07-10.

[4] 苏鸿博.永泰古城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9.

作者简介:陈其冰(1998—),女,甘肃白银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共生理论设计策略
产业结构与用地效益互动机理探究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共生视角的财务战略拓展及实践路径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演进模式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