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5-30杨娅静

幸福家庭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背景

杨娅静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家园共育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新模式是指家园共育活动在形式与内容、认知目标、监督管理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样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家园共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如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家园共育栏等,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新模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共育。

一、“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的优势

(一)促进家园共育途径的创新

有研究表明,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家园共育的策略,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运用常见的社交软件进行家园沟通和对话;二是运用幼儿园网站进行信息沟通或园所活动展示;三是利用具有某方面功能的软件开展家园合作工作,如线上召开家长会、制作幼儿电子成长档案册等。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家长和教师既要考虑自身工作问题,又要兼顾子女的教育问题。方便快捷的家园沟通方式能满足家长的现实需求。互联网能够为家长和幼儿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家园共育途径的创新提供支持,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二)增强家园双方沟通的互动性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实时沟通,这种沟通不限于语音和文字,可以实现实时的视频通话,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状态。以往,教师只能通过文字或者语音向家长描述幼儿的状态,沟通方式生硬且效果不好。“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只需拍一段有关幼儿的实时视频,利用微信、QQ等软件将视频发送给家长。同样,家长也可以利用微信等软件反馈幼儿在家的状态,加强与教师的交流,实现信息的共享,增强双方沟通的互动性,这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

二、“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新模式的突出问题

(一)家园共育网络平台功能的开发不充分

大多数幼儿园将以微信、QQ为主的智能终端即时通信系统、以校讯通为代表的“网络—短信”一体化平台和幼儿园网页作为开展家园共育的网络平台。但幼儿园在实际应用这些平台的过程中,对这些平台的互动性、双向性等功能开发得不够全面。例如,幼儿园对校讯通平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向家长宣传园所、传达信息等方面,对幼儿园网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向社会宣传园所基本情况等方面。幼儿园仅仅将校讯通和幼儿园网站作为一种宣传方式,并未对其功能进行深度开发,将其应用于家园共育能促进家园的深度交流。

(二)教师分享的育儿内容缺乏深度

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方式得到不断创新,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寻找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与家长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如育儿小贴士、科学小实验视频、小游戏等,一味地将自己认为正确、科学的教学资源分享给家长,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导致沟通内容趋于形式化,家园共育缺乏深度。

(三)家长固守“园主家客”的思维定式

传统家园共育以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为主,但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仍未突破“园主家客”的定式。互联网虽然为家长提供了与幼儿园沟通交流的便利条件,但家长在家园共育中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对于自身的角色认同更倾向于信息接收者、幼儿教育的配合者。应然状态下的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园与家长在沟通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共同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形成教育合力,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然而,实然状态却与之相反,在“互联网+”背景下,仍较少有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幼儿的发展状态。

(四)家园交流平台管理体系不完善

“互联网+”环境下的家园共育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常态化沟通方式,但在监管评价方面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教师向家长推送一日生活照片、活动视频、教育讲座、日常通知等内容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是由于推送内容既出于教师本身的意愿,又受限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没有体现出系统性和组织性。因此,应当由幼儿园带头,有组织、有计划地在线上组织和发起教育活动。此外,班级群聊是“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空间。但现实情况中,存在一些家长在群内发布投票、购物砍价等与教育内容无关的信息,甚至会因为意见不一致产生攀比、谩骂等现象。由此可见,“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共育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来辅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线上工作。

三、“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新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幼儿园及教师方面

1.幼儿园规章制度不完善。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合作的开放性有利于家园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但是,如果没有持续有效的监管机制,家园之间的矛盾就会出现甚至进一步扩大。教师没有系统、规范地向家长传递教育内容,推送内容的质量难以保证。此外,群内家长发布不相关内容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如果要避免产生与之类似的问题,或是要使问题发生后有恰当的解决方案,那么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监管制度的建立并非一方所成,须多方共同发力,共同促进家园共育。

⒉教师缺乏信息化专业知识及技能。教师在线下教学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会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但当幼儿离开幼儿园后,教师会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恰當、有效地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如何利用互联网介入幼儿的家庭教育。教师会把其认为有利的教学资源全部推送给家长,这导致家园合作形式化,教育质量缺乏深度和广度。同时,教师作为家园共育的参与者缺乏信息化专业知识及技能,这会导致家园共育形式单一。

(二)家长方面

一方面,一些家长的信息技术水平薄弱。部分家长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不足,对互联网平台的功能了解不多,运用互联网平台功能的能力较弱,这导致家园共育平台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影响到教师利用互联网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尊师重道”的影响,“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沟通大多数是由教师发起的,家长普遍以教师的要求为标准,没有意识到自身教育理念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比如,很多家长都持有一种观点,即“教师是专业的,我们是业余的”的固定思维,导致在“互联网+”背景下家长仍固守“园主家客”的思维定式,在家园共育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角色的重要作用。

四、优化“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新模式的策略

(一)强化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合作质量

教师缺乏相关的信息知识和技能,仅靠推送教育资源的方式进行家园共育,导致家园沟通内容趋于形式化、缺乏深度,质量难以保证。基于此,首先,幼儿园应当重视培养和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积极关注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到家园共育中的最新发展动态。其次,幼儿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推进、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家园共育,如开展观摩、交流、研讨会等活动。最后,为保证家园共育质量及深度,幼儿园还应对教师所选取的内容质量进行把关,并对家园共育的效果进行评估。

对教师自身而言,一方面,教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相关培训,通过书籍、杂志、网络等手段关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促进家园共育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反复过程,积累经验,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

(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提高家长的参与度

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对提高家园共育质量和幼儿园教育水平至关重要。但“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共育,由于部分家长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导致家长参与度有限。因此,幼儿园应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提高家长的参与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传统模式向家长传授网络知识技能和育儿知识经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讲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提高家长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提高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参与度。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家园共育平台功能的深度开发,还能提升家长的自信,使其突破“园主家客”的思维定式。

(三)强化家长合作意识,赋予双方平等地位

受传统教育观念、认识水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应当由教师全权负责,因而自身的参与度较低。但家长是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力量,幼儿园及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手段强化家长的家园合作意识,比如利用互联网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园交流,开展讲座更新家长育儿观念等。只有家园双方都意识到幼儿教育需要家园的共同努力,树立共同体意识,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针对家长在家园共育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这一问题,幼儿园在强化家长合作意识的基础上,应当充分赋予家长话语权,让家长积极表达自身的教育诉求,从而让家长意识到家园双方是合作者,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合作关系。双方必须相互信任,统一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增强家园共育的效果。

(四)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管制度,推进家园共育合作发展

首先,幼儿园应当充分考虑家长的利益需求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向家长传递科学、系统的教育内容。其次,幼儿园要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对“互联网+”模式下的家园共育质量和效果进行考量,使家园共育的效果最大化。最后,幼儿园要发挥家委会的作用,鼓励家长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与园方共同参与监管。监管机制需要多方联动,共同推进家园共育的深度发展。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领家园共育不断开拓新的空间,为家长和幼儿园提供便利的条件以及精准化的服务,实现了家园共育的即时、有效和畅通。但其在實际探索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幼儿园、教师及家长应形成教育合力,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问题,以增强家园共育的效果,达到家园共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背景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