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
2022-05-30刘苏杭
刘苏杭
学前融合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研究领域,在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教育公平与教育政策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学术意义与应用价值。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托幼机构工作的特点,学前特殊幼儿的融合教育可以推动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一同发展,是有益于学前特殊幼儿全面康复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融合环境中,如果家庭和幼儿园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关注与促进融合园内两类幼儿的发展,能够给普通幼儿及特殊幼儿带来诸多益处,造成“双赢”的局面。由此可见,在学前融合教育中推进家园协同共育极其重要。
一、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幼儿
学前融合教育指园内既有普通幼儿,也有特殊幼儿,他們一同在幼儿园接受保教。
(一)学前融合教育中的普通幼儿
融合教育中的普通幼儿,是指在幼儿期各个器官、组织都能正常发展,对各种疾病有很强的抵抗力,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没有精神疾病,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的幼儿。它包含了生理和精神两方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也就是幼儿身心都处在一个良好的健康状态下。
在学前期,普通幼儿大多愿意接纳特殊同伴,他们普遍纯洁、富有爱心,愿意和其他同伴交朋友。事实上,普通幼儿在看待和形容特殊幼儿时,往往不会注意到他们的特殊性,即使有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只要教师能够正确引导,他们仍会乐意接受独特的朋友,和特殊幼儿和睦相处。普通幼儿在和特殊幼儿的相处过程中,互相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学会包容,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别人需求的敏锐度。
(二)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特殊幼儿
特殊幼儿是与普通幼儿在各个领域有着明显不同特点的幼儿。这种差别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和语言等方面。特殊幼儿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发展与一般幼儿基本相同,均是由简入繁、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模式,但发展的速度却不相同。与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相比,融合幼儿园具有更强的开放性,特殊幼儿在融合幼儿园不仅能学到知识和技能,还能获得很多在特殊教育学校无法获得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这有利于促进特殊幼儿的发展。在融合幼儿园,特殊幼儿能够与普通幼儿有较多的沟通交流,与普通幼儿建立和发展友情,这给特殊幼儿提供了正常化的生活环境,使其能够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
二、学前融合教育背景下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家园合作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接下来,笔者围绕融合教育中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性展开探讨。
首先,在学前融合教育中进行家庭互帮互助,不仅可以让特殊幼儿快速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缓解家庭压力,而且能够为他们的生活指明新的方向,让他们展现自己的价值。其次,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开展的家园共育能够体现教育的平等化与大众化,合乎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战略。融合教育幼儿园的建立能够帮助特殊幼儿的家长减少教育成本,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使特殊幼儿更好地共享教育资源。最后,在融合教育中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对两种类型幼儿的成长都有重要的价值。对普通幼儿来说,他们长大以后会变得更加宽容,更深刻地理解和尊重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特殊幼儿来说,他们能够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家园合作充分保障了特殊幼儿的生存权、受教育权、人格权,促使社会各阶层互相理解、关注,有益于社会和谐稳定。
三、学前融合教育背景下家园共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合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对我国特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各类特殊幼儿都能获得较好的发展。但是,在实践中,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家园共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对融合教育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幼儿园层面:合作机制不完善
由于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认知和教育规划等各方面存在偏差,且家长和教师缺少机会进行沟通交流,导致家园之间的沟通不顺畅。例如,特殊幼儿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正常的环境持怀疑态度,对幼儿园和教师不够信任,进而无法与教师进行正常的交流。同时,幼儿园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幼儿的习惯、品德、心理素质。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难以让家长在短时间内看到幼儿的进步,从而导致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产生质疑,逐渐失去对幼儿园的信任。家长和教师无法达成积极合作,使得融合教育不能顺利开展,幼儿园生源减少、经费不足,难以购买与建设适合特殊幼儿的设备与基础设施,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教师层面:教师队伍素养不足
《幼教工作者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的调查研究》提到,“教师问题占64.9%,设备问题占48.9%,家长观念占40.8%,教师观念占37.4%,经费问题占28.2%。”。由此可见,师资问题是学前融合教育的关键。由于部分教师在对待特殊幼儿的情感和行为方面缺少经验,所以担心自己难以掌控特殊幼儿的心理状况,害怕幼儿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突发性行为。虽然大部分教师对于融合教育中的家园工作持积极态度,但是他们缺乏关于特殊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够了解特殊幼儿的需求,导致他们在践行融合教育时出现与特殊幼儿家长沟通力不从心、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情况。另外,这些教师在开展幼儿融合教育时,无法根据不同类型幼儿的共性需求与特殊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和教学活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仍以普通幼儿为主体,缺少针对特殊幼儿的教育计划。这容易导致特殊幼儿丧失自信,对自己产生质疑心理,不利于特殊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家长层面:家长认知程度不足
一方面,大部分普通幼儿家长对融合教育不够了解,他们持中立态度,因为特殊幼儿并未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但是,也有少部分普通幼儿家长带有偏见,认为特殊幼儿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与特殊幼儿接触多了,会影响自己孩子的正常发展。当融合幼儿园教师向其讲解融合教育的优势时,他们会觉得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特殊幼儿的家长承担了较大的压力,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在融合幼儿园接受合适的教育,担心教师的素质,担心其他幼儿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等等。他们虽然想和教师进行沟通,但又怕无形之中给幼儿园教师增添压力。
四、学前融合教育背景下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基于以上对学前融合教育中家园共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剖析,笔者从学前融合教育视角出发,提出以下四条有助于家园共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沟通交流,转变家长理念
幼儿园应加强日常宣讲,把握每一次和家長沟通的机会,向家长传递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只有父母更改错误观点,认清孩子的不足,以平常心对待孩子,才能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隐性伤害。当教师、同伴、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便能达到融合教育的真正目的。另外,幼儿园还要开展专题讲座,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幼儿园可以举行家长社区论坛、亲子座谈会、文化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在会上阐述幼儿学前融合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其对幼儿个人发展的益处,通过各种事例,加深家长的认知,改变他们的观念。
(二)巧用信息平台,紧密家园交流
在过去,家长和幼儿园的交流渠道十分有限,导致家园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但是,当前,互联网为家园之间搭建了新的沟通渠道,为家园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为家园沟通和合作奠定基础。教师可以依托钉钉、微信等信息软件,建立班级沟通群,搭建好与家长沟通的平台,以丰富家园交流途径。教师还可以巧用钉盘、云盘、共享文档等分享平台,为每个幼儿都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电子档案,这不但保护了每个家庭的隐私,还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做到有章可循。这种沟通方式是实时的、动态的,能够让家长看到幼儿的成长与变化,见证学前融合教育的效果。
(三)依据特殊幼儿类型,采取精准策略
在针对智力障碍、视力障碍或听力障碍幼儿的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策略上,幼儿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如个别培训、集体培训、网络培训等,积极发挥家长对特殊幼儿教育与康复训练的支持作用。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如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爱心捐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和鼓励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进行精神支持或物质支持。总之,要让普通幼儿家长正确认识、接纳特殊幼儿,用关爱和欣赏的眼光看待特殊幼儿,让普通幼儿和特殊幼儿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中生活、学习和成长。
(四)丰富教育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众所周知,学前融合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而是需要教师进行长久的铺垫、引导以及精心的设计。因此,教师可以安排教育主题课堂,让普通幼儿和特殊幼儿都能够正视自己的各种情绪,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内心,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选取适当的时机进行良好的介入和正确的引导,督促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这个过程还能够强化普通幼儿和特殊幼儿之间的关系,提高其社交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亲子游戏,借助亲子日、家长会等安排家长与幼儿共同协作、游戏。这不仅能拉近亲子距离,而且能让家长直观地看到幼儿在幼儿园的状态,使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开展主题亲子游戏不仅能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还能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为融合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