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工区的投放与应用
2022-05-30代燕
代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自然界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幼儿的学习特点,围绕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工区的投放与应用展开探讨,简述了自然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并提出在幼儿园美工区投放与应用自然材料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一、自然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
(一)遵循教育纲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自然材料的应用符合《纲要》要求,有利于保障幼儿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
(二)解决材料短缺的问题
美工区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区域活动之一,也是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一些幼儿园在美术材料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容易出现资源短缺的情况。教师带领幼儿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材料,可以弥补活动中材料短缺的问题,更好地推动区域活动的发展。
(三)增强幼儿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幼儿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丰富多样的自然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带领幼儿探索自然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对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自然材料在美工区中的使用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幼儿在美工区活动时处于被动状态。在投放与选择材料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忽略了幼兒的实际感受,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同时,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能力和需求投放材料,难以发挥自然材料的教育价值。另外,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更偏向于传统活动材料,较少选择自然材料,造成了区域活动的局限性。
三、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工区中的投放与应用
(一)自然材料的投放策略
1.梳理适合幼儿的材料。对于幼儿而言,自然材料并不陌生,但是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常常忽略自然材料的应用。基于此,教师在投放自然材料时,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总结班级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立足美工区活动特性,对自然材料进行开发与梳理,选择适合幼儿的素材,以提高美工区活动的整体质量。如表1所示(见下页),教师应为小、中、大班幼儿选择不同的自然材料。
2.挖掘地区资源,合理选择自然材料。自然材料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幼儿对自然材料的了解、应用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他们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在投放自然材料的时候,教师可充分挖掘本地区的资源,选择贴近生活且幼儿熟知的自然材料,促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现自然材料的教育价值。
在自然材料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从四季入手。比如,春天百花齐放,各种颜色的花朵争相开放,教师可带领幼儿走进幼儿园自然角,收集掉落的花瓣,让幼儿观察花朵的状态,利用花瓣进行艺术创作;夏季绿树成荫,教师可带领幼儿收集不同树木的树叶,利用树叶制作不同的艺术作品;秋季五谷丰登,教师可选择一些特殊的材料,如麦穗、玉米花、稻草等,让幼儿近距离地接触自然,激活其对美工区活动的兴趣;在白雪皑皑的冬季,教师可带领幼儿观察雪花的形状,收集掉落的干树枝,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活动,以锻炼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开发一些常见的、不起眼的自然材料。比如,教师可选择干净的沙子,带领幼儿制作沙画;选择不同形状的石头,让幼儿利用石头作画或在石头上画画等。这些自然材料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艺术素养,为美工区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二)自然材料的应用策略
1.创意美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自然材料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特征,能够给予幼儿更多动手实践、创作的机会。创意美术的重点在于创意,教师要引导幼儿突破传统美术活动的束缚,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各具特色的作品。
以美术活动“百变的银杏叶”为例,时值秋季,银杏树叶变黄,纷纷散落在地上。在户外活动中,大班幼儿开心地拾起一片又一片落叶,并向教师介绍自己的叶子。教师耐心倾听不同幼儿的想法后讲道:“你们说这些落叶能不能用在美术活动中呢?能拼出什么呢?可不可以装饰班级环境呢?”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后,幼儿开始在地上摆弄落叶。不一会儿,有幼儿讲道:“老师,你看!两片树叶靠在一起,像一只金色的小蝴蝶。”“大大小小的树叶排序,就像一棵圣诞树。”“把树叶撕一撕、拼一拼,就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花。”幼儿争先恐后地向教师介绍自己的创意,这时,一阵风吹过,吹散了幼儿的作品。于是,教师讲道:“大家的想象力真的是太丰富了,想出了很多创意。但是外面的风太大了,把我们的作品都吹散了。不如我们收集一些树叶拿回班级的美工区,一起制作漂亮的作品吧!”听完教师的话,幼儿开心地收集了自己需要的树叶,回到班级中创作了一幅幅漂亮的作品,并将其摆放在班级的各个角落。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利用户外环境构建了创意美术活动。针对大班幼儿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促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参与美工区活动,并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由此可见,创意美术活动强调幼儿的创意思维,教师要结合材料的特性和幼儿的状态,适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让幼儿突破常规活动的局限,用自然材料创作出更加具有创意的作品。
2.手工制作,增强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投放丰富的自然材料后,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为幼儿提供创作机会,以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使其学会正确应用自然材料。
以中班幼儿为例,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投放了麦穗、玉米花、稻草等材料。看到材料以后,幼儿开始讨论起来:“这些物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能用来做什么呢?”听到幼儿的疑惑,教师走上前讲道:“老师周末去乡下玩,发现了好多神奇的东西,便带回来与你们分享。你们看到的分别是麦穗、玉米花、稻草。请小朋友们观察大屏幕,看看这些物品都变成了什么呢?”(教师出示图片,播放稻草人、玉米花束、麦穗裙子等。)天天:“原来稻草人是这样做的。”乐乐:“玉米花可以做稻草人的头发。”小雨:“将麦穗整齐地粘贴起来,可以做娃娃的裙子。”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说道:“现在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材料,那么你们想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呢?请你们利用材料开始创作吧!”幼儿沉思了一会儿,便拿起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创作。过了一段时间,幼儿的面前呈现出了一幅幅漂亮的作品,如带着玉米花假发的稻草人、一幅“稻穗雨”的画等。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自然材料的认知有限,不知道怎样利用它们。于是,教师出示了一些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发现这些自然材料的奇妙之处。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一幅幅充满创意的作品,创造性地应用了自然材料。
3.大胆构思,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在利用自然材料构建美工区活动时,应注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大胆构思,让其感受到自然材料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为小班幼儿准备不同的树叶,引导幼儿在树叶上涂满颜料,在画纸上开展拓印活动,让幼儿感受脉络的美感。教师还可延伸活动内容,为幼儿准备不同物品的横截面,如莲藕切开后有一个个小洞,像小鱼吐的泡泡;太空椒切开后,像一朵盛开的花……这些材料的有效应用,能够激发小班幼儿的创作思维,构建别具一格的美工区活动。
4.打破局限,感受自然的独特魅力。小、中班幼儿喜欢“玩泥巴”的游戏活动,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兴趣,将户外自然材料中的泥巴作为活动素材,引导幼儿利用泥巴创作不同作品,发展幼儿的形状塑造能力。
以美术活动“好玩的泥巴”为例,在一次自由讨论活动中,几名幼儿兴致勃勃地展开交流:“我周六去了奶奶家,和哥哥一起在院子里玩泥巴,我们盖了一座好大的城堡。”其他幼儿纷纷说:“你们用什么盖的?”“城堡长什么样?”“我也想玩泥巴。”随着幼儿的详细讲述,其他幼儿越听越入迷。教师讲道:“哇!你们搭建的城堡一定很漂亮。刚刚听很多小朋友说想玩泥巴,不如我们现在换好衣服,去户外玩泥巴吧!”
在戶外活动中,幼儿开心地蹲在地上玩泥巴,捏出了不同的形象。教师观察幼儿的作品后讲道:“你们都用泥巴捏了什么呢?可以给老师讲一讲吗?”“我捏了一朵漂亮的小花。”“我捏了一根弯弯的香蕉。”“我捏了一只帅气的老虎,这是老虎的头,这是老虎的尾巴,它的身上挂着一个战利品。”幼儿纷纷向教师分享自己的创意。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通过倾听幼儿的讨论内容,发现幼儿对玩泥巴具有较强的兴趣。于是,教师立即挖掘户外的自然资源,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环境中玩泥巴。这一活动突破了传统美工区活动的局限,让幼儿近距离、真切地感受自然材料的魅力。
总而言之,美工区活动具有自主、开放的特点,注重幼儿的活动感受与真实体验。教师应意识到自然材料的独特价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投放材料、构建活动,让幼儿在应用自然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其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资阳市雁江区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