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30叶雯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10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叶雯

摘  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能够有效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语文教学信息化,为学生打造高效、智慧的语文课堂。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学生能够丰富学习体验,强化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文章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探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以期对信息技术应用下的高效语文课堂的建构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智慧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同时,在学习方式变革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符合新时代的育人需求。因此,教师要及时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创设愉悦、交互、共享、动态的学习环境。同时,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扩大语文教学容量,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凸显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真正实现“愿学、乐学、会学”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1.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以信息技术素养赋能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自主,使语文课堂更为高效。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引入形象化的音频和视频,以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偏移的问题。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或嵌入动态小游戏,或开展人工智能对话,或进行师生在线互动,以此来丰富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知识的乐趣,使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1. 创设情境,让课堂更生动

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教师要善于寻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契合点,将以往刻板的教学内容变成动态的语文教学画面,唤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自我表达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为学生播放《圆明园》《火烧圆明园》等影视片段,在媒介辅助下创设视听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观看结束后,教师顺势向学生提出问题:说到圆明园,世人为何都盛叹不已?在历史进程中,你们知道圆明园都经历过什么吗?为什么现在我们只能在废墟中寻求它以往的辉煌?“毁灭”一词是课文题目的核心,可作者为什么要花费心思书写圆明园以往的盛景?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问题抛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与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圆明园毁灭前和毁灭后的对比图片,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加深学生对“毁灭”一词的认知与理解,强化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感受。该种教学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其与课文内容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2. 人机互动,让课堂更智慧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为学生创造即时、共享、交互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直观、动态的环境中进行识字、阅读和写作活动。或利用智能对话软件巧妙积累生字、生词,扫清阅读障碍;或借助人机对话,对阅读文本进行精加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或通过人机共享程序,就某个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智慧课堂的建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人机互动则为学生营造了沉浸式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的阅读体验更为深刻,其审美创造也更具有个性化特征。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在智能对话软件中输入教学目标,为学生的沉浸式阅读提供“目标导航”。同时,教师以“关键词”为指令,方便学生进行人机对话。为了让智慧课堂更具实效,教师还可以开启语音纠错功能,当学生发音不准确或者用词出现错误时,智能机器人便会停止对话,主动引导学生进入纠错程序。为了丰富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对文本的感知,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掌握“五光十色”“富饶”“瑰丽”等生词之后,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当然,拓展的形式可以趣味化、多元化和情境化,教师为智能机器人设置海量词库,鼓励学生向智能机器人提问,设计问题:形容大海的词语有哪些?形容珊瑚的词语有哪些?智能机器人在识别“大海”“珊瑚”“词语”等关键词后,便会自动播放相关词语,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语文学习氛围,使其在智能机器人的辅助下,结合自身对教材课文的分析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人机互动,让语文课堂更智慧,有助于学生切实理解文本内涵,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中积累与运用语言、发展与训练思维,进而获得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元化教学,能够真正唤醒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3. 整合资源,让课堂更丰富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小学语文课堂形式更灵动、课堂内容更丰富、课堂效果更真实。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需求,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以趣味性强且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优化课堂结构,对课堂教学适时补充与延伸,或引入课外语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或利用微课视频,巩固学生對某个知识点的掌握。信息技术让教学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并使得语文教学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推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衔接点,在海量资源中为学生选取具有代表性、教育性和生活性的优质学习资源,以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转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多元化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这篇课文时,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应用云课堂,辅助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微课视频,以及好词、好句摘抄等预习资料上传到云课堂,为学生建立每课资料库,方便学生学习共享或下载保存。同时,教师上传自己筛选并制作的“趣味预习闯关小动画”链接到云平台,便于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答题,完成自我预习效果的检验。在课后复习时,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微课视频,对钱塘江大潮的壮阔场面、宏大气势、精彩瞬间等形成整体认知与初步感受,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整合的内容要有层次性,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各取所需,这样才能将信息技术的育人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学生在立体化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升自我。

三、结束语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语文课堂结构、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对海量的信息技术资源善于选取、巧妙设计、恰当应用,创设与学生认知规律相契合的学习环境,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慧玲.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江西教育,2022(28).

[2]牛慧玲,李晓孜.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天津教育,2022(17).

[3]王玲.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教育科研,2022(23).

[4]邱麒麟.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2(4).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