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主题式群文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卢芳芳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双减背景

卢芳芳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核心板块,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而写作可以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原本多由学生课后完成的写作练习被转移到课上,教师需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实现减负增效,文章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双减”背景下主题式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方法,旨在寻找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主题式群文阅读;作文教学

群文阅读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阅读方式,该方法主张学生在阅读主题的统领下针对一组文本进行同步阅读,从而达到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目的。在“双减”背景下,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阅读方法,加之语文教材通过单元整合的方式重新规划了课内阅读素材,使得主题式群文阅读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群文阅读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与应用能力。因此,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不妨使用主题式群文阅读策略优化作文教学,以此实现作文教学的减负增效,更好地响应“双减”政策。

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其在写作练习中缺乏主动性。归根究底,学生没有意识到写作之于语文学习及生活的意义,没能发现文字记录生活及抒发情感的作用。

2. 学生缺乏写作素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结构与以往大不相同,教材在低年级课程中安排的大多是识字、造句等比较基础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进入中年级学习后才正式接触写作练习。中年级小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少,大部分学生受限于写作经验和写作素材的匮乏,导致其作文内容空洞、生硬。

3. 学生缺乏写作情感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其在理解与情感表达方面有所欠缺,这个情况直观地反映在作文练习中。在批改作文时,教师常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与生活脱节的问题,不明白学生想要通过作文表达怎样的情感。在缺乏真情实感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创作出内容流畅的作文,语文课程也就失去了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和作用。

二、主题式群文阅读在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1. 充分解读阅读主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双减”政策的实施解放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在课后获得更多自主学习时间。为了确保学生在“双减”背景下仍然得到充分的语文作文练习,教师需要在主题式语文群文阅读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由内而外地接受写作练习,在兴趣的引导下高效完成课堂写作任务。因此,教师在呈现群文阅读内容时要充分解读主题,让学生直观了解主题内容,并在阅读主题的吸引下产生写作兴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教师可以围绕《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展开主题式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充分解读阅读主题,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馈赠”,并产生描写自然、感悟自然的兴趣。在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对大自然产生足够的了解与兴趣后,教师再针对具体的阅读内容,让学生进行随笔练习,如学生参照《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的描写内容,回忆生活中接触过的不同类型的风,仿照课文优美的语言,描写微风、强风、狂风、暴风等的不同景象。

2. 深度挖掘阅读主题,引领学生积累素材

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的基础,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死记硬背好词佳句的素材积累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作文教学。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细致地规划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调整积累写作素材的方式,遵循“在精而不在多”的原则。在主题式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阅读主题的方式,带领学生寻找并积累阅读文本中具有写作价值的素材,并通过设置合理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完成素材的应用练习。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围绕《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三篇课文展开主题式群文阅读教学,通过深度挖掘阅读主题,将寓言故事阐释的道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写作练习,积累寓言类的写作素材。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让学生知道了不劳而获是不切实际的,骄傲自满只会让人得意忘形,以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层层深入阅读主题,不仅细细品味了寓意深远的寓言故事,而且感悟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寓言类文章的写作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述道理的思路,让学生以编写大纲的方式完成素材的积累,随后再进行写作练习。在《守株待兔》这篇课文的素材积累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故事的转折点,并设想自己在写作中可以怎样模仿课文设置转折,从而写出作文大纲。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常规的遣词造句素材,而且还可以从主题式群文阅读中积累作文的写作思路,进而写出逻辑顺畅的作文。

3. 切身体会阅读主题,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

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需要个体借由某种活动自发地产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抒发写作情感,而不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只会让说教行为破坏学生的情感体验。“双减”政策的实施意味着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教师需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因此,如果教师想发挥主题式群文阅读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需要让学生切身体会阅读主题,带领学生在探索文本内容的过程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在个人情感的推动下主动完成写作练习。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时,教师可以围绕《司马光》《掌声》《灰雀》三篇课文展开以“美好的品质”为主题的群文阅读,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使学生对美好品质产生向往。在本次主题式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好品质,回想自己在具体事件中的感受,并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作文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不必对具体写作内容作出限制,而是要鼓励学生自由地使用令自己感触深刻的素材,从而使学生在情感充沛的情况下完成练习,展现美好的品质。

三、结束语

小学中年级学生在过去的语文学习中很少接触长篇的作文练习,由于语言运用能力较低且写作经验较少无法完成写作任务。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避免语文学习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因此,在优化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将主题式群文阅读与写作练习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通过阅读更好地理解写作主题,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基金项目: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群文阅读教改实验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主题式群文阅读在小学第二阶段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1]PLQWZ009)。

参考文献:

[1]侯瑞軍.“向美而行”的小学生群文阅读特色实践活动研究[J]. 学周刊,2021(35).

[2]王佳. 群文阅读视野下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9).

[3]梅晓玲.“类”阅读教学的构筑与实施:以部编版“月意象”文本群为例[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11).

[4]代峰. 从单篇阅读走向群文阅读的进阶思维策略:以《登泰山记》教学为例[J]. 中学语文,2021(33).

[5]田彩云. 小学中群文阅读视野下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2021(16).

[6]张永红. 小学中高年级群文阅读视野下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20(5).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双减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