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学习在《逻辑与思维》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唐玉琴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

唐玉琴

摘    要:项目化学习以项目撬动学习变革,让核心素养在学习中成长、沉淀。在《逻辑与思维》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立足实践,采取如下项目化学习策略:梳理核心知识,精选项目主题;创设项目情境,设计项目任务;规划学习实践,开展项目活动;展评项目成果,迁移核心知识。同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及时,引导学生整体参与,完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在课后完成核心知识的迁移。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项目主题;项目情境;项目任务;项目活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并以情境化教学、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评价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而项目化学习是基于项目任务,通过项目活动开展的相关教学活动,要求从现实生活、现实世界存在的真实问题或者现象出发,利用已有的学习技能、知识,开展深度探究与合作,进而达到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2]。项目化学习以项目撬动学习变革,让核心素养在学习中成长、沉淀,它是切合《课程标准》理念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其关键能力,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项目化学习路径。

一、立足实践的项目化学习策略分析

实施项目化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使其能在多方面统筹考虑的基础上作出切实可行的设计。下面,笔者以《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目《明确概念的方法》的教学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策略。

(一)梳理核心知识,精选项目主题

项目化学习需要精选项目主题。选定的项目主题,必须与《课程标准》、教材相契合,一般应具有社会性、科学性和开放性等关键特征。因此,在选择主题时,教师应先研读教材,通达脉理,明确学习中的本质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会用定义和划分的方法来明确概念”是“主干”,其他的则是“枝丫”。因为“概念”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关于“概念”的理解直接关系到《逻辑与思维》第五课“判断”和第六课“推理”的接续学习。这一核心知识涉及的问题主要有:明确内涵、外延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要关联现实社会热点,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只有选择根植于现实、能激发兴趣的主题,学生才能有较高的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性。因此,笔者选择以“观俄乌冲突,析人道主义,探概念逻辑”为项目主题推进这一课的项目化学习。

(二)创设项目情境,设计项目任务

项目情境是创设项目任务的真实背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关注情境,建立学科知识与真实世界的关联,从而完成学科知识的自我建构。

有了主题和情境,还要有围绕主题、依托情境展开的层层递进的项目任务。设计项目任务是为了承接核心知识,将核心问题演绎成层层推进的多个子问题,以便化解核心知识的难度。设计项目任务往往需要多方参与者共同协商,一起探寻具有创造性和系统性的解决方案。项目任务是学生项目化学习的轴线,教师要以任务为轴设计项目化活动,因此任务的设计还需考虑项目活动开展。设计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任务,才能产生真项目。

例如,在这一课的学习中,笔者以时政热点“俄乌冲突”导入学习,接着创设以下几个情境,并依托情境设计项目任务,逐步展开项目化学习。

情境一: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总价值几亿美元的军火。联合国难民署2022年4月20日表示,已有超过500万乌克兰人涌入欧洲邻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难民危机。而作为乌克兰问题的始作俑者和最大推手,美国虽然“人道主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没有实在的难民保护措施,整个3月只有12名乌克兰难民通过美国难民项目入境。

情境二:关于乌克兰冲突,中国的立场非常清楚,中方一直在劝和促谈,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都有很好的双边关系,不论哪一方的人民受苦,我们认为都是不应该的。中国给乌克兰送去了价值几千万元的人道主义物资。

项目任务一:假如你是某电视节目的特邀嘉宾,请就中、美的不同做法发表评论。

项目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谈谈你对“人道主义”的理解,合理地给其下定义并以展板的形式呈现。其他小组分析评价展板内容,探究概念定义的逻辑规则。

笔者根据俄乌冲突的演变,以及中、美两国“人道主义”的不同做法创设情境,设计项目任务一、二,先让学生通过情境对比感悟正确理解“人道主义”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即明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重要性。然后笔者利用学生展板呈现的内容(不论呈现的内容是否合乎逻辑),让学生分析评价展板内容,体会并归纳概念定义的逻辑规则。最后,笔者让学生回到情境辨识美国的所谓“人道主义”,其实质是在“人道主义”幌子下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情境三:中国援助乌克兰的人道主义物资主要包括毛毯、毛巾、餐具、手电、防潮垫、方便面、食品等。其中防疫医用物资包括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护目镜、医用口罩、呼吸机、矿泉水等。

项目任务三:依据你的生活经验,探讨情境三中对物资的划分存在哪些问题,并尝试得出划分的逻辑规则。

学生围绕情境三中“人道主义物资”和“防疫医用物资”的划分,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基于生活情境问题与学科知识的内在聯系,建构学科概念的理解,明确划分的逻辑规则,最终完成项目任务三。

情境四:世界上有些国家有些人对中国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很不理解,甚至故意曲解。例如“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简政放权”等。而我国也有一些青少年对美国政府标榜的“人权”“民主”“自由”“平等”等有着理想化的幻想。

项目任务四:假如你是某日报的特约评论员,请你对情境中的一些概念作出合理的解析,并运用有关概念的逻辑知识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写一则方案。(要求: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字数300左右)

笔者创设情境四并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四,旨在以生动复杂的现实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使其实现意义建构,提高深度理解和迁移应用相关逻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我国制度与政策的合理性,在提升科学精神素养的同时坚定政治认同。

以上这些从时政热点分析到教材知识解讀,从教材知识回归现实生活,迁移活用知识的情境与任务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将抽象的概念学习化为对生活中具体概念的学习,又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国内外大事,学会移情、同理、合作、批判与质疑等理性思考,提升政治认同。这样的项目任务使学生能够主动建构项目活动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思维价值,从而搭建高阶思维。

(三)规划学习实践,开展项目活动

学习实践与项目活动彰显了项目学习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开展项目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实践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项目小组的划分、项目活动的目标、解决的问题、依据的情境等,然后对学生进行项目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出预见,并加以科学引导,以便学生围绕项目主题和项目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项目活动。

探究性学习实践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讨论辨析等机会。按照学习的进程,它又可分为三个学习实践环节:(1)课前利用学案和作业本等相关资料梳理教材知识;(2)课堂依据项目情境,探究项目任务,形成项目成果;(3)课后迁移核心知识,学以致用。

项目活动是整个项目化学习的载体。学生本着共同的目标参与活动,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实现学习目标,制作出项目成果。这节课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项目活动,详见表1。

项目活动一:对比情境,发表评论,初探概念。学生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就情境一、二中美国与中国的不同做法发表评论。在这一活动的开展中,学生可以感悟美国所谓的“人道主义”的虚伪性,初步意识到对概念要进行合理

的定义与理解。完成项目任务一。

项目活动二:制作展板,分析内容,探概念定义。利用学生自主生成的展板内容,分析给概念下定义时应注意的逻辑规则。完成项目任务二。

项目活动三:依据经验,利用情境,探概念划分。找出情境中概念划分的错误,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其错误的原因,明确划分的逻辑规则。完成项目任务三。

项目活动四:活用概念,设计方案,助青年成长。发挥小组成员合作与探究的精神,活用概念逻辑,提出有价值的方案,科学准确地把握概念,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此活动让学生领悟并迁移核心知识,分析类似情境。完成项目任务四。

笔者通过开展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探究真实问题,以此达到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

(四)展评项目成果,迁移核心知识

展评项目成果是项目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科核心素养在科学实践、道德推理、团队合作中生成与落地。展评需要设计与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和方式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3]。一般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又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表现;既要参考学生的项目成果,又要参考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要多方面、多维度地判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关键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教学可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方式,以科学地总结并评价项目:(1)教师评价,即教师利用学科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对学生项目整体参与度、项目完成效果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2)学生自评,即学生个体对其他学生在项目前、中、后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和反思,肯定优点、发现不足;(3)小组互评,这可促进组员对彼此之间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下面展示“准确把握概念”项目方案的评价,详见表2。

评价是为了促进项目化学习的持续性跟进,使学生能够迁移核心知识及思维方式,解决类似的情境问题。因此,展评成果不是项目化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

二、基于实践过程的问题反思

第一,教师指导不及时是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很难科学地掌握所有小组的项目任务开展情况,因此难以及时地给出引导和点拨。对此,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如何设计流程清晰、易于操作且能够实时监控的项目化学习。

第二,学生整体参与不够平衡。在项目化学习中,小组内部合作完成项目任务,有时会出现部分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的现象。对此,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能够讨论表达且易于发挥的主题和问题。

第三,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虽然有项目化学习的相关评价模型,但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价体系。因此,很难做到在评价项目成果的同时,评价项目学习过程。

第四,课后核心知识的迁移难以掌控。对此,教师可以在项目化学习结束后,再设计一些有趣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相关任务,让学生课后去尝试完成,并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或激励措施。

以上是笔者在开展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与想法,虽然离“以项目撬动学习变革,以项目留下幸福的教育故事”目标尚远,但笔者相信,只要师生热情投入,付诸行动,并且思且行,我们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1.

[2]夏雪梅.素养导向的项目化学习[N].中国教师报,2019-07-03(6).

[3]刘荣明.项目化学习: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23-24.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化学习,让“口语交际”焕发活力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初中美术项目化学习初探
以培养学生STEM素养为目标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STEM教育视野下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活动设计与思考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