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里的红领巾“有戏”

2022-05-30张晓白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3期
关键词:外来工戏迷闽南

张晓白

戏曲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小学校园作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我校将二者有机融合,主动吸纳高甲戏这一闽南艺术瑰宝,拓展育人之路,实现了“传承与创新共进”,做到“戏入心,育人无声”。

一、确立目标 指引方向

爱我们的国家,首先要爱我们的民族文化。高甲戏是泉州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泉腔”为正音,以“南音”为母体。因此,选择将高甲戏引入校园,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贡献。

二、开展活动 提升自我

(一)开展“唱高甲 学做人”系列活动

戏曲艺术本身具有行于美、用于情、达于礼、致于和的特点。队员在欣赏精湛表演的同时,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得到和谐发展。比如,高甲戏代表作《大河谣》,以治理黄河为事件,批判当官者“只清不明”的思想,歌颂知识分子陈潢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为治理黄河而献身的高尚品质。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戏曲唱词的演绎,能帮助队员了解传统文化中立志、修身、安邦、治国等方面的思想内涵,让队员们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二)实践活动促进发展

1.创建校园文化,营造德育氛圍

黑板报、文化橱窗以及校园广播是校园最为常态化的文化宣传平台。高甲戏进校园,融入校园文化,就更要成为这些平台常见常新的重要内容。音乐、舞蹈室张贴多幅高甲戏经典剧目简介;在大队部组织下,班级黑板报经常呈现高甲戏专题,或是知识简介,或是经典曲辞欣赏;校园架空层展板也呈现高甲戏专题手抄报、高甲戏演出剪影和相关的新闻报道。这些宣传图文经常引得队员们驻足观看、谈论,激发了他们对校园高甲戏特色文化发展的关注。

2.关注外来工子弟,实现个性成长

我校是典型的外来工子弟学校,外地学生约占百分之八十。高甲戏兴趣小组发现他们的天赋,引导他们的兴趣养成,使不少外来工子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加上诸多的演出活动,许多队员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对集体生活兴趣浓厚,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例如,五年级詹××同学因高甲戏的魅力和感召力而彻底改变了原本怯懦的性格,随校“闽童闹春”剧组登上了福建省电视台两岸少儿春晚的舞台,为两岸小朋友献上新春的祝福。詹××妈妈说:“孩子是幸运的,是闽南艺术让她变得快乐和自信,我们全家都爱上了高甲戏!”还有一些孩子甚至已经有了明确的理想追求,想在第二故乡泉州从事艺术工作。这一切证明了我校高甲戏特色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队员良好个性的形成。

三、有效评价 助推成长

(一)争中队特色“小戏迷章”

为激发队员的活动积极性,每一位积极参与校内外活动或实践活动并表现突出的队员即有机会获得中队特色“小戏迷章”。队员们在平时的活动中边学、边唱、边演、边领悟,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才能,并学习做人的道理,真正体现了“唱高甲、学做人”。学期末在中队召开“戏迷票友会”,由老师和队员们来当评委,评出“最受欢迎奖”“最佳表演奖”“最具魅力奖”等,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胆量,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自信的源泉。

(二)争大队特色“传承章”

为配合校园文化建设,我校设立了“传承章”。每一位队员只要获得8枚“小戏迷章”,即可兑换一枚“传承章”,表现突出的队员还可以收获一张校级“高甲之星”奖状。队员们积极表现、努力积累,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枚章、一张奖状,更是一份成功、一份自信。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少先队工作与高甲戏教学的有机融合为队员们创建了良好的平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少先队员,每个队员都能在少先队活动中受到启发和鼓舞,主动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感悟闽南戏曲的魅力。今天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高甲戏曲的种子,明天必将呈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丰收景象,闽南戏曲艺术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外来工戏迷闽南
外来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我家的戏迷外公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小戏迷登台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丁洋澜??《小戏迷》
戏迷的舞台 欢乐的天地
从流动到留下 广州外来工融合行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