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的使命与担当
2022-05-30刘黎黎
刘黎黎
[摘要]教育改革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大环境、教学理念以及教育资源现状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积极推动教育改革非常必要。如今,基于教育持续发展和学生综合培育目标的“双减”政策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教育相关的单位以及组织机构都在积极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出版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双减”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应负担自己的使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并积极发挥作用。文章分析“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的使命和担当,并讨论其落实策略,以期为当前教育出版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育出版;使命;担当
教育政策在教育工作的组织开展中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比如,教育政策的改变会导致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在此情况下,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学资料的配置等均会发生改变。因此,教育者需要准确解读教育政策,并基于教育政策来优化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开展。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与教育相关的组织机构、单位以及个体等也需要在准确解读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责任、使命以及担当等,积极落实责任。教育出版是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教育出版的相应工作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文章对教育出版的工作实践进行讨论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双减”政策实施对家校师生的影响
教育政策的出台与落地势必会对原有的工作产生一定影响。结合目前的教育环境,笔者分析“双减”政策的具体落实,发现其对家校师生产生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学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会更加突出[1]。为了有效发挥作用,学校需要不断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二是学校需要明确“双减”政策的要求并高效落实,结合实际统筹作业布置规划,以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三是学校需要将课后服务工作作为自身工作的重点之一,分析并思考课后服务工作质量提升的策略,以增强“双减”政策的具体落地实效。
第二,对学生的影响。一方面,“双减”政策的稳步推进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为学习任务重而导致学生有心理压力问题等现象也会得到有效缓解。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可以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这对学生有时间、精力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健康发展等具有突出的现实价值。总而言之,从长远角度来看,“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三,对教师的影响。教师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师的意识、态度、实践工作等均会对最终的教育效果产生影响[2]。“双减”政策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理念,不断改进自身,实现自我教学的进步。
第四,对家长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家长关心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的成绩,其二是教育成本。笔者分析“双减”政策的落实可知,教育成本具有明显的下降,而且家长基于教育的焦虑情绪等也有一定缓解。另外,基于教师自身教學的改革,整体教学实效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家长较为认可“双减”政策。
二、“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的挑战与使命
分析“双减”政策的具体落地可知,其广泛实施对教育出版的现实影响也不可忽视。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为了适应“双减”政策的落地,教育出版虽然会面临较大的发展挑战,但是其承担使命是义不容辞的。笔者对教育出版现状进行研究,认为教育出版单位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一)教材教辅的品牌建设和转型
笔者解读“双减”政策发现其具体实施要求较多,比如要求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等。从教育出版的工作实践来看,为了达到“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教育出版单位需要重新思考教材的定位和要求,并基于此设计和优化教材教辅内容,进行教材教辅的品牌建设和转型,以更好地升级产品,积极履行自身使命。结合具体的工作,教育出版单位教材教辅的品牌建设和转型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教材教辅的设计,使其能够反映“双减”政策的最新要求。具体工作开展的要点如下。一方面,教材教辅的内容设计和编写需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本立足点,减少偏题、怪题的出现[3]。另一方面,教材编写要强调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基本目标,调整教材编写中知识体系的素质和内容安排等,并加强训练学生的学习规划等能力。另外,教材教辅的内容设计要对作业的总量进行合理控制。
第二,基于教材教辅质量提升的具体目标,加强资源建设[4]。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的个体性特点较为突出,因此教育出版单位在编写教材教辅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要求和个性,打破统一编排的模式,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做多维度开发,比如优化加强线下教育资源,同时强调线上资源库的建设。这样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积极作用。在课后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也能在线上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增强作业完成指导功能,搭建作业批改平台。“双减”政策对加强作业指导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在工作实践中需要做好学情分析,强调答疑[5]。在具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实现因材施教。为了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育出版单位可以搭建作业诊断和学情分析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生成学生学情的数字画像,使教师能利用该平台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二)提升教育资源服务水平,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出版
“双减”政策也明确提出,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为了增强线上学习服务效能,教育出版单位在工作组织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快线上、线下课程的融合,不断拓展资源。从教育资源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来看,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如下。
第一,加强课堂教学工作的服务,具体的实践措施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利用资源优势,组织一线教师、学科专家、教研人员共同开发、录制精品课程等,使这些课程能够为现阶段的教师教学工作提供参考[6]。二是建设纸质图书线上资源库,教师可以通过提炼和运用这些资源来完善自身教学方法,推动线上线下教育融合,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
第二,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提供服务。具体的实践策略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围绕纸质教材教辅,努力开发和拓展相应线上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7]。二是帮助学生制订线上学习计划,并合理安排课后时间,使学生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预习、复习等学习内容。三是立足于学校的具体需要,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在线辅导答疑或开设直播课堂,提供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在线服务。
第三,强调教育公平与教育普惠政策的服务[8]。为了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教育出版单位可以通过多媒介的呈现形式,将传统图书进行转向和拓展,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开发相关资源之前,为了使内容更好地对接学生需求,符合国家教育普惠政策,教育出版单位应进行深入调研,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普惠等更大的社会价值。
三、“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履行使命的具体措施
笔者分析“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发现,教育出版单位在该政策落地的过程中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是非常突出的。面对教育政策变革,教育出版单位需要改革自身工作。对此,笔者结合教育出版单位的工作实践,提出其落实责任和履行使命的具体措施。
(一)立足于校园阅读,加强校园阅读拓展服务
立足于校园阅读,加强校园阅读拓展服务是教育出版单位落实责任和履行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结合该项服务的具体组织与开展工作,建议加强以下方面。第一,教育出版单位要重视全学科阅读产品的开发与建设。若阅读仅限于语文学科领域,是不利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实践工作推进的,也不利于拓展学生阅读工作。因此,在当前环境下,学校需要改变该现状,首先要做的是强调全学科阅读。基于全学科阅读服务研发产品,这对教育出版单位的具体工作而言现实意义显著。第二,教育出版单位要加强重大主题阅读产品的开发。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教育出版单位基于这些文件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来开发重大主题的阅读产品,这对推进阅读服务发展具有积极作用[9]。第三,教育出版单位不仅要强调产品的出版,还要重视提供阅读服务。图书和教育之间的桥梁是阅读服务,教育出版单位提供阅读服务,可以强调图书导读和推介,建立数字阅读中心,还可以与学校等实现通力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后拓展服务。
(二)打造课后服务品牌,发挥教育出版优势
“提质升级”是“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面临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教育出版单位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实现资源的统筹规划,增强课后教育服务品牌建设的实际成效,而这对“双减”政策落实以及教育出版单位的使命完成均具有积极意义。打造课后服务品牌的具体措施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育出版单位需要与大量的优质作者保持长期的紧密联系。在教育实践中,一线教师、特级教师以及教研人员等拥有诸多教学资源,教育出版单位与这些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充实自身教育出版资源。教育出版单位结合自身渠道优势,为学校提供系列的专题化的课后服务活动或课程,对更加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10]。第二,教育出版单位要结合学科优势,积极开发“菜单式”的课后服务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三)加强与学校合作,打造课外活动基地
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学生对研学实践需求的增加是家长和学生的必然要求。在该背景下,研学实践板块出现巨大的潜在市场,这也对研学实践板块的服务体系、产品质量和特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出版单位在提供阅读产品服务的基础上,与学校合作积极打造课后研学实践基地,可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以目前的实践为例,教育出版单位打造课外活动基地要加强以下工作。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向精细化和差异化的业务方向发展;三是加强与基地的合作或者自主投资产研学基地建设。
(四)建设工作人员队伍
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对教育出版单位的具体工作实施也具有明显影响,教育出版单位在落实责任和履行使命的过程中,不管是打造优质品牌服务,还是研发优质课程产品,都离不开专业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以目前教育出版单位的工作实践来看,其需要招聘名校毕业生和优秀一线教师加入工作人员队伍,并扩大作者资源储备,筛选优秀教师纳入作者队伍,这对教育出版单位来说是充实人才队伍的一个途径[11]。
四、结语
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教育出版单位的责任和使命是重大的。因此,教育出版单位在实践中需要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并积极作为。文章分析“双减”政策对家校师生的具体影响,并探讨教育出版的使命以及履行使命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当前教育出版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泽.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探究[J].中国编辑,2022(04):57-61.
[2]邬郑希,曹喆.基于在线教育平台的数字资源审核策略: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职教”平台为例[J].中国编辑,2022(04):82-86.
[3]陈兰枝,范军. “双减”时代的基础教育出版:挑战、机遇与发展进路[J].出版广角,2022(07):33-37,57.
[4]陈旭.风险视域下教育数字出版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西部财会,2022(04):76-79.
[5]于珊. “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的发展思路探析[J].传播与版权,2022(04):84-86.
[6]刘恋.新时期,人民社的教育出版突围之路[J].出版人,2022(04):50-51.
[7]张礼永.近代教育史家陈青之的生平与志业:兼论教育出版上的“陈青之现象”[J].现代教育论丛,2022(02):101-109,112.
[8]谢清风.“六力”促进出版高质量发展和出版强国进程[J].科技与出版,2022(03):6-12.
[9]张弛,刘淑颖.融合出版时代学前教育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平台开发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2(03):7-10.
[10]袁华莉.数字教育出版发展问题及改进方向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04):35-37.
[11]黃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出版人的使命和担当[J].中国图书评论,2020(0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