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2022-05-30刘王德馨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现代农业发展对从业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以高技能人才、复合型高层次综合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着较大的资源优势。但从目前调研情况来看,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我国涉农高职院校偏少、涉农专业生源数量较少、学生毕业后不从事农业的现象严重、专业设置与现代农业行情脱轨、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区域发展不协调、师资力量整体薄弱、教育目标定位不精准、非学历培训乏力等问题突出。本文将阐述高职院校如何推进农村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充分聚焦高职院校优势资源,打造农村职业教育阵地,创建农村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育具有复合型技术的高级新型职业农民,为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研究背景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建设的总抓手。高职院校助力农村职业教育,在师资提升、教育资源、技术帮助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高职院校加入乡村振兴行动是落实社会主义办大学的本质要求和高校完成服务社会价值的重要路径。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元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2021年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强调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技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技能中国建设提供重庆经验和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及《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大力发展数字乡村,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形式,要根据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的整体需求,激发农村职业教育的活力,资源向农村倾斜,依托高职院校资源和平台,主动为重庆市乡村工匠、外出务工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提供针对性技能培训,从多个维度切实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创新能力。同时立足重庆市农村电商发展的突出需求,创新农村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更多懂复合技术、善于经营、善于管理的复合型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发展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多举措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对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适应、贡献和支撑,全方位促进乡村振兴、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14亿人口,其中高达5亿多农村人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演变历程,发现农村职业教育一直有服务“三农”的价值取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先后出台各项政策来推动农村的发展,如以农促工、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这些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政策依据,同时也是新时代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所迎来的新机遇。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专门服务于乡村发展的特色教育类型,有责任和义务为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从而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时代使命。办好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高等职業教育质量和水平,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双高计划》《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与《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等政策文件,拉开了职业教育“春天”的序幕,政府明确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类型教育”和“高职扩招生100万,且扩招对象主要面向农民、退伍军人”等。所以,在政府的保驾护航下,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会大放异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依然面临涉农高职院校偏少、涉农专业生源数量少、质量不高、学生毕业后不从事农业现象严重、专业设置与现代农业行情脱轨、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师资力量薄弱、学历教育目标定位异化、非学历培训乏力等问题。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乡村衰落已然凸显。要实现“三农”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针对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农村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职业教育要立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定位,主动担责、主动融入、主动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

三、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涉农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

通过调查访问显示,人们对涉农专业教育的认识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偏见,想改变这一观念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涉农专业,其中农学专业还得不到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对于很多农村家庭而言,读书受教育是走出农村的唯一出路。不选择农学专业也是想要跳出农业的大门,不愿意毕业后再回到乡村,更愿意选择到大城市“体面”的工作。与此同时,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不了解,忽视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很难接触先进的技术,获得最新的资源信息,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限制,因此绝大部分农民送孩子上学是为了参加高考,考上大学在城市里立足,不再愿意回到农村做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涉农职业教育并不在他们的参考范围之内,觉得读高职的孩子学习都不好,毕业没有出路。这给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增加了压力,会影响最后的培养效果。

(二)办学资源及师资配置不足

受社会认识偏见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的生源相对较少、办学规模相对较小,所对应的职业教育资源也存在明显不足的现象。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相对滞后,很多农村职业院校由于基础设施差和院校地理位置的影响,吸引不到专业教师,师资资源缺乏,师生比严重不足。相对于普通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比较差,自控能力也都较弱,再加上不乐观的就业前景,老师的专业能力不够,学生们就缺乏了学习的动机,他们会不自觉地轻视学习,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难度相对较大,这样的教学条件下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智慧农业的发展促进涉农职业院校的改革力度也不大。

(三)学历教育目标定位异化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存在偏离本位的现象,农村职业教育是以服务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宗旨、促进农民就业的教育,但现实中大部分的职业院校是以学生升学为目标的,办学方向和目标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现实与理论背道而驰。现实中,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为了迎合当前的升学需求,保证一定的生源数量,吸引更多的农村适龄青年进入农村职业学校,选择将升学作为自己主要的办学定位,忽略了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办学方向偏离本位。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立足农村,发展三农”为主。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长期存在“轻农,离农,去农”现象,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方向指引和规范手册,使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互相扶持的良性循环。

(四)非学历培训有效供给不足

非学历培训有效供给不足,严重影响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相当一部分农村职业院校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无法引入一流职业教育培训教学设施,缺乏一流的技术设备,大多教学方式还是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没有搭建起智能化在线教学平台,导致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与市场、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匹配。进入工作后也不能与现实技术接轨,需要重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

四、具体路径建议

(一)提升社会认可度,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处于劣势,要想让农村职业教育发挥应有作用,就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如面向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支持倾斜政策、促进校企合作的相关办法等。二是充分解读相关政策法规。依据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和指导纲领,地方出台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振兴,让战略内容的核心注解与有效解读能够准确传达给每一位农民,让他们充分了解区域整体发展规划。

(二)整合教育设施资源

构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政府为导向,集聚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教育投资体系,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依托政府支持,鼓励各类公有和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办学,整合地方资源,同时,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政府大力支持建设范畴,切实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改善办学基础设施配备,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夯实基础。同时,农村职业院校加大扶持涉农专业的力度,投入足够资金推动涉农专业实验实训基地、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三)改革和创新办学模式

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农村职业教育要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结合地方实际,改革办学模式,促进地方高职院校同周边农村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让高校的资源运用到农村职业教育中,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通过高职院校各专业资源一对一互助平台推动终身教育落实落地落细。把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与农村职业教育有机融合,让职业院校能够更好地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将专业知识、时代需求、生态文明、乡风教育等自觉融入日常教学,多维度全面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生源综合素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信息化、智能化平台

通过共享高职院校的教授、专家团队,协助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师资整体素养。通过讲座、报告、在线课程等多种方式,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一对一”“面对面”送到农村,创新方式方法是改变职业教育下乡难局面的主要着力点。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教育平台,实现疫情等特殊时期的线上教育。让农村职业教育与时俱进,同时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引入企业力量,让农村学生毕业后能达到企业、行业的用工需求和标准。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在支撑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更多地向乡村振兴战略倾斜,让他们运用知识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人才的作用,真正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收入水平。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传承促进技术技能升级、推动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要立足人才培养提质行动,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核心要义,致力于不断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培养高級复合型农林人才,为推动地区社会全面发展打造一支精通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事业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基金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GZYXZJFY-10)及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刘王德馨团队)研究成果。】

(刘王德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