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全面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

2022-05-30刘毅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普法法治青少年

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教育工作,开展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主要以江苏省东部及中部地区为例,说明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一)创新了普法方式,普法模式走上了新台阶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青少年的普法工作纳入青少年教育工作之中。以案释法、联动普法、线上线下普法基本常态化。陈宇翔(2019)在《法治宣传路径思考——以“昆山宝马司机砍人案”为例》一文中认为,“昆山宝马司机砍人案”在法治宣传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昆山模式”暨法治宣传实现了“谁办案,谁宣传,边办案,边宣传”的新模式。

(二)法治教育阵地取得新突破

建设了一定规模的法治教育宣传阵地。教育部等七部门在2016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在各地统筹建成60所左右的国家级实践基地,在县(市、区、旗)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据统计,在2020年底全国已经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3万多个;全国有法治文化主题公园3500多个,法治广场1.2万多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覆盖率达到95.7%。

(三)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经过几年的法治教育,法治理念在青少年心中已生根开花,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从面上看,现在的未成年人犯罪比重在持续降低。2019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4.3万人,比2010年减少2.5万人,降幅达36.9%。

(四)落实了普法责任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应落实普法责任制的文件。“谁执法谁普法”一直是各地落实普法工作的尚方宝剑。如江苏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2月20日印发了《江苏省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2020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联动事项》的通知。据2020年12月23日法治日报报道,“七五”普法以来,泰州在全省率先出台普法责任清单,为101家市直部门定制个性化普法责任清单。

(五)青少年普法工作更加切合实际

从中国网民年龄结构来看,青少年学生群体所占比重明显较高。江苏省创新应用电视普法模式,聚焦青少年校园生活,回应了社会关切。据新华报业网报道,针对校园贷的乱象及其危害,2020年12月21日,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上线政风热线全媒体直播节目,就市民关心的小微企业贷款、新型“校园贷”等问题回应群众关切。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青少年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薄弱,对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不知道敬畏法纪。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不成熟,价值观不稳定,思想单纯,缺乏较强的洞察力与判断力,易情绪化、易冲动,具有攀比意识和叛逆心理,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强、玩心重、爱模仿,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持续出现,充分表明青少年的法治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业人才缺乏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目前,不论是中小学,还是中专教育,对法律基础课认识程度不够,课时有限,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法治教育人才的缺失,尤其是县城、乡镇、农村的中小学,缺乏有法学与教育学双学位的老师。

(三)法治教育不深入,教学创新不足

覃淮宇、卢臻在《青少年普法之必经路径》一文中认为,法制教育传授的知识停留在表面,而法治教育是内在的、法治素养层面的教育。从现行的青少年教育来看,法治教育不多,很大部分是法制教育。湖南科技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邱帅萍、王一然在《湖南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展望》一文中就指出,湖南中学有的普法宣传教育仍存在观念陈旧、教育形式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等问题,法治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学校把重心放在高考与中考所考查的科目上,這自然就导致了学校普法教育方式相对“落后”。通过调查发现,在其他地区的一些学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学校专门法治教育实践阵地建设不足,法治实践教育相对缺乏,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引领不够。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非法学专业的老师承担法治课程存在讲授不深入,抓不住要领,创新难等问题。

(四)学校法治文化阵地规模不大,法治文化引导不深

法治文化阵地是法治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从调查来看,中小学对法治教育阵地的投入不足,具有规范的专门法治教育文化阵地的学校不多,有也是规模不大。主要表现在对法治教育阵地的硬件投入不够;教育局及学校对学生的法治文化教育不够重视;中小学中专门的法治文化产品较少。商家要根据顾客的需要提供其需要的产品,教育工作者也要根据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法治教育产品。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完善

(一)重点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为主要目的,要把法治教育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雨果曾经说过:“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发生青少年杀人案件及其他的人身伤害案件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大。仇平安在《德国青少年法治教育镜鉴》一文中认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旨在培养有权利意识以及法治精神的守法青少年。国外一些国家,如德国,对于青少年学生主要是进行法的精神的培养。马长山、李金枝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公民性塑造》中指出:“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对于所有国家来说,都有维护和复制现有秩序、支持政府权威和引导民众遵守法纪的‘再生作用”。这是形成法治意识的最有效的方式。

法律条文具有抽象性,单纯地说教反而会让青少年学生对法律失去兴趣。鉴于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不高,社会阅历有限,仅仅是学习部分法律条文,青少年容易断章取义。中小学课题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学习道德规范,学习法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规则、秩序、公正观念等法律意识。

青少年法治教育以学生的“学”为本。鉴于青少年可能会产生叛逆心理和抵抗情绪,这就要根据青少年的不同性格和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如对于不爱交流、性格内向、易偏激的学生,要开展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热爱集体。

(二)给青少年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法治教育产品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公共产品,既然是公共产品,就要以政府、学校为主导,同时要引导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提供高质量的法治教育产品是提高法治教育成效的最佳路径。充分利用好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尽量通过以案释法形式进行法治宣传,举行法治辩论赛,参加模拟法庭,看法治电影,听法治故事,参观法治文化阵地,发放法律宣传的纪念品等。因小学生大多喜欢看动画片,学校可考虑通过法治动画片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联合家庭开展好法治教育。据有关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形成青少年高犯罪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之大。学校要与家庭联合,共同开展好道德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引导孩子的言行。为此,学校要引导家长明白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还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如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学校、家长要在第一时间共同进行教育引导。

引导社会参与法治教育产品的提供及研发。法治产品的提供者不仅仅是学校、政府,还需要社会、家庭共同参与,这就是通常说的“四位一体”供给机制。但是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学校应当起主导作用;最后要以青少年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本。要以深刻的使命担当提供切实有用的“法治教育产品”。法治教育产品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结构、教育规律进行提供及研发。

(三)坚持以文化人

学校、班级都是一个封闭的集体,是一个熟人社会,可形成自己的道德法治文化及班级文化。一个学校有学校的文化,一个班级亦可有自己的班级文化,当然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可有自己的特点。老师、班干部、学生积极分子都是践行班级文化、学校文化的代表。一个学校或班级可以树立自己的学法用法小明星、道德小模范等。学法荣誉证书、法治圖书、法治文件等不仅是法治文化产品,还是法治文化的载体,他们对于开展法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开展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徐伟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教学形式探析》一文中指出,法治教育教学包含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受,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建议争取用几年时间,力争每个中小学校都有自己的德法教育实践阵地,每个乡镇、每个县都有一个“全国一流”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学校法治文化教育阵地建设的投入,且投入要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基地设计一定要根据教育的规律,科学布置,精心设计,要抓住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让青少年能在基地中自觉地去体会、去感悟、去学习、去思考。

(四)培养、引进更多的具有较高法治素养的老师

哲学家雅尔贝斯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不仅要对法治道德教育的老师提出更高的标准,还要对其他任课老师的法治意识提出较高的要求,这需要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对于具有教育学与法学双学位的老师可优先引进。对乡镇地区给予补贴,职称评定要向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倾斜,把人才引到基层,引导学生身边。学校要鼓励老师平时多学法律知识,鼓励教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进修法学学位,同时也可鼓励具有法学学位的老师进修教育学学位。师范学院在培养老师的时候要重视法治课程学习,鼓励师范生修法学类专业作为第二专业。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治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法治实践知识,了解法治实践情况。为此,学校平时要安排老师多与公检法机关人员交流,尽量给他们搭建交流的平台,让教学能力在交流中提升。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需要各方的参与,任重而道远。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及资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为此,要统筹考虑,多管齐下,共同发力。相信在政府、政法机关、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让法治教育的水平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会不断提高。

(刘毅,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村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法治教育。)

猜你喜欢

普法法治青少年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青少年发明家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普法
普法
普法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