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的课程 生活化的回归
2022-05-30路丹
路丹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学实践改革的不断开展,幼儿课程改革实践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受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影响,笔者在日常的幼儿课程教学实践中,开启生活化课程的教学模式。本文从生活化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不断强化挖掘,从六个方面开启生活化课程的实践探索:一是激活兴趣,在观察中发现;二是积极求索,在体验中探索;三是手脑并用,在实验中畅想;四是畅所欲言,在分享中互进;五是家园交流,在合作中历练;六是提升素养,在探索中成长。
生活化课程看似是与幼儿日常生活的链接,实质上教师要从深度和广度方面挖掘其中的价值,不能流于生活化的表面形式开展课程。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教师需要深入实践,积极开展生活化课程。近年来,随着幼儿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的不断开展,特别是去年“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地,笔者对于幼儿教学有了更多客观而理性的分析,“双减”的本质在于促进教学的减负增效,让幼儿在提升学习品质的同时,能够轻松愉悦地参与一日活动。在近年来的幼儿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实践,积极倡导幼儿在一种生活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成长。以下是笔者关于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践探索,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一、激活兴趣,在观察中发现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兴趣是他们参与日常教学实践最为重要的动力。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开展中,笔者通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思考,为幼儿下一步的探索埋下伏笔、打下基础。对于多数幼儿来说,如果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下参与一日活动,其成效可能不佳。因此,在幼儿生活化课程的开展中,笔者要积极引导幼儿主动观察,让幼儿在观察中善于发现并挖掘事物的内涵。以“一片叶子的呼吸”主题课程为例,从一开始幼儿闻到桂花香,到幼儿提出疑问:“为什么可以远远地闻见桂花的香气呢?”由此幼儿开始了关于风的讨论,并得出气味是风带来的这一结论。随后,幼儿开始找桂花,捡桂花,思考“花的香味到底停留在哪里了”“香味会不会跑到桂花叶子上了呢”等问题。在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笔者没有直接给予幼儿答案,而是让幼儿通过找一找、闻一闻、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等方式探索桂花的奥秘,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体验。比如,通过闻一闻,找一找桂花树在哪里;通过摸一摸,看桂花树叶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毛躁的;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发现的力量,教师教学的重点目标应该是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在幼儿完成了對桂花的各种探索后,为了补充相关的材料,笔者找来不少关于桂花的视频,让幼儿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补充桂花的相关知识。
二、积极求索,在体验中探索
生活化课程之所以备受幼儿的喜欢,是因为生活化课程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教师在开展生活化课程时注重幼儿体验和探索的过程,积极为幼儿构建多元、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在幼儿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总结经验。在“等风来”主题课程中,幼儿在江南三月的早春里感受了一场大自然的暴风雨,风雨异常猛烈,幼儿在风中却很兴奋,一边跑一边跳,玩得不亦乐乎。从此,幼儿跟风有了不解之缘,而笔者也因此开启了关于“风”的主题活动课程。笔者提问幼儿:“风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能看见风吗?你们能摸到风吗?”幼儿在亭子中等风来,尝试用小杯子、小瓶子把风装进去。笔者继续询问幼儿:“你们知道风是什么颜色的吗?你们能看见风吗?”幼儿体验之后告诉笔者:“风没有颜色也没有形状,看不见也摸不着。”这种通过幼儿自主体验开启探索的教学方式,能积极引导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三、手脑并用,在实验中畅想
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创想和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中,笔者会积极引导幼儿进行创想。在创想的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各种想法,笔者不会急于给出建议,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积极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科学合理。在第一次“等风来”主题课程中,幼儿积极调动自身的感官去体验“风”,比如在户外看到被风吹动的国旗,看到摇晃的树叶,看到毛巾被风吹动了,看到头发被风吹起来了,等等。笔者积极引导幼儿想象风的形状,让幼儿将自己关于风的想象都画出来。
四、畅所欲言,在分享中互进
幼儿的交流能力很强,内心渴望参与沟通和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实则也是一种分享欲,很多幼儿都有着比较强烈的分享欲。分享欲是幼儿语言交际能力的体现,而语言交际能力是幼儿教育时期的重要培养内容。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生活化课程的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分享,在分享中释放幼儿的灵性。部分幼儿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养成了比较自我的性格。针对这个现象,家长和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纠正。在“等风来”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讨论问题,如“风真的有方向吗”“如何知道风的方向呢”等。有的幼儿说可以用风向标看到风的方向,有的幼儿说可以观察学校的国旗,旗子往哪边飘,风的方向就在哪边。幼儿通过讨论和交流,在分享中畅所欲言,共同进步。
五、家园交流,在合作中历练
一直以来,家园之间的合作较少,导致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缺乏交流,有不少家长在和教师联系之后表示,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在学校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对此,幼儿园可以积极开展家园交流,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让家长体会到日常与幼儿保持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家园交流,有助于幼儿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历练,这不仅能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还能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关注幼儿生活化课程的具体开展。在幼儿园开展的“等风来”主题课程中,家长陪伴幼儿一起制作风向标,每名幼儿制作的风向标各不相同,有的幼儿给自己的风向标画上了好看的图案,有的幼儿为自己的风向标贴上了彩色的飘带等。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风向标,增加了亲子陪伴交流的时间。家园交流,旨在帮助幼儿在亲子合作过程中获得经验和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六、提升素养,在探索中成长
近年来,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幼儿素养的提升是教学中的关键性要素。在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情感方面的渗透。情感的渗透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日常教学,而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情感的渗透,有助于幼儿真正提升自身的素养,不断成长。在“一片叶子的呼吸”课程内容中,幼儿相互合作,一起制作输液的标本,在同伴的引领、帮助、分享下,探索了叶子中关于叶绿素的奥秘。这些互帮互助的场景,让幼儿变得更加乐观、积极、开朗。同时,通过实验探索,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探索中想象和创造,在合作中变得自信和开朗。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提升幼儿学习品质的关键要素。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优秀的教育理论,并积极将优秀的教育理论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作者单位:常州市红溪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