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税收内控制度设计及防范税务风险措施研究
2022-05-30田连美
[ 作者简介 ]
田连美,女,河北迁安人,河北燕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长、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会计管理、业绩评价。
[ 摘要 ]
钢铁企业内部常见税收风险主要来源于:钢铁企业的纳税行为存在错误,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或是执行相关法规的力度不足;钢铁企业现阶段的税务内控机制存在一定的漏洞,未能科学、合理地应用我国现阶段的税收政策。为了在钢铁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税收内控制度,有效提升税务风险防范水平,提出提高税务管理意识,明确税收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税务风险评估标准等方式。
[ 关键词 ]
钢铁企业;税收内控制度;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2.008
钢铁企业是指围绕黑色金属矿石进行开采、处理、冶炼、加工成材的工业企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企业,钢铁企业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我國钢铁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在税收内控制度设计、税务风险防范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国企改革的阶段,发现了很多历史上的烂账、坏账,不仅导致很多应缴税款没有如实缴纳,还造成国有资产遗失。无论从帮助钢铁企业更好地发展,还是彰显钢铁企业财务人员职责的角度,均有必要设计更加优质的税收内控制度,达到尽量防范税务风险的目的。
1 税收内控以及税务风险防范相关概念简析
1.1 现阶段国企权力构成以及税收内控制度
钢铁企业和很多其他类型的国有企业类似,经过全面改革之后,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得以明确,分别掌握在不同主体的手中[1]。在所有权方面,按照我国的规定,国有企业的“国有”即“人民所有”,故国有企业并不是私人资本,而是国有资本。为了确保国企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国企的所有权掌握在国企党组手中。在控制权方面,国企效仿私人企业,组建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聘用总经理,指派各部门经理。在此种情况下,国企的税收内控制度由总经理负责,指派专业人员完成编制之后,上报给董事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明确国企内部的权力划分,由某个特定的部门负责财务、税务工作,由总经理负总责,由董事会和监事会等进行监管。如此一来,国有钢铁企业的税务管控能力可得到提升(不会因部门多而杂乱、权责不明而导致坏账、烂账的情况),面临的税负风险可以有效降低。
1.2 钢铁企业内部常见税收风险的来源
钢铁企业的税收风险主要发生在下列两个方面:其一,钢铁企业的纳税行为存在错误——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或是执行相关法规的力度不足(比如整理财务信息时遗漏了某些项目、金额计算有误),造成税务账目出现问题,因而受到税务部门的调查(事实上,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已经提升了税务稽查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对所有应税问题展开调查。当税务机关发现钢铁企业存在税务问题时,会第一时间与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要求企业内部进行自查。如果面对问题继续抱有侥幸、逃避、不理会等态度,则税务部门会采取措施。在此种力度之下,绝大多数负责任的钢铁企业理论上已经不存在主观恶意拖欠税款的行为,但在缺乏严谨的缴税意识的情况下,应缴税款金额计算错误等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发生率)。其二,一些钢铁企业现阶段的税务内控机制存在一定的漏洞,未能科学、合理地应用我国现阶段的税收政策,造成非必要税收加重等问题。总体而言,钢铁企业潜在的税收风险集中在两个方面:未能及时且足额缴税、额外缴纳非必要税款。
2 钢铁企业建立税务内控制度、防范税务风险的相关思考
2.1 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
导致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税收风险的主要原因来自钢铁企业的生产管理特性。作为重要的能源企业,钢铁企业生产钢铁的过程中,从原料采购开始直到钢铁产品成功生产及销售,全部环节对应的生产周期长、涉及内容较为复杂、资金流转量大[2]。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钢铁企业还会享受到国家财政的补贴。在多种情况叠加之下,一些账目的统计、整理工作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此外,部分钢铁企业依然沿用旧的管理思路,只注重生产效益以及销售结果,对成本控制的认识水平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钢铁企业的资金、资源管理发展。
2.2 新时期钢铁企业建立税务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对钢铁企业而言,只要运转经营并未陷入停滞状态,税务风险理论上便无法完全消除。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由于理解方面的差异或是某些人的故意为之,钢铁企业背离税收法规政策的规定,导致接受税务处罚甚至是行政处罚的情况并不鲜见。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认为包含钢铁企业在内的很多大型企业遭到税务处罚的根本原因为缴税少。面对此种情况,只需多缴税便可以解决问题。但实际上,此种行为的背后同样存在较大的漏洞。比如一些规模较大且已经上市的钢铁企业可能因为无法抵御虚增收入及对应利润产生的诱惑,在虚构收入并缴纳更多税款的同时,实际上已经造成了“虚开(即虚开增值税发票,这种舞弊行为的根本目的依然是逃税、漏税,甚至是骗税)”,对钢铁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
面对潜在的税务风险,实际上只需建立恰当的内部管理机制,踏踏实实算好每一笔账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完成缴税即可。而从税收的角度出发,在钢铁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税收内控机制,能够抵抗诸多潜在的税务风险。
3 基于钢铁企业税务管理角度的税收内控制度设计及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3.1 提高税务管理意识,明确税收管理规范
对钢铁企业而言,建立税收内控制度,提高防范税务风险能力的首个侧重点在于:提高税务管理意识,明确税收管理的规范。其中,钢铁企业的管理人员(包含总经理、财务工作人员等)的工作重点为有效识别税收风险[3]。特别是财务人员,应该全面负责税收政策的收集整理及内容解读,为企业纳税筹划提供参考意见和应对措施,并负责落实公司税务法规执行情况,降低企业税收风险,还应有效应对税局各类检查、风险评估等事宜。具体事宜为:找出钢铁企业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涉税风险。与日常生产相关的税收问题包含日常报销、纳税申报等事项,特性为“重复发生”。正因为“重要程度”相对较低,且很多财务人员已经形成了习惯,导致对其中蕴藏的风险未能及时察觉。
3.1.1 企业的涉税资格、资质申请以及备案。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在寻求上市的准备阶段时,为了更容易通过审核,会在集团企业下属创立专用于上市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的是否依法办理了某些涉税资格资质申请或备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集团企业的社会工作。如没能及时办理或完全忽略办理相关资质资格申请,缺乏备案时,该子公司乃至集团企业都有可能无法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令企业蒙受损失。
3.1.2 发票管理。根据上文所述可知,构建虚假收入证明进而引发“虚开(增值税)发票”是现阶段企业最常见的逃税漏税、违法获得资金的方式,也是风险最高的领域。对钢铁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必须明确本企业、下属子公司的相关财税扣除是否满足要求,企业获得增值税发票的渠道是否正规。除此之外,还应对企业的财务往来信息、财务信息的连续性、财务信息对应业务的实际情况等进行阶段性追踪审查,确保发票没有被滥用,尽最大可能降低因发票违规使用而引发的风险。
3.1.3 税收优惠。钢铁企业与其他企业相似,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容易遇到以下问题。其一,因税收政策出现临时调整,導致企业原本设想的税收优惠未能适用;其二,适用了错误的税收优惠政策造成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当下,还涉及日后,如补缴税款、缴纳延迟缴税滞纳金甚至是有关部门的罚款等。其三,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钢铁企业为了获得税收优惠政策,会人为地编凑一些条件。这些条件的真实性存疑,在日后很可能导致税务机关加重惩罚。
3.1.4 税款核算、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在包含钢铁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中,税款核算、纳税申报等工作是企业财务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但受钢铁企业日常经营特点的影响,一些财会人员对相关财务知识的运用不足、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同样存在涉税风险。比如利润分配、视同利润分配、资产损失处理、钢铁企业购产销等过程均与其他企业存在差异,需要对相关财务数据的来源,处理规程进行追踪,并做好全方位记录,保证有迹可循。
3.1.5 涉税档案管理。作为最基本的财务涉税工作,社会档案整理及归档是钢铁企业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工作,极其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在“放管服(包含钢铁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应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之后,钢铁企业的很多涉税事项均调整为“留存归档,等待检查”。在此种情况下,钢铁企业暂时无需向税务部门提交某些经营项目的涉税备案资料。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资料完全失去效果,正好相反,企业必须妥善地保管这些资料。然而在“税务部门不知道何时查阅资料”的日子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某个项目相关的涉税问题的知情人的数量、知情人相关记忆的精准程度等都会下降。待未来某一日税务机关进行查证时,一旦出现对钢铁企业不利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消极影响。综上所述,钢铁企业在建立税收内控制度时,首先应该将关注重点放在企业日常运转期间潜在的风险项方面。财务人员务必全面加强对日常财务数据信息、涉税信息的收集、追踪,才能提早发现某个工作环节中隐藏的税务风险并加以解决,从而使钢铁企业的涉税工作长时间维持高质量、高效率状态。
3.2 建立健全税务风险评估标准
钢铁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税务风险评估标准,以达到有效应对税务风险的目的。具体而言:其一,钢铁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应对管理机构。这个机构由财务部负责管理,日常工作主要工作即为查找潜在的税务风险项。但该部门的日常工作需要同时向财务部部长、总经理以及董事长汇报。其二,需要注意的是,钢铁企业的涉税事宜与企业的经营业务有关,如果业务经办人员对税收相关政策的理解不到位、熟悉程度不高,则有可能对财务人员的正常工作造成麻烦。基于此,钢铁企业的财务部负责人应该定期负责组织财务部内外的培训工作,负责协助各个新建的子公司、外围公司正常开展业务,并负责涉税业务财务相关制度的制定及体系的建设。其三,钢铁企业内部(范围涉及所有子公司、外围公司)有关财税法律法规的理解必须趋于统一,财务部人员需要将经办相关涉税业务的具体规定形成具体文件于公司内部颁行,统一口径和尺度[4]。
具体的财税风险识别评估标准如下。
3.2.1 针对钢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涉及的财税风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准备,以便快速识别风险:梳理钢铁企业的业务流程,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发现税务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应该选择关键性的监控指标,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辅助监控税务风险;钢铁企业可以与第三方专业税务风险监理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及时发现涉税问题,并请合作单位为改进本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税收内控制度提出良好的建议;钢铁企业内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自查,及时发现日常税收风险并加以解决。
3.2.2 针对重大经营事项可能涉及的财税风险,钢铁企业内部应该自上而下形成统一认识:每一件与重大经营事项相关的财税风险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特殊性。由于事件可能引发的后果比较严重,故应该做到“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一种考虑为:可以将税务风险以及相应的税负指标全部纳入重大决策程序之中,且应该作为一项必须开展的税收风险可行性论证工作。
3.2.3 钢铁企业内部应该建立税务顾问制度。该制度建立后,从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企业各部门、各个行政级别中选择代表成立顾问团,坚持“钢铁企业杜绝逃税漏税行为”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出现重大涉税风险之后,财务部、税收风险管理部在征询专业机构的意见之后,应该将事情全貌向顾问团通报,全方位保证钢铁企业的税务安全。
与税务相关的问题中,绝大多数源于有关人员的意识。如果企业从上到下均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发布的税收法律法规,并将依法纳税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思路之一,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政策,则企业发生税务问题的可能性必定会大幅度降低。对钢铁企业而言,对待税务风险、税收工作的态度必须坚定——决不能心存侥幸,否则在“金税三期”的强大监管之下,企业的任何涉税违法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此外,企业应该具备风险防控意识,应该建立健全自查机制,早日找到并解决税收问题,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转转. 论钢铁企业税收内控制度设计与防范税务风险[J]. 财会学习, 2020,(25): 157-158.
[2]赵志文. 钢铁企业税收内控制度及税务风险防范[J]. 纳税,2020,14(16):12-13.
[3]梁翀. 钢铁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现状与对策分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0, (05):155-156.
[4]阳琴.钢铁企业废钢采购业务税务风险防范及建议[J]. 纳税, 2020, 14(05):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