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研究

2017-02-06吴玉尽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血压水平高血压

吴玉尽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对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3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脑血管并发症将其分为脑血管并发症组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观察对比两组日间、夜间及24h血压水平,观察对比两组日间、夜间血压的负荷值,观察对比两组24h血压日间、夜间节律的改变情况。结果脑血管并发症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日间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水平、夜间收缩压负荷值、24h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并发症组24h血压日间、夜间节律改变者比例高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日间、夜间、24h收缩压水平升高及日间、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升高,日间、24h舒张压水平降低及日间舒张压负荷值降低,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均可导致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治疗阶段,应监测患者动态血压,及时调整并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降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水平;脑血管并发症;动态血压监测

目前,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显示,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且高血压患者治疗阶段的血压控制水平,是影响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的关键因素。另据文献报道,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收缩压、舒张压在日间、夜间的改变情况,对预后有较大影响,实时血压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控制血压,对预防高血压脑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回顾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3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旨在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对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合理、规范治疗高血压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3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高血压诊断依据《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04实用本)》。纳入者均有动态血压24h监测的完整资料。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CT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既往脑血管并发症病病史者。依据是否发生脑血管并发症将其分为脑血管并发症组(n=63)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n=282),脑血管并发症组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9岁,平均(62.8±4.3)岁,28例缺血性卒中,22例出血性卒中,13例TIA(短暂脑缺血发作);非脑血管并发症组有男性患者157例,女性患者125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47岁,平均(63.4±3.6)岁,两组性别、年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血压监测

采用德国里斯特(ri-eardio 2430型)24h动态血压监测仪,两组患者均左上臂缚袖带,日间早6:00时至晚22:00时,间隔20min测1次血压;夜间晚22:00时至早6:00时,间隔1h测1次血压。采取震荡法记录两组24h的血压资料,计算日间、夜间、24h血压及血压负荷值的均值,并监测血压的日间、夜间节律变化。两组监测期间的日常生活无需限制,血压自动测量时左上肢呈静止伸展状、暂停活动即可。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日间、夜间及24h血压水平,观察对比两组日间、夜间血压的负荷值,观察对比两组24h血压日间、夜间节律的改变情况。

1.4判定标准

日间、夜间血压的负荷值为日间、夜间收缩压140mmHg以上及日间、夜间舒张压90mmHg以上所出现次数的百分比,正常状态为10.0%以下;血压日间、夜间节律改变为(日间动脉血压平均值一夜间动脉血压平均值))/日间动脉血压平均值,10.0%以上为血压日间、夜间节律正常,10.0%以下为血压日间、夜间节律改变或消失。

1.5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9.0软件对数据予以统计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比选择t检验;其计数资料对比选择x2检验;并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日间、夜间血压水平比较

脑血管并发症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并发症组夜间收缩压水平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舒张压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24h血压水平比较

脑血管并发症组24h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日间、夜间血压负荷值比较

脑血管并发症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值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并发症组夜间收缩压负荷值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24h血压日间、夜间节律的改变情况

脑血管并发症组24h血压日间、夜间节律改变者54例(85.71%),非脑血管并发症组98例(34.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线性回归分析

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日间收缩压负荷、日间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日间夜间节律消失作为自变量予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自变量波动值越大,对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越大。见表5。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据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血压呈慢性、持续性增高,能够引起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另据文献报道,脑血管意外首要的危险因素即为高血压。由于脑血管并发症在高血压患者中发病概率逐年增高,其致残率及病死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积极预防高血压脑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

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明确,高血压为脑血管病的关键致病因素,通过机体血压升高,可增加动脉管壁的压力负荷以及搏动负荷,在长期高负荷下,动脉血管壁呈纤维性硬化性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进而引发血管闭塞以及破裂。文献报道,长期、短期性血压波动均能造成脑血管不同程度损害,并且动脉硬化性损伤后,还可导致动脉弹性的减退,舒张压下降、收缩压进一步升高,说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改变情况与脑血管意外具有密切关系。

研究显示,收缩压、血压平均值与缺血性脑血管并发症有关,舒张压则与出血性脑血管并发症有关。本文通过监测动态血压进一步了解患者24h血压水平及波动情况。结果显示,脑血管并发症组高血压患者日间、夜间、24h收缩压水平升高,明显高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说明高血压患者日间、夜间收缩压的增高表现,对脑血管并发症具有较大影响。当人体基线收缩压呈增高态势,可能增加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危险,但就收缩压与缺血性脑血管并发症有关、舒张压与出血性脑血管并发症有关的观点,仍需加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所以采用24h血压动态监测,能够对血压波动、血压变化有全面了解。同时,脑血管并发症组日间、24h舒张压水平降低,明显低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说明高血压患者日间、24h舒张压水平降低,也对脑血管并发症具有较大影响。文献报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程进展到一定阶段,均可出现动脉硬化,可表现为日间、夜间的舒张压降低,收缩压增高。研究显示,血压的昼夜节律改变为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且脑血管并发症患者昼夜血压绝大多数呈高水平状态,该阶段也成为高血压损害阶段,脑血管可长时间受高负荷压力作用,因此脑血管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本文脑血管并发症组日间、夜间收缩压负荷值高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低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血压患者如出现日间、夜间的收缩压明显增高,且日间舒张压明显降低表现,发生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较大。

另据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低且有脉压增高表现者,均具有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增高的风险,也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该研究中还指出,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出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也将增大。如果高血压患者血压在日间、夜间的大部分时间内均为高水平状态,则导致脑血管长始终保持高负荷压力状态,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将增大。本文结果中,脑血管并发症组24h血压日间、夜间节律改变者54例(85.71%),而非脑血管并发症组98例(34.75%),脑血管并发症组24h血压日间、夜间节律改变者比例高于非脑血管并发症组(P<0.05)。则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日间、夜间、24h收缩压水平升高及日间、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升高,日间、24h舒张压水平降低及日间舒张压负荷值降低,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均可导致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治疗阶段,应监测患者动态血压,及时调整并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降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血压水平高血压
教你这样“制服”高血压
Hold住,你的血压!
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的临床疗效观察
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内径、血压水平的影响
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水平和预后间的相关性
高血压界定范围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
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