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2-05-30冯建梅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3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图形

冯建梅

空间思维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数学素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子。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实施,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空间思维的培养,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体系。

一、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分析

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围绕数学教学目标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别是引导学生发展数学空间思维。然而,部分教师依然不能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采用过时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学习抽象的空间知识,导致小学生厌烦学习数学,反感数学学习。另外,有些老教师在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学习互动,更没有带领学生积极与同学进行数学学习与交流,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度缓慢。同时,教师很少针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巧妙设计,没有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探讨,更没有启发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导致学生数学空间知识学习热情不高。

二、小学数学与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有效整合

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积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发展。

(一)开展生活化数学学习活动

教师想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就应该积极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地在脑海中构建空间形象,进而解题。以“认识图形”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球、圆、圆柱、椭圆体、正方体、椎体、长方体等图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进行分析,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认识空间思维。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教师运用多媒体多方位展示立体图形,鼓励学生分析不同物体的形状、如何对物体进行分类。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形状相似的物体分为一类,并尝试分析分类的依据。比如,部分学生可能会将纸巾盒、橡皮、黑板擦、肥皂等归为一类,将足球、篮球、玻璃球、乒乓球、排球归为一类,将水杯、烟、卷纸、可乐瓶等归为一类,将魔方、墨水盒、骰子、沙包归为一类,并尝试分析不同类别的共同特征。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球、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初步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并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立方体的概念,让学生对空间概念有正确的认识。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实例,谈一谈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力。学生在主动回顾生活、学习社会环境中的立体图形时,能够熟悉不同立方体的特征,并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本小节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展空间思维。

(二)开展问题导学数学学习活动

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空间知识是训练学生空间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让学生对空间问题进行分析,提升空间思维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探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你对长方体的认识有哪些”“你觉得正方体和立方体有什么区别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有哪些共同点”等问题,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然后,教师可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问题“你是否可以借助纸张拼出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将正方体展开是什么形状”“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结合实物求出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等,进而促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逐步深入分析本小节的知識。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分享自己对不同问题的认识,并结合本小节知识点进行反思。这样学生会结合教材内容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并逐步加深对表面积的理解。随后,教师提出本小节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探索有关习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在解决习题的过程中,会逐步加深对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规则的认识,进而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直观印象。接着,教师提出不同的生活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情精心备课,还要在教学中设计相关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素质教育是指南,也是要求,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向学生传授知识,积极鼓励学生分析现有的数学学习问题,鼓励学生结合空间思维训练习题,提升几何直观能力,建构空间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图形
有几个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