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价值
2022-05-30王美华
王美华
【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实施手术治疗患者以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术后下肢DVT预防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2.86%)与对照组的(17.14%)相比更低(χ2=3.968, P=0.046),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发生率(8.57%)与对照组(28.57%)相比更低(χ2=4.629,P=0.031);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下肢股静脉、胫后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 DD、FIB、FDP及P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参数相关指标PLT、MPV、PDW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血运,避免血液黏稠度过高,降低下肢DVT发生率,完善患者预后,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出血;手术治疗;集束化护理;下肢 DVT;凝血指标;血小板;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3-0076-04
脑出血是临床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情绪、基础疾病的影响热不断攀升[1]。脑出血疾病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疾病起病急,发展迅速,采用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手术对患者脑部组织及脑部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术后愈合效果不佳,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静养[2]。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血流速度因此变慢,肌肉缺乏锻炼出现松弛,血管压力减小,导致血液回流受阻[3]。在肢体长期处于制动状态下,下肢血液循环不畅,血液黏稠度增加,因而导致血液循环停滞,引发血栓。导致肢体肿胀及疼痛,而血栓脱落后会随着全身血液循环到肺部,引发肺栓塞,也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作为脑出血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 DVT 一般是由于血液在静脉中以非正常形式凝结后引发的血栓。针对脑出血手术后下肢 DVT 发生的因素,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穿刺,降低静脉损伤。且需要注意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静脉受压引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等高危因素的影响。受到上述多因素的影响,脑出血患者术后诱发并发下肢 DVT 并发症对术后恢复及身体机能的最终恢复有极大的影响,需要得到临床的极大重视。为了降低脑出血术后下肢 DVT 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经过深入分析,将集束化护理应用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实施手术治疗患者术后下肢 DVT 的预防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实施手术治疗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8~78(62.36±3.70)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6(62.98±4.02)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具有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脑出血;均实施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治疗;患者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感染及脑干出血患者;合并颅内感染及凝血功能异常者;术后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者;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妊娠期、哺乳期及产后未恢复者;术前已经发生下肢 DVT 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进行有效的心电监护。及时更换切口敷料,并观察引流管颜色;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强度的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健康指导。患者入院后,对意识清醒者的患者及时实施脑出血及手术后下肢 DVT 并发症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的讲解,对家属反复多次讲解实施脑出血知识及手术后下肢 DVT 并发症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提升其重视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度。(2)开展基础护理。指导患者着宽松衣物,双下肢着弹力袜。对于术后偏瘫、肢体障碍患者,每隔2h 为其变换体位,避免肢体压迫。指导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并减少钠、糖及脂肪的摄入量,指导患者通过摄入高维生素、优质蛋白等营养物质,提升机体免疫力。(3)病情观察。定期为患者检查凝血指标,并观察患者的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及皮肤弹性,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以髌骨中点为中心,大腿周径为髌骨上15 cm ,小腿周径为髌骨下10 cm,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尽早发现患者的下肢 DVT 危象,尽早预防。(4)预防性护理。①给予患者术后早期下肢按摩活动,促进股四头肌收缩,实施双腿部肌肉按摩及膝踝关节环状运动,以提升患者下肢血运。②对患者实施术后保护,给予静脉注射脱水营养药物包括氨基酸及甘露醇时,为防止对血管造成刺激引发血管内膜脱落,需要使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并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③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仪缓解患者下肢压力,通过将间歇式充气压力佩戴在患者下肢部位,利用四个腔室对小腿进行按摩另外两个腔室对大腿进行按摩,将压力调节至小腿30~40 mmHg,大腿压力在30~45 mmHg,依次减压6 s左右。每天减压两次,每次15~20 min。④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下肢抬高15°,膝关节弯曲,护士至腿部正面、侧面及内侧进行按摩,重点在腓肠肌,2 min/次,共按摩12min。⑤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保温护理,患者术后病情观察中,对患者的皮温及下肢末梢肢体颜色进行观察,指导患者将裸露的肢体覆盖,保证室内温湿度。术后尽量控制液体输注量,防止引发水肿。冬季还要将输注液体加温,防止大量长时间输注液体造成患者体温偏低,影响下肢血液循环。⑥术后开展各项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开下肢静脉穿刺,以降低术后静脉内膜损伤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在术后护理中,还应指导患者避免磕碰下肢,避免下肢肿胀、淤血等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引发血栓形成。⑦对患者进行术后下肢 DVT 发生风险的评估,对于高危风险的患者,应加强监护,并缩短查房時间。尽量安排专人进行看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下肢 DVT 知识的教育及指导。鼓励患者及家属及时发现下肢 DVT 发生风险,及时获得医护人员的帮助。⑧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指导其采用主动活动的方式,对大腿进行按摩,并活动小腿关节及踝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下肢血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 DVT 及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 DVT 评估标准:出现肢体肿胀、皮温低以及足背、颈后动脉脉搏微弱、消失,超声检查见血管内存在血栓;下肢肿胀以术后下肢周径测量结果及皮肤弹性变化、临床观察为评估标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各静脉血流速度,以下肢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等的彩超检查结果为评估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评估指标包括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尿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和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4];对比两组术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评估患者满意度,以自制量表进行评估,总评分100分,评分9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5~95分为基本满意,75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比例+基本满意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以 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x(—)± s )为计量方式,以 t 检验;[ n (%)]为计数方式,以χ2检验。以 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下肢肿胀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 DVT 发生率2.86%与对照组的17.14%相比更低,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发生率(8.57%)与对照组(28.57%)相比更低,差异显著( 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下肢各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下肢股静脉、胫后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 DD、 FIB、FDP 及 PT 指標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小板参数对比,观察组 PLT、MPV、PDW 等血小板参数都低于对照组( P <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7.1%)相比对照组(80.0%)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5。
3 讨论
DVT 是一种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疾病类型。而 DVT 在临床上多发于长期卧床、肢体功能障碍等血液高凝或者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等人群中,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发部位[5-7]。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术后下肢 DVT 的发生会引发整个肢体肿胀、血栓脱落,严重的还会导致肺动脉血栓,脑动脉血栓等情况[8-9]。
集束化护理是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将具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应用在护理干预中,并逐步实施,以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10]。本次采取的集束化护理措施,也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既往护理实践经验,将已经证实具有确切的护理效果的措施纳入研究中。采取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指导、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预防性护理干预。其中,重点在于预防性护理,通过实施术后早期的下肢按摩、术后静脉保护、使用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对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按摩及指导患者进行主动下肢活动等干预,提升了患者下肢血运,避免了下肢血流速度过慢导致血栓形成而诱发下肢 DVT,也提升了术后恢复效果[11]。
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术后DVT 发生率(2.86%)与对照组的(17.14%)相比更低,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8.57%)相比对照组的(28.57)更低,差异显著(P<0.05)。孙凤华等[12]的研究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脑出血患者,术后DVT 发生率为2.50%,采用常规护理的发生率为20.00%,这一结论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其认为,采用集束化护理,通过具有循证依据的护理方案的研究,可有效提升DVT 的预防效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下肢股静脉、胫后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患者术后下肢各静脉血流速度来看,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患者,通过术后积极的被动按摩、主动下肢活动以及下肢减压、预防感染等干预,均可有效提升下肢血液循环,因而提升了患者下肢血流速度。两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DD、FIB、FDP 及P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从凝血指标的差异看,集束化护理中,通过指导患者术后着弹力袜,并加强饮食营养补充,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降低患者血液中钠离子、糖分及脂肪含量,可以有效改善其凝血指标,因而达到较好的抗凝、抗血栓形成效果。这也说明在实施集束化护理过程中,通过早期的下肢按摩、术后静脉保护、使用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对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按摩及指导患者进行主动下肢活动等干预,能够尽量避免下肢静脉壁受损,避免静脉内膜损伤,可保证下肢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13],避免血管损伤引发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形成血栓。在对患者进行失血量观察,及时补充血容量,能够维持患者体内循环血量,从而维持凝血及纤溶系统平衡。在血容量正常的情况下,可避免血液过度黏稠引发的血液高凝状态发生。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PL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都低于对照组(P <0.05)。这也说明在集束化护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缓解下肢静脉压力,促使下肢血液循环恢复,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能够避免血液在低温及高凝状态下出现流速变缓情况,可避免血液在局部凝集导致的血小板分布不均情况[14-15]。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也能够极大地降低下肢DVT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这一研究结果也说明,在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术后下肢DVT的预防当中,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痛苦,相比常规护理更具风险识别及预见性,因而患者对护理的评价较高。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应用在脑出血手术后干预中,可预防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可在脑出血手术后下肢DVT的预防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萍,唐敏,刘易君,等 .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改善情绪中的临床作用 [J]. 血栓与止血学,2019,25(1):126-128.
[2] 盛绍萌,张慧亮 . 中医护理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光明中医,2020,36(4):143-146.
[3] 潘海燕 . 围手术期骨科集束化护理策略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 [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9):181-182.
[4] 杨健慧,张小燕,谢萍,等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 贵州医药,2020,45(4):141-142.
[5] 张宗丽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J]. 醫学食疗与健康,2020,18(4):151,153.
[6] 田生秀 . 围术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护理依从性,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J]. 青海医药杂志,2019,62(4):44-45.
[7] 张丽霞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J]. 黑龙江中医药,2020,63(1):286-287.
[8] 刘宏艳,覃壮玲,刘阿云,等 . 集束化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9):142-143.
[9] 李燕怡,郭金燕,王晓辰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7):159-161.
[10] 潘燕婷,姚淑兰 . 集束化护理在中心 ICU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373-376.
[11] 张静静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378-379.
[12] 孙凤华,贺秀丽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应用 [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6):146-148.
[13] 孙楠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凝血指标的影响 [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144-145,147.
[14] 彭光玲 . 探究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价值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0):83.
[15] 孙凤华,贺秀丽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应用 [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6):1042-1044.
(收稿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