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质量研究
2022-05-30付卫亮
付卫亮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小学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同时要通过教学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小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
(一)学生容易被刻板印象困扰
刻板印象是一种思维的“惯性”,它能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快速解决与旧知识相似的问题,但不断地使用相似的旧知识会强化记忆,形成思维障碍。消极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计算概念、计算规则和计算性质的正确理解,导致计算错误。由于反复做某类练习,学生会有先入为主的想法。小学生在解决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时,往往使用习惯性的方法,从而导致错误。例如,当学生第一次学习十进制乘法时,会受到十进制加减法的影响;列竖式时,对齐小数点而不是最后一位,导致计算错误。
(二)学生概念不清,不懂数学原理
学生只有对小学数学的概念、性质、公式、规律等基本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它,培养计算能力。如果对概念、性质、规律的把握不准确,理解不透彻,就会出现错误。例如,垂直数字未对齐;当同一数位上的数相减时,就会出现错位相减而导致错误;乘法中,每位數字相乘所得乘积的上下位错误,小数乘法任意标小数点;在除法中,商不够时,忘记用0占位;十进制除法小数点错误、十进制除法无法正确转换为十进制乘法等。
(三)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今天的大多数学生高度依赖生活。当他们开始学习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做完功课,就变成了“甩手掌柜”。究竟是对是错,要靠家长的检查。另外,小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大部分都习惯了拿起笔,就算抄错数字或计算符号的情况也很常见。虽然一再强调做题时要注意检查,但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主动检查,更不会认真分析,因此经常出现读抄错、看小数或大数、记错公式等问题。这种草率写题、做完题后不检查的坏习惯,直接导致计算精度不断下降。
二、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融入算理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抽象的,我们可能无法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拆解具体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氛围中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生动形象,不能过于抽象,否则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联想。比如,解答四则运算的应用题时,出现了鸡兔同笼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面前有这样一个笼子,里面装着数量不等的鸡和兔子,让学生来求具体的数量。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鸡和兔子露出的头和脚的数量就可以解决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注重知识整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断传授新的解题方法,这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过多,而且每一种知识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学生的所有知识交织在一起,无法形成知识网络,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有规律、有系统的安排,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积极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将乘法与长方形的面积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乘法知识的理解。这样老师每讲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可以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生逐渐掌握了这些常用的思想和方法,这些数学思想不仅可以用来解决数学问题,而且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因为数学思维是一种可视化、合理化的思维活动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三)挖掘教材,渗透逆向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没有数学思维方法的直接教学,而是将思维方法逐渐渗透到基础知识中,希望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探究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而重点是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搜集、整理一部分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更多的思维和方法。
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我将逆向思维的思想方法融入数学课堂,带领学生体验逆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来说,学习这门课程时,老师会先教运算定律,然后让学生做简单的计算题。但是,我在本节知识的讲解中先让学生解答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找规律,进而推导出四则运算的运算律。通过这种逆向法的教学思路,学生对运算律有了更深的印象,知道如何利用算法来解决运算问题。由此可见,逆推法的思想在学习数字运算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学生充分了解如何解决数字运算。在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创新教学方式,开发思维能力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积累,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加教学思维方法的可操作性,让学生逐渐适应这些思维方法,并在实践中熟练灵活地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比如,在“多位数乘个位数”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学生口算整十、整百乘个位数的问题,这样他们就可以初步了解相关计算规律。然后,我再用不同的多位数去乘个位数的问题来测试学生,在运算中首先为学生做了演示。在这种演示过程中,我们帮助学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深刻理解了计算中每一步的意义。
三、关于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的思考
(一)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熟练背诵算法
小学生遇到计算题,任务是要得出正确的结果,这必然涉及计算规则、性质、计算公式、数学概念、规律等内容的应用。如果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上述数学基础知识,势必会影响自身的计算能力。小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具备四种计算能力。在形成能力之前,需要深入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属性,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掌握分数之间的转换,一般分数、近似分数和假分数等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这时,数学教师需要耐心、准确地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同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高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体系较为丰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有优势。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应急于求成,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组织基础知识,然后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逐步加强学习的深度。以“不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解释加法的意义和性质。基本上,学生可以将两个数组合成一个数字运算形式,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分母分数,不能简单地相加,而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换算成同分母分数,然后相加即可得到正确答案。此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熟练背诵小数、分数、整数等算术算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
(二)改进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因此,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二是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评价内容应从多角度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多重计算,加强计算能力
多种计算方法的传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计算,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比如,在教授学生多个相同数相加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乘法,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转变,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全面的启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讨论计算方法。例如,当计算1+2+3+…+98+99时,老师可以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考试题,如选择题的解答,一般来说我们要求学生一一计算。但是,在解决此问题时,如果实在求不出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让他们尝试估计答案或将答案替换为选项。一方面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四、结语
当小学生掌握了数学思维,就能在日常学习乃至生活中很好地利用起来,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提高,成绩也会随之提升。用数学思想解决四则运算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数学知识记忆,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容易计算。因此,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是让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