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的管理类课程创新改革特征和趋势分析

2022-05-30韩佳萌高悦鑫朱桃杏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1期

韩佳萌 高悦鑫 朱桃杏

摘要: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指引,全面落实新文科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育是课程改革的立足点。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分析表明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改革包括增加课程思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改进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推进各单位协同育人及与企业相配合、增强专业实践等研究方向,改革趋势聚焦专业的智能化,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驱动课程发展问题。基于文献整理和《仓储管理》课程调研,本文认为管理类专业和相关课程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迫切需要从课程改革入手,关注课程教学效果,以新文科思维指导课程教学,融合课堂思政元素,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机制。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管理类课程;Citespace;学生意向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89

1研究背景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通过了《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新时代文科教育要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发展的思想。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指引。全面落实新文科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管理类专业和相关课程一直以来以培养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管理类专业类型多、范围广,应用性强,目前我国管理学领域仍存在视角偏战略、研究重模型、学科难融合等问题,管理类专业创新改革应该从课程设计入手。

2新文科背景上课程改革特征及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整理分析

Citespace是英籍华人陈超美教授于2014年开发的软件,该软件可以可视化地展现科学知识地结构以及其分布情况,即“科学知识图谱”。科学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所研究知识的特征,其研究对象为知识,并借助共现聚类、数据挖掘、关键词突现、知识度量等技术实现知识图谱的可视化。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为了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集成创新、交叉融合、协同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个学科的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新文科的更新升级,以适应新时代需求。为研究新文科背景下学科课程改革的发展及重点,借助Citespace分析软件,选取数据来源为CNKI数据库,以“新文科 改革”为关键词,选取时间范围为2020-2022,即2020年以来对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改革的研究。对所有文献进行筛选,剔除无关文献,选取与“新文科 课程改革”“新文科 教学改革”等有关的文献,共得到215篇有限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以期得到其研究热点及其研究趋势。

2.1研究内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的高度概括,领域内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可以揭示某一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通过对新文科背景下教学改革领域内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内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1所示。出现频次越高表示对该关键词的关注度越高,相关研究越多,节点中心行表示链接其他节点的能力。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可得共现频次及中介中心性较高的15个关键词如表1所示。

除新文科及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之外,出现最多的关键詞为人才培养。新文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卓越人才,课程改革及教学改革等也是服务于这一目标。

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可见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改革有以下几大方向。即增加课程思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改进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推进各单位协同育人及与企业相配合、增强专业实践。新文科有新的专业方向、新的培养模式,新的课程建设,因此对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也不外乎这几个方向。

增加课程思政,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教材、进入课堂,推进思政课程建设,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引领性,真实做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专业优化调整。要促进学科内部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整合教学资源,强化各类课程之间的协同作用,打破学科内部之间的沟通不畅。同时也要促进其他跨学科专业课程的融合,挖掘授课上的共性,实现不同专业课程间的综合融通。改进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不同专业,其培养模式不同,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重新定位学科内涵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对实践的训练和考核,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同时革新技术手段,拓展教学方式,将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现代科技融合教学形式形成全新的课程体系和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推进各单位协同育人及与企业相配合、增强专业实践,提倡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团队的协同融合发展,强调产教融合,培养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的卓越人才。

2.2研究趋势分析

关键词的时间线图谱主要展现研究热点内容的变迁,得到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改革相关文献2020年以来关键词时区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从时间线谱中可以得到2020年以来研究内容的变化。2020年对新文科有了较多的认知,但对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改革的研究是基于粗泛的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教学改革,认知到需要对课程对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在这一阶段虽已开始进行课程改革,但未形成明确的改革措施以及具体的改革方面。2021年,该阶段对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改革的研究更趋于精细化。2021年,根据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任务,教育部形成了《新闻可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设新文科建设发展理念、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质量文化建设与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6个选题领域和22个选题方向。这也为课程改革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因此,对课程改革开始研究改革教学内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课程思政,转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卓越的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及至2022年,尽管时间尚短,但初始研究热点及内容也已显现。这阶段更注重专业的智能化,更加注重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驱动课程发展,促进自身的深度变革,增加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这也是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发展趋势。

3以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的管理类课程改革特征——基于《仓储管理》课程的调研分析

管理学专业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需要培养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科学素养和国家使命感的国家战略规划和管理人才。学生是未来社会栋梁,也是在校课程的培训对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育是课程改革的立足点。

《仓储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3.1调研对象和调研安排

论文通过对河北省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仓储管理》课程开展问卷调查,并部分进行访谈。调研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习过课程的教学班学生,共139人。该校物流管理专业是河北省双一流专业,《仓储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3.2问卷主体设计

问卷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情况,并结合课程认知和考试效果等,研究认知-行为-效果之间的相关性。问卷构成包括课程主体内容、课程技术、授课方式、课程融合方向等10个问题。

3.3统计结果分析

3.3.1对课程重要性认知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分析

对“你认为仓储管理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调查,设置“非常不必要、不必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五个选项,结果表明有3885%的同学认为仓储管理课程的专业设置非常重要;4964%的同学认为仓储管理课程的开设重要;935%的同学认为仓储管理课程的开设一般,见图3。

对“你通过学习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怎样”调查,设置“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五个选项,调查结果表明3309%的同学认为自己对仓储管理课程整体掌握情况非常好;3741%的同学认为自己对仓储管理课程整体掌握情况良好;2878%的同学认为自己对仓储管理课程整体掌握情况一般,见图4。

为进一步了解课程认知和学习效果的关系,论文将认为课程“重要”和“非常重要”的选项与认为课程掌握程度“好”与“非常好”的选项进行交叉分析,统计表明有682%的同学在认为课程“重要”或“非常重要”,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好”或“非常好”。说明课程学习中树立学生的思想认知非常重要。

3.3.2对课程教学形式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对“你希望的课程教学形式”的调查,选项包括“以理论讲授为主”“多采用案例分析”“视频、音响资料和课堂讲授结合”“多布置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其他”共5个选项。

统计结果表明,3669%的同学认为应采取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课程教学形式;7554%的同学认为应采取多采用案例分析的课程教学形式;7194%的同学认为应采取视频、音响资料和课堂讲授结合的课程教学形式;2518%的同学认为应采取多布置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的课程教学形式;144%的同学认为应采取其他的课程教学形式,并且指明该课程教学形式是实践,见图5。

其中认为课程“学习效果好”的被调查者中,有827%的人更倾向于“多采用案例分析”和“视频、音响资料和课堂讲授结合”的教学方式。

3.3.3对本课程与其他课程融合程度的调查

对“本课程希望融合哪些内容的学习”统计,选项包括“管理基础类、物流专业类、实践类和其他”共4个四个选项,本题项调查为多选。

统计结果表明,5683%的同学认为应该加强管理基础类课程的融合学习,7338%的同学认为应该加强本专业范围内相关课程的互通;647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加强实践类知识的融合,见图6。

3.3.4对课程创新内容的意向调查分析

对于课程教学组织过程的调研,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要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学生“注重平时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课程知识的课后训练”“关注物流行业的新闻资讯”“多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等。

对于课程创新融合方向的调研,被调查者的倾向依次是智慧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企业参观、企业实训、优秀从业者讲座等。

4新背景下管理类课程改革的思考

(1)新理念引领,重视思政元素融合。

紧跟新发展形势和新文科思维导向,结合中国特色的国情,研究中国实践问题。运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新时代鲜活的文化复兴元素打造课程思政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新文科建设鼓励高校课程对理论基础、有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等的培养。

(2)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加强学科融合。

新文科建设倡导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加强专业互通、文理交融。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是解决中国社会实践问题的根本要求。管理类专业面向社会、企业实践,对人才的培养方式要讲求灵活性、全面性、系统性,融合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管理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侧重能力训练,深化产教融合。

以产促教,以产辅教。从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等方面开展高精度合作,搭建高层次校企合作平台,演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引入企业高管、行业名师等,保证教学队伍层次的多面性。

(4)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考核机制。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基于项目式、混合式、翻转式教学方式的特点,细化课程大纲,打造从核心内容——拓展内容的设计,丰富学习内容,完善课程结构。在考核中建立多主体、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保证考核的针对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樊丽明,杨灿明,马骁,等.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路径(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0-13.

[2]马骁,李雪,孙晓东.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J].中国大学教学,2021,(1):21-25:34.

[3]袁清,王雨洁,陈婵.新工科与新文科:“双脑”会聚共创未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23-29.

[4]刘振天.文科知识生产的本土逻辑及高校新文科建设的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1,(11):7-14.

[5]曹长芳,张中英.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1,4(9):35-39.

[6]李玉霞.基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管理类课程改革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0):42-44.

[7]吳丽娟.新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管理工程师,2021,(2):70-74.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类专业课程‘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2020GJJG174)。

作者简介:朱桃杏,博士,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区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