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肿瘤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探析

2022-05-30殷瑞娟

健康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殷瑞娟

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上肿瘤重症患者采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选择施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并探讨其施用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50例肿瘤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上肿瘤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施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其护理效果更好,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临床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其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并有效减少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其预后效果相对更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临床上肿瘤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且伴随近些年人们生活结构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而肿瘤重症属于较为严重的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及制动,因此患者的身体一般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这种障碍性疾病会对静脉血管产生凝结阻塞,从而致使患者的出现静脉回流的现象,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较为常见,且近端及远端均可能发生[2~3]。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相对较高,情况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引发患者死亡,为此需要在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积极展开有效的护理干预。所以本次研究中抽取50例肿瘤重症患者,并对其临床护理施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其效果如何,以下为详细内容。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50例肿瘤重癥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62.53±3.24) 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实验组患者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2.73±3.49) 岁;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组间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 研究对象均为肿瘤重症患者,其生命体征平稳[4];(2) 研究对象并无认知障碍,能够较好配合护理,其意识处于清醒状态;(3)本次研究中实验对象均属于自愿参与,并由自己签署研究知情书。排除标准:研究对象具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

1.2 方法

在研究对象入院后,对照组施用常规护理干预。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若发生任何异常及时实施相应的处理,如患者出现水肿症状,应将患者的肢体适当抬高,并对患者展开肢体被动运动等,注意应防止患者受到冷刺激引发静脉痉挛血液淤积,对其深静脉置管实行常规的维护操作,详细记录患者的变化[5]。

实验组则对研究对象施用早期护理干预。应用Autar量表对患者的血栓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评估,并由患者的评估得分判断该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实施详细的健康教育,讲解肿瘤重症的疾病内容、治疗措施、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等,可通过一对一指导、健康讲座等形式实施,并有效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认知度,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及配合度;护理人员应注意定时为患者展开相应的行为训练,包括上肢外展、上抬、内收等,同时可以指导患者实施松拳、握拳等相对简单的动作,每日应进行3次训练,每次训练需进行20~30 min,可帮助患者实施足内外翻转运动,包括屈、伸、内翻、外翻,应每日进行3次训练,每次训练需进行20~30 min,情况恢复较好的患者,可指导其实施自我训练;护理人员需注意应用防深静脉血栓气压治疗仪,对患者双下肢行防深静脉血栓实施相应的干预,应放置于患者双侧大腿和双侧小腿进行,每日实施2次干预,每日需维持2 h,其压力应保持在40 mmHg;护理人员应加强细节护理,在对患者实施抽血时,应尽量集中进行,避免患者由于抽血次数过多而损伤到其血管壁,还应注意避免在患者下肢实施输液、抽血,应选择在深静脉通道进行,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实施定期的检查,若患者出现高凝血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做相应的处理措施[6]。

1.3 观察指标

(1) 护理满意度: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较为满意、0~59分则为不满意。总护理满意度 = 非常满意率+较为满意率。(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对护理期间,有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3)焦虑、抑郁评分:评估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程度,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依据其分值可分为无焦虑症状(<7分) 、可能有焦虑(7~13分) 、肯定有焦虑(14~20分) 、有明显焦虑(21~28分) 、严重焦虑(≥29分) ;无抑郁症状(<8分) 、可能有抑郁(8~20分) 、肯定有抑郁症状(20~35分) 、严重抑郁症状(≥35分) 。(4) 生活质量评分:评估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 评定,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实验数据表明,研究對象实施护理之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2.00 %) 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48.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

实验数据表明,研究对象实施护理之后,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4.00 %) ,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24.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3 焦虑、抑郁评分

实验数据表明,研究对象实施护理之后,实验组焦虑评分(10.07±4.51) 分、抑郁评分(11.24±4.56) 分,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15.28±4.73) 分、抑郁评分(16.31±4.59)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4 生活质量评分

实验数据表明,研究对象实施护理之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85.57±3.71) 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73.45±3.64)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讨论

临床上肿瘤重症患者的病情相对较为严重,需要实施长期的卧床休息,以及长期制动,且大多数患者的血管损伤率相对较高,其血液大多处于高凝状态,所以更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DVT) 等症状。该并发症的主要病变为下肢深静脉,其病因多是由于患者的管腔内部出现凝结血块,从而堵塞其静脉血管,造成静脉回流的情况。通过研究发现下肢近端血栓容易引发肺栓塞,进而致使患者猝死,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治疗痛苦,延长其治疗周期,加重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也会给患者造成相应的心理负担,患者更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将会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此,需要在患者实施治疗的期间,积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进一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并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

常规的护理干预更注重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常规的预防并发症措施,并不能够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对比之下,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相对更好。早期护理干预其以循证医学作为理论基础,并将临床案例、理论知识及相关文献进行相应的整合,从而制定出更加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护理方案,在患者入院时起,便提前对患者实施详细的早期评估,尽早的对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分析,将更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实施相应的筛选,重点护理,这将会进一步降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同时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案以其评估的结果作为基础,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种变化情况实施详细的观察及记录,能够更加准确的实施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有效性,使其预防效果达到最佳,避免其诱发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而经研究发现气压机械等器械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该器械大多应用动静脉泵理论,能够有效通过对患者肢体的挤压,促使淋巴回流,进一步加快淤积静脉血回流,从而达到消除水肿的效果,能够积极预防凝血因子的大量及快速聚集,有效避免其凝血因子附着于血管壁,进一步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

综上数据可得,研究对象实施护理之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2.00 %) 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48.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对象实施护理之后,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4.00 %) 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24.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对象实施护理之后,实验组焦虑评分(10.07±4.51) 分、抑郁评分(11.24±4.56) 分,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15.28±4.73) 分、抑郁评分(16.31±4.59)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对象实施护理之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85.57±3.71) 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73.45±3.64)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得,临床上对于肿瘤重症患者的护理,施用早期护理干预,其效果更佳,更适宜被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佩舅,陈建红,李锦霞.1例重症免疫抑制宿主肺炎合并周围神经病病人的早期康复管理[J].全科护理,2021,19(13):1868-1870.

[2]邓艳姣.早期活动护理对ICU获得性肌无力肿瘤重症患者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2):144-145.

[3]汤德智,李玲.早期集束化护理对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高危因素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8):1496-1499.

[4]高世鼎,周品芳,林芳,等.早期活动联合早期营养对预防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3):84-87.

[5]张璐,于蕾,曾莉,等.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0):2691-2696.

[6]李子,杨元立,臧理政,等.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ICU获得性肌无力肿瘤重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6):193-194.

猜你喜欢

早期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顺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小儿肺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