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文化血脉》学科融合教学实录与评析
2022-05-30
执教:孙 靓(高邮汪曾祺学校) 居慧琳、刘 敏、刘 岚(扬州市竹西中学)
点评:王恒富(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学过程]
[语文孙靓老师]
播放视频《走进汪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汪老筆下《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请同学们拿出手里的资料,迅速浏览,看看我们家乡的鸭蛋在汪老的笔下有哪几种吃法?
生:带壳切开。白嘴吃。
师:什么叫白嘴吃?很好,就是干吃、空着吃鸭蛋。汪老笔下有这么多鸭蛋的吃法,你觉得哪种吃法最诱人,让你感觉到垂涎欲滴了,能不能找到相关语句?
生:平常食用。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吱的一声就冒出来了。为什么觉得这句话诱人呢?
生:有红油,红油多。
生:吱的一声。
师:吱的一声说明油多到什么地步?对,到往外冒的地步。在朗读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能把红油多、很诱人的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扎是动作,吱是声音,有一种冒出来的形态与样子。
生:声音还可以有一个延长,因为有一个破折号。
师:那大家尝试着读一下,能不能把诱人的感觉读出来,放声朗读。(学生齐读)
师:我想问一下,这样的高邮鸭蛋,当异乡人见到之后,你觉得他会说咱们的高邮鸭蛋怎么样?用家乡话说怎么样呀?
生:方言回答。
师:这么好的鸭蛋别人看到了夸赞我们,我们心里什么感觉呀?高兴、开心、自豪。那汪曾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哪里看出来他不是这样的,他和我们表现得不一样呢?能不能找到一句告诉我。
生: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师:他找到了这句话,那他是什么意思呢?别人夸鸭蛋好,他不这么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生:汪老的意思是说我们高邮是个好地方。我们的特产不止鸭蛋,还有好多呢。
师:那也就是说汪曾祺的意思是,我们高邮不仅有鸭蛋,还有什么?董糖、茶干、盂城驿、文游台……还有我们的名人汪曾祺,也是我们的特色。所以,他这句话也表达了对于异乡人对我们夸赞的只有鸭蛋略微不满,除此之外更对家乡有什么感觉?自豪感。现实中我们的高邮正如汪老写得那样,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那老师就依据汪老的文章,进行一个异乡人和汪老对话的改写,老师加了一些拟声词,大家可以自由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对家乡的自豪感。(学生尝试朗读、对话)
师:大家通过刚才用家乡话进行对话,可以体会到汪老作为高邮人对我们家乡咸鸭蛋的自豪感。那么这鸭蛋除了吃,在端午节的时候还能干什么呀?
生:还能玩。
师:端午节我们当地还时兴挂什么?
生:挂鸭蛋络子。
师:今天我还请来了两位扬州的老师带着大家在鸭蛋上作画,还可以编鸭蛋兜。下面,我们掌声有请刘老师和居老师。
[美术居慧琳老师]
汪老以淳朴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水乡高邮,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自己画好的鸭蛋,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幅。(学生观赏鸭蛋画作品)
师:老师的这幅蛋壳画其实就是取材于高邮的高邮湖,描绘了小舟在湖面上行驶过,风和日丽的景象。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这幅蛋壳画运用了什么绘画工具?
生:先用勾线笔勾出轮廓,再加上色彩装饰。
[综合实践刘敏老师]
同学们好,端午挂蛋兜的习俗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请问同学们之前制作过鸭蛋兜吗?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制作鸭蛋兜的材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两个人为一组,根据学案了解制作过程,有疑问请随时举手,没有问题请开始实践探索,制作属于你们的端午节的记忆。(学生分组绘画鸭蛋画、制作鸭蛋兜,并展示介绍)
[道德与法治刘岚老师]
师:现在请你们参与一个活动,为我们身边的中华文化做宣传。你能列举出我们身边有哪些中华文化吗?就以高邮为例,你能说出哪些?(学生自由回答)
生:两座塔,镇国寺塔和净土寺塔。
生:盂城驿。(学生举例)
师:今天我们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请大家把刚才我们列举的文化进行分类。(教师总结)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中华文化的代言人?
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内容。
生: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
生:在网上拍视频。
生:拍纪录片。
教师总结:今天课堂上能感受到汪老的文化自信,我们每一个人也变得更加自信,做高邮文化的代言人,希望你们每一个都是自信的,我们也要把我们的文化传承好、创新好。回眸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眺望建国百年民族复兴,怎样才能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呢?你们有没有好主意,你们觉得要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不忘初心,不忘本来,正视现在,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课堂总结:今天的课堂和平时的课堂是不一样的,平时的课堂可能只有一位老师,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有四位老师。下面请每一位老师做总结。
孙靓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上了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我想说,鸭蛋并不仅仅是食物,更是被保存在岁月中的生活记忆与文化血脉,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和发扬,谢谢大家。
居慧琳老师:刚刚,经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把我们面前一个个普通的鸭蛋壳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蛋画也是非常有名的艺术,是民间工艺品。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生活当中,将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让文化的印记融入我们的足迹当中,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
刘敏老师:同学们,烟火高邮品汪老文章,融合课堂传承传统文化。今天,特别高兴看到同学们享受课堂,也特别荣幸看到你们对鸭蛋兜那么感兴趣,期待着接下来,逐梦青年,强国有我。
刘岚老师:传承文化血脉,其实是让我们要有作为中国人的那一份骄傲和自豪,我们要爱我们的祖国,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像花木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爱,爱家乡、爱高邮、爱扬州、爱中国!谢谢大家。
[专家点评]
这节跨学科的实境融合课的实践价值在于:
一是拓展思政教学的广度。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切合了“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要求,把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把教学内容置于鲜活的实境中,打造出更具浸润感的实境课堂。学生在完成相关任务的同时,能开阔眼界,开阔思维,延展学习的广度,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受触动,引起共鸣、引发思考,自觉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厚植思政教学的深度。跨学科教学不是诸多学科的简单叠加和介入,而是在提炼、确定核心主题后的有价值的参与。本节课设计以“延续文化血脉”为主题来构建教学线索,从各学科挖掘契合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清晰的认知路线。教学过程流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衔接到位。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情境,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
三是提升思政教学的高度。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他学科也要发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育人价值,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其终极指向是价值引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本节课在融合教学、协同育人方面做出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增强了学科教学的隐性教育功能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