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点解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2022-05-30杨文蔚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3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

杨文蔚

[摘要] 焦点解决具有正向目标解决导向的特点,它着眼于用积极和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它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问题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正向目标;建构之道;焦点解决;班级管理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它的核心是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的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它具有正向目标引导解决问题的特点,同时焦点解决的方式尊重每个人的力量,注重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这个思维模式非常适用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解决孩子各方面的问题。

一般的教育模式中,许多老师和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会更多关注学生的问题本身,而非关注问题行为的主体和问题行为的解决。当然,老师也会通过讲道理来让学生明白出现问题会有怎样的后果,以后应该怎么做。但这样的教育方式有时候并不能让所有的学生信服,有的学生在和同学发生矛盾后,又挨了老师的批评,本身处于负面情绪之中,对于老师的教育不能马上接受,而老师此时的思维模式也习惯用成人的经验、思维和知识去感受过滤一件事情,那么师生的交流就会陷入僵局。如何通过同龄人的眼光聚焦你所想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尝试用焦点解决的思维方式进行谈话,教育效果也许会有所不同。

一、焦点解决思维适宜解决学生问题的视点

1.聚焦正向——肯定学生的正向能量

焦点解决的模式关注学生的正向能量并予以肯定,这种谈话模式也非常适合日常教育。例如,你的作业这次写得特别棒,这是怎么做到的?你认真听课是如何做到的?在表扬一个听课纪律特别好的小组时也可以用这种谈话模式:你们小组刚才是怎么做到这么棒的?其实学生明白很多事情的道理,只是不明白方法,通过询问可以肯定他们的正向能量,强调他们的经验获得,推动他们对类似问题情景的思考。

2.聚焦解决——寻找问题发生的例外

焦点解决强调学生关注正向和已有的成功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探索在类似问题情景中的解决之道,因此,它强调学生探索问题发生时的例外。如果班级上课纪律不好,老师就会关注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并进行批评教育,但是从教育孩子的积极视野去看待这些行为,孩子在听课的过程中总会有注意力集中的时刻,如果正向去看待问题,那么老师教育关注的点就不同,效果也有所不同。老师通过问话:“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时间是认真听课的?”通过寻求例外,肯定学生认真听课的那几分钟,再让学生探索解决的方法,学生从内心也就容易接受。

3.聚焦改变——小改变带动大改变

焦点解决强调个体的变化可以引起其他个体的变化,也就意味着老师和家长从孩子小的改变入手,这也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从细节处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有共同目的的。学生有了小的改变,也就更有信心和力量去带动大的改变。

二、焦点解决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策略

短期焦点解决适用于解决学生的很多问题,包括外在的行为问题和内在的心理问题,如课堂表现、学习习惯、人际交往、亲子关系、自我认知等,在运用中如果注意细节和技巧,效果会更加显著。因此,我们在建构焦点解决之道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一些策略。

1.聚焦学生,设定适切目标

在关注学生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孩子自我探索目标的能力,同时引导他们找到最想改变的那个

目标。

例如,在和一个六年级有心事的女生小敏沟通中,老师发现该生因为母亲不支持其参加科学竞赛而烦恼。在谈话中,孩子说了自己的三个困惑:第一是妈妈不支持参加各种比赛,第二是想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第三是想和妈妈沟通,但感觉总是沟通不了。老师问她:你在描述中讲了自己的三个困惑,那么你最希望在哪个方面有所改善?

小敏:最希望改善的是自己的數学成绩,如果数学成绩提高了,妈妈对我参加其他比赛也就不反对了。

老师:非常好,你找到了自己的目标,那么你觉得怎样能提高你的成绩?

小敏: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我发现自己的计算总是会失去很多分数,基础不是很好,所以我想先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在目标的协商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对孩子有重要性。有的孩子有诸多问题,例如,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经常做小动作,还经常和其他学生发生矛盾,等等。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也并不清楚哪个目标是他最关注的,这时候老师需要引导他找到其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

(2)目标确定有合理性。有的孩子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不切实际。例如,有的孩子会在制定目标中表述:我会懂事,乖乖听老师和父母的话。老师可以问他:这些事可能会发生吗?学生或许回答是,老师也可以继续追问:你怎么知道自己可以做到?鼓励孩子更现实地去思考问题。

(3)目标确定有具体性。目标只有具体化,具有可测量性,才会让学生在有所进步时,更有感悟和信心去迎接更大的改变。

2.探索例外,深度关注细节

焦点解决强调问题情境并非时时发生,这是例外。一个自卑内向的孩子在课堂中总会有举手的时刻,一个上课从不认真听讲的孩子总会有专注听课的瞬间,一个习惯惹是生非的孩子也会有安分的一刻,等等,老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找到这些例外。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保持真诚而浓厚的好奇心,善于和学生探索例外是如何发生的,探求以例外为基础的解决办法,了解学生想做哪个方向的改变,或是问题解决了,他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境遇。

在谈话中,我们可以用例外问句来帮助学生寻找例外:对于一个经常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的孩子,我们可以问他:你有没有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的时候呢?

学生:有过几次。

老师:真棒,那当时你是如何做到的?

学生:我当时因为想和他们玩,讲话态度比较好……

有的时候,孩子并不能很顺利地找到例外,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奇迹问句”:假如忽然有一天发生奇迹,你想象一下,你觉得你会注意到什么,让你感觉到事情变好了?这主要是通过问题解决后良好情景的想象来提升学生改变的动力,同时也为下一步的例外寻找契机。学生有了美好的想象后,我们可以继续问:最近两周里,有没有出现一些情况像你描述的那样?

3.多元变化,设计评量问句

用数值的量化来帮助学生表述抽象的观点和感性的情绪,能帮助他看清当下的状态和未来的目标,提高他改变的意愿和信心,还能有效拓展交流和沟通的空间。对于一个想提高学习成绩的孩子,我们可以问他:如果十分是非常满意,一分是不太满意,那你对自己这次的成绩满意度打几分?就算孩子给自己打了一分,我们也可以启发他寻找适合他的方法:你用了什么学习方法达到这个满意度的分值呢?

评量问句可以运用情绪的评估、人际关系的评估和信心的评估等,以当前的分值为基础,展开多元化的变化应用,产生多维的问话句式。

4.总结优势,探索解决之道

通过对问题情境中例外的探索,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去察觉、设定与目标相关的事情,这就是从过去经验的探索转向未来目标的探索。首先,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肯定和总结,赞美他的优点,提高他们对解决办法探索的兴趣。既然确定了目标,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去思考他最适宜的方式。其次,我们要相信孩子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制定可操作的具体方案,而不只是明白道理就可以了。我们和孩子可以探讨其中具体的任务和细节。

老师在解决小敏同学困惑的时候,小敏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是想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也给自己这次的数学学习满意度打了七分,老师继续和她探讨:你做得非常不错,接下来你愿意把自己的满意度提高一分或两分吗?小敏表示还想提高两分满意度,老师继续启发她思考: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数学成绩提高呢?

小敏:我觉得听课方面还是需要努力,对有些没听明白的题目应该记下来,下课向数学老师请教。

老师:你的方法听起来都很可行,那具体应该怎么做,我们来讨论一下细节怎么样?比如,课堂上要完成哪些具体任务,课后可以完成哪些具体任务?

小敏:嗯,上课认真听讲,每天把数学难题记下来,下课及时请教老师,另外我觉得自己的口算能力比较弱,想每天练一张口算题,我想先坚持一段時间,看看有没有效果。

老师:你的想法非常好,那我们来做一张学习任务清单。

当然,不一定所有的孩子都能提出解决的办法,有的孩子就算提出方案也并不是很可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逐步形成一个可操作的方案。

5.及时反馈,给予合适建议

“开始的一小步,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孩子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聚焦于学习和生活中与他们目标相关的例外上,鼓励他们关注目前在做的什么事情让这些例外发生,这也为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脉络。

在反馈中,对于他们的有效尝试我们给予肯定和赞美,肯定他们在尝试中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和这些小改变所展示的优势。此外,也给予适当的建议或任务,学生在达成小改变中或许有例外,但在改变中目标会有所偏离,或者忘记原本想达成的目标是什么,那么反馈使得学生的目标强化,也能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6.焦点解决,推动家校合作

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来自原生家庭,所以改变学生的习惯也要从家长入手,但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家庭教育的理念很难改变,这个时候老师如果利用焦点解决的模式和家长谈话,家长就会有所触动。

在班级管理中遇到过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遇到问题习惯迁怒于其他同学,班主任在与其父母沟通中发现,父亲习惯在孩子不听话时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虽然老师多次提出建议,但父亲认为棍棒下出孝子,自己的父母也是这么管教自己的。后来班主任在谈话中肯定了父亲对自己孩子的负责任的态度,同时问父亲:你想想你儿子有没有比较懂事的一段时间?父亲说:有过的,上学期有段时间我工作不那么忙,他做完作业后我就带他去公园锻炼。

老师:那时候你打骂得多吗?

父亲:那时候倒没怎么打,他好像那段时间比较

懂事。

老师:那就是说,孩子的懂事并不是和打骂有关系的,和家长的陪伴倒是有关系,是这样吗?

老师通过引导而不是指导,让家长关注点在做对的事情上,那么教师与家长也会处于良好的合作关系之中,从而为孩子的改变做更有效的推动。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焦点解决通过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关注学生的正向能量,使教师和家长以积极和正向的眼光看待学生问题,同时在家校合作教育学生中对引导解决学生问题多了一种积极、有效和智慧的思维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美] Peter De Jong,Insoo Kim Berg.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导论[M].沈黎、吕静淑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2]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应用[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学生喜欢的特色评价与激励措施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