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炼班主任利他品质提升高品质育人境界

2022-05-30汪晓薇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3期
关键词:利他行为班主任

汪晓薇

[摘要] 提升师德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班主任修炼利他品质。深入认识利他品质的内涵,专注自我成长,有助于增强班主任对利他价值观的认同感。要达到高品质的育人目标,需要班主任将利他之心外化为利他之行,以自身为榜样,整合多方资源,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无我的道德境界。

[关键词] 班主任;利他品质;利他行为;育人境界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其中第一条便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要提升师德水平,必须唤起班主任利他品质的觉醒。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修炼利他品质,其“为他人更好地发展助力的心态”将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教育境界,推动学生的道德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利他品质的内涵要义

“利他”一词是由社会学之父奥古斯特·孔德最先创造的,原意是“给予他人方便和利益不求回报”。“利他”的内涵很丰富,凡是与“己”相对的都是“他”,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利”给予完全没有血缘、亲缘关系之外的人,那他就达到了较高的道德境界。

利他品质主要是指班主任在满足自己的育人价值需求的基础上,尽心尽力地帮助受教育者,甚至可以不惜放弃自己的某些切身利益去助力實现他人的美好愿望;以完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自我奉献的、不图回报的、亲近他人的、为他人着想的道德关怀、价值引导、责任担当、移情交心的亲社会行为品质。利他品质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

1.不求回报是利他品质的核心特征

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求任何回报、不受社会奖励和惩罚影响的无条件的行为。雷锋是利他品质最突出的代表。诚然,雷锋在做好事后,在心灵和精神上会获得一定的满足,但他在帮助他人之前,不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为目的,没有对回报的期待,因而他可以不假思索地帮助他人且没有一丝抱怨。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他人,无论是常规性的教育还是问题行为的纠偏,其目的都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情感上的正向反馈、取得的进步等都应为教育过程中的附属品,在自觉自愿且无所求的前提下,班主任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为学生提供帮助,哪怕班主任暂时不被理解、学生没有取得进步,也不会因此抱怨。

2.无我奉献是利他品质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无我”的状态?《庄子·逍遥游》中说过:“至人无己”,“无己”就是“无我”,这是庄子心目中圣人的境界。作为教育者,“无我”状态可以理解成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受教育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终身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摒弃个人的私利,甚至不惜放弃切身利益,这一点在“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身上得到了真实体现。张老师爱岗敬业,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让数千名山区女生圆梦大学。她爱生如子,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长期拖着病体工作,坚持家访11年,她说:“我愿为华坪教育的再度辉煌献出自己的生命!”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无我的状态,她真正达到了至善利他的育人境界。当然,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无我奉献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境界,虽高山仰止,也要尽力而为。

3.完善自我是利他品质的基本前提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传承与发扬奉献精神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否认个人的正当利益。一直以来,教师都被认为是蜡烛,需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教师作为一项职业,兼具社会贡献与个人谋生的两种功能,他们有权利,也有责任追求物质的充裕,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不仅需要奉献自己,还需要爱惜自己,善待家人。如果可以,希望教师可以做一只灯泡,照亮别人,但无须燃烧自身,给学生带来光明的同时,自己也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电流供应,更持久地照亮更多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更光明的前景。

二、专注自我成长,修炼利他品质

一个人只有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才能有充足的能量奉献给他人。教育本身就有一定的利他性,如何让班主任在教育中的利他行为更符合规律,更贴近受教育者的需求又不违背自己的本心?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从意识到方法不断修炼利他品质。

1.修炼利他品质要形成价值认同

修炼利他品质,需要认同利他的价值取向。自私、狭隘的人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利益。有人认为利他意味着损己,稻盛和夫先生说:“以利他心度人生,能增强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终回报会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当班主任真正拥有了利他之心,就会广结善友、多方认同、感同身受,体悟到自身的周围都是温顺的、和煦的、善良的、光明的、强有力的正向磁场。班主任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具备高尚的人格和极高的道德水平,才能担当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引导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修炼利他品质要提高自省能力

修炼利他品质需要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是一群有情怀的人做着一件有温度的事,但有时却偏离成一个带有情绪的人做着一件有情感偏向的事,其原因在于教育者的出发点是自己而不是学生。因此,班主任要放弃以自我为中心,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名为利他、实则利己的行为。学会以无我的状态,体会学生的心情,倾听学生的心声,准确捕捉他们的诉求,给予及时恰当的引导。班主任要提高对自我情绪和行为的感受分析能力,时常反思自己利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在出现情绪体验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写出引发自己情绪的话语或事件,寻找自己的情感需求点,让利他行为立足于受教

育者。

3.修炼利他品质要提升交往智慧

教育即交往。拥有交往智慧的班主任能更好地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利他行为的有效性,进而加深对利他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因此,提升交往智慧是班主任修炼利他品质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尊重。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并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还包括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积极的关注和及时的反馈。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以家境、性别、成绩等区别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隐私,特别是身体有隐疾或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

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诚信智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两难情境。医生面对绝症病人会用善意的谎言安慰鼓励。班主任面对特殊情况的学生,除了用爱关怀,有时还需要理解他们的难处,巧用善意的谎言,给予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在班主任利他品质的耳濡目染中,亦逐渐滋长利他心灵,激发利他意愿,效仿利他言行。

三、探寻利他品质的践行方法

无论从生物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帮助和原谅别人等利他主义行为都有助于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育人过程中践行利他品质,可以进一步塑造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营造互助和谐的班级氛围,实现高品质的育人愿景。践行利他品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利他之心建章立制

在班级管理中,为了更好地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需要班级全体成员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共同制订班规,一份科学、合理的班规应符合利他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促进学生和班级发展为目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班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在群体中生活的行为准则,让班级秩序更加井然有序,绝不是为了便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培養听话的学生。

为了增强学生对班规的认同感,理解班规的重要性,班主任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制定班规之前,通过设计一些前置性活动,如开展体验式活动,感受规则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让学生产生对班规的需求;收看《法律的诞生》纪录片,开展关于规则重要性的班会课或辩论赛,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班规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民主讨论,制定班规的具体内容。在“促进学生和班级发展”这一利他理念的指引下,学生能够认识班规的价值导向和规范约束的双重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同时,在民主制定班规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利他之心也在生根发芽。

为了促使班级整体朝着预定的良性方向发展,班主任需要立足班级现状。通过对班级现状的了解,分析明确班级未来的发展目标,制定符合教育规律的班规。如何让班规体现本班特点?班主任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班级的长处与不足、班级未来的发展目标、班级成员应该在哪些方面有突破等。

(2)以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为出发点

班规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不同班级的特点不同,同一个班级在不同学期、学年,特点也有可能不同,因此,班规内容应该随着学生年龄和心智的发展而变化。

以初中学生为例,初一学生刚离开小学校园,上进心强,可塑性大,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此时的班规可细化要求,从到校时间、课间休息、上课要求、卫生安排、作业标准等方面做具体规定,增强可操作性并量化考核,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到了初二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成人感”增强,班规可以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由学生进行民主讨论,对内容进行修订,同时进一步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将班规内容内化,形成自觉。初三的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但面临升学压力,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班规在内容上可以尝试抓大放小。总之,班规内容的制定与修改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需要。

(3)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在班级管理和班规制定中,恰当地运用惩戒手段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必不可少。2021年3月起施行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列出了学校和教师可以采用的惩戒措施和适用情况。需要明确的是,惩戒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班主任要将尊重、敬畏学生生命的理念植根于心,在制定具体惩戒方式时要体现人文关怀,杜绝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和虐待。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灵活运用惩戒措施。

2.以利他之心导言立行

在班主任和学生的互动中,除了必要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以利他为念,真诚对待学生。

(1)用对话的方式倾听学生

用双向对话替代单向沟通。在日常的师生沟通中,班主任往往拥有话语的主导权,从理论上说,大多数班主任知晓与学生应该平等对话,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自觉地习惯于单向沟通。如循循善诱式地引导、语重心长地讲道理、居高临下地命令或威胁等。以上沟通方式的共性问题都在于班主任以自我为中心,沟通仅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或试图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要在沟通中实现师生平等,需要建立对话式的沟通,即暂时放下自己既定的观点,多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表达内心想法。

用好奇的心态倾听学生。班主任应多思考,“为什么这么想”“学生话语的潜台词是什么”“哪句话引发了他的情绪”等,以此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接纳他们的情绪反应。学生在被倾听和接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也将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学会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2)用正面的语言激励学生

负面语言是一种否定的、责备的、带有贴标签式的话语,传递出的多是消极的态度,让听者或自信心降低,或产生对抗、逆反心理。班主任在工作中长期使用负面语言,会破坏师生关系,降低自身威信,不利于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善用“罗森塔尔效应”。班主任要剔除在与学生交谈中的责备,创造出尊重对方的交流方式,从消极的境况中找到积极的因素,用正面的语言激励学生。无论处于什么情况,班主任对学生多用“你可以”“你能行”的句式增强学生信心。

培养成长型思维方式。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可以用“都是暂时的”“这是大家都会遇到的”“只是成长中的小插曲”等来缓解学生的紧张焦虑。当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时,多用“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不同的做法有什么差异,哪一种效果更好”“后续可以从哪些地方开始改变”等问题引导学生找到他们的生长点。

用陈述事实替代评价。如“你太粗心了”一句是“贴标签”式的评价性语句,而“这道题你没有将所有的文字读完”则是描述事实,聚焦具体事实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3)用得体的礼仪感染学生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得体的礼仪能够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个人礼仪可以归纳为:谈吐文明,准确优美;举止从容,丰富优雅;仪态端庄,稳重大方;衣着朴素,整洁得体。”此外,教师在教学、集会、交往中也有相应的礼仪要求。教师得体的礼仪对学生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教会学生利他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学会从小事做起,践行利他品质。

3.完善体系,创新利他行为举措

班主任不仅自己要积极践行利他品质,还要培养学生利他之心,践行利他之品。在新时代,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给班主任实施利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班主任要调动一切可能的教育力量,完善支持体系,创新利他方法,形成教育合力,以此提高教育实效。

(1)整合校内资源

在班级内部,巧用不同群体的特点,培养学生利他之心。一个班级里有不同的群体,如班委会、团支部、各种非正式群体,班主任可以结合他们各自的特点,将利他之心的培养渗透在方方面面。班委会是班主任的小助手,通过对班委会成员的培养,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再由他们作为组织者,设定班级小岗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同伴教育的力量,让奉献精神在班级蔚然成风。团员群体是班级先锋模范的代表,他们可以通过开设微团课和主题团日活动,发挥舆论宣传和榜样引领的作用。对于非正式群體,班主任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互助合作的机会,让其发展为班级正能量。

不同班级、年级之间,通过校内组织的艺术节、运动会、志愿者联盟、开心农场等活动,让不同年段的学生相互学习。根据全员育人的理念,任课教师和校园里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在学科教学或者工作中对学生渗透利他品质的教育。例如,图书馆可以开展图书分类整理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推己及人,激发爱护图书的自觉性,不给图书管理员增加工作负担,培养良好的借阅习惯。

(2)形成家校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班主任在给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同时,也可以组织开展家校共同参与的活动,发挥家庭对孩子利他品质的教育作用。例如,在家校合作中开展“家庭劳动大比拼”活动,由师生、家长共同商定劳动内容、制定评价标准,每天坚持劳动打卡,定期在班级交流,对坚持时间最久、劳动技能提升最明显的学生给予鼓励。

利用传统节日,传承良好家风。例如,在端午佳节,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并将各自的劳动成果带到班级与同学共享;与同学分享自己家庭的节日故事,感受家人之间亲情的流动。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中要关注离异家庭或是有家庭变故的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亲人也许不在身边,但亲情仍在。在感受爱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爱的正确表达方式,这也是利他行为的学习与实践。

(3)善用社会力量

利他品质更多地从亲社会行为中表现出来,因此善用社会资源和力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亲社会的意识,传递正能量,培养利他品质。笔者曾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加研学实践。研学之前,让学生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查找。在此基础上,利用节假日分组自行前往南京市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金陵兵工厂、南京航空抗日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在参观学习之后,回到班级进行感悟交流、分享学习。学生通过研学,滋养心灵,感悟先烈们无我利他的大无畏精神,增强爱国之情和历史使命感,让利他的对象从个体拓展到社会和国家,以此让利他的境界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齐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第3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林燕玲.彩虹花唤醒记——小学生利他行为团体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7).

猜你喜欢

利他行为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组织中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及其前因机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
夸夸我的班主任
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中庸实践思维视角下的网络及现实利他行为比较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大学生利他行为探究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