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2022-05-30何龙
何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现代教育有着极高的价值。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越加明显。语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文化意识的关键时期。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其不仅是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更是为了让小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需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形式,为学生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识与语文学习质量。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积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学校方面也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提高教师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教师考核中也可以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考核,进而提升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升自我修养,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提升语文教学实效性。
二、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了解与学习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兴趣激发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打造语文趣味课堂,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影响与了解,使学生能真正地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学习历史类人物事件课程时,教师可以导入与之相关的典故;在学习神话类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层次的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思想。例如,在学习古诗《春晓》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该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背景,使学生能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理。
三、結合课外资源,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限,为了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课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习途径,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放置到图书角中,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监督,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每天讲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学校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栏,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充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四、加强课堂朗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朗读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从而使小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从中获得丰富的思想情感领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学习效率。朗读的形式有很多,如教师领读、学生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学生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朗读,在提升朗读效率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为其今后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居小丽.小学语文生成性阅读的实施[J].华夏教师,2019(30).
[2]高业胜.探究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