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设计V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2-05-30康锦润陈萍

艺术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竞赛教学改革

康锦润 陈萍

摘要:文章研究建筑设计V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其在完成基本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与实践,并根据设计实际选择参加与课程设计主题和内容相关的专业设计竞赛。除了课程考试之外,增加了竞赛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在竞赛过程中可以和其他高校的学生作品比较,同时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秀设计理念,形成以学生为主、参与竞赛的纵横向比较学习、成果导向的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模式。

关键词: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创新;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6-0-03

1 课程的基本概况

建筑设计V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理论授课、调研实践和课程设计绘图为主要教学形式,在课程教学初期以“山地旅馆设计+高层建筑设计”为主。随着课程改革发展,调整为“医疗建筑设计+高层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基本保持了三阶段的教学模式,在完成基本教学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改革与实践。

课程建设目标为一流课程,除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常规的教学内容具有程式化、规范化和延续性等特征,教学内容比较稳定,但是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虽然教学的对象始终是新的,教学内容对于没有学习过的学生来讲始终是新的知识,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接受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实践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且应该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中。

2 课程教学基本的知识目标和能力水平

结合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教学目标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断夯实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能力水平,并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2.1 知识目标

建筑学专业属于工科专业,相对于其他工科专业,其教学特点鲜明,尤其是专业设计课程,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能熟練运用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实践,相关规范和基本知识是建筑设计课程最主要的教学内容[1]。这些内容不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而应通过设计实践,掌握专业知识内容,所以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记住专业理论知识,而是熟练应用和创新实践。高校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能力水平

专业设计课程教学需要协调课程知识、理论、技能的教学与设计实践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即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要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为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进度和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建筑设计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发散创新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根据设计规范设计绘图,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优化其知识结构,提升其基本素质,也能为年轻建筑师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提升设计能力的途径[2]。

2.3 素质目标

所有教学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只有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才是教学成功的标志,也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具体表现。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是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在设计、表达中举一反三,创新设计,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专业课程教学的素质目标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提炼和传承工匠精神,让学生深刻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结合社会发展和国情等具体情况,让学生体会学习专业课程对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课程对国家、社会和自己发展的重要性[3]。

3 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3.1 课程结合竞赛教学改革

随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与课程相关的设计竞赛。建筑设计竞赛征集方案时,要求方案具有创新性,体现建筑界的前卫思想和革命精神。设计竞赛中有部分项目是实际的设计项目,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可与不同高校的学生和教师,甚至不同设计流派的建筑师同场竞技,相互学习,这些经验会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建设一流课程的过程中,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比如翻转课堂,让学生自主讲解与探讨设计内容。更重要的是,创新还应该是成果创新、目标创新,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等全方位的课程创新。

3.2 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第一,让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并且把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

第二,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创新设计,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自身专业设计能力。

第三,在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专业探索精神,教师以身作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3.3 教学设计模式探索

加强资源建设,按课程性质、大纲的要求,搜寻课程授课相关视频、课程教学进度表、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为例,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主要是医疗、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包括类别及要求等理论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同类型的建筑案例调研、分析和书写调研报告。

第二,设计基地的研究与分析,在调研与讨论等设计前期,要求学生制订设计方案,绘制草图。

第三,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一次、二次、三次草图及正式图的设计,过程中多次汇报、讨论。

3.4 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参观实际案例,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消化,并能在设计课程中实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为以“自主学习、讨论辅导及课程设计成果汇报讨论”为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完成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参加合适的国内外相关设计竞赛,让学生能在纵向比较的同时还能横向比较,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有明确的定位。

3.5 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课程教学以线下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上以讨论、情景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讲授基础的理论知识,然后进行课程设计,整个课程的教学全程均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组织实施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组织学生线上学习基础理论、源流和分类等基本内容。

第二,学生通过线上资源、图书资源查阅相关案例和规范等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线下课堂的分享和讨论,帮助学生内化基础知识,并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第三,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设计要求,并绘制草图与正图,主要分为一次、二次和三次草图三个阶段,在线下以学生分享为主,教师与学生讨论交流。

第四,正图阶段,即课程设计最终的表达,以文本、展板和动画等不同形式展示设计。

3.6 竞赛对课程成果评价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以线下教学为主,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比30%、作业成绩占比70%。

改革课程考核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不是一味应试和唯成绩论的考核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专业设计和鉴别能力,获奖后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第三方的评价能使课程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公正[4]。

3.7 课程评价及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等课程结束之后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意见和建议的权重,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程评价,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课程教学效果。

4 课程的特色及教学改革创新点

4.1 本课程的特色

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课程以线下课为主,先进行理论学习,从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建筑的分類、设计要求,学习已有案例,然后进行课程设计与实践,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特色教育,主要有以下特色。

第一,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相关的规范和理论,并讨论分析;自主学习部分重要的内容,并研究实际案例,学习先进的设计方法和理论。

第二,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和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设计提问,解决学生的疑惑,增强课程学习效果。

第三,强化学生的专业探索精神,教师以身作则,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4.2 教学改革创新点

第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讨论辅导,以课程设计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以实际案例启发学生入课,掌握课程内容,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除了理论讲解和自学之外,强化翻转课堂和课堂讨论环节,并从具体案例到理论知识自然过渡,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全面掌握重要的理论知识。

第三,完善和修改课程设计成果,参加相应的专业竞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5 课程的持续建设、改革方向和改进措施

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课程平台积累和完善课程资源,主要针对课程特点、课程教学改革等内容,整理课程知识点的视频、讲义、作业库等内容,逐步完善和优化课程资源,满足时代变化的需要。

深入推进教改,更新教学模式,邀请校外一线专业导师进行课程教学和互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激活设计思路,培养创新思维,从而自觉担当社会责任。

在之前的教学中,课程设计的选题以假题为主,或是“真题假做”。由于真实的设计项目具有严格的要求,普通高校的课程教学很难结合实际项目教学,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总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要想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设计理论、实际做法,课程设计选题应尽量结合实际设计内容,让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体验实际项目的设计内容和方法。

课程设计需要大量的案例,可以保障教学水平,同时更新规范和相关设计理论,课程讲义中涉及规范的内容应该及时更新。在国内建筑院系课程体系里,学科竞赛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课程中引入学科竞赛作为教学内容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设计过程中引入设计竞赛的深度参与,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专业的创新实践中,利用课程实践进行创新设计,避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竞赛导致设计深度不足[5]。

6 结语

建筑设计V课程应该加强与实际工程的联系,结合实际案例授课;聘请企业导师授课,拓展课程的设计深度,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改革教学方式,设置提问、答疑、分组讨论等环节,帮助学生内化基础知识,增强课程教学的时代性,将建筑设计V课程建设为一流实践课程。

参考文献:

[1] 宋义坤.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14):90-92.

[2] 韩林飞,李思扬. 1920—1930年代苏联建筑设计竞赛中的创新及政治影响[J].新建筑,2022(5):112-116.

[3] 康锦润,陈萍,蒋洋.高校学科竞赛培养自主学习及信念的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2019(19):1-3.

[4] 方贵盛,王红梅,戴曦.“项目·作品·竞赛”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20(6):54-58.

[5] 宋义坤.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14):90-92.

作者简介:康锦润(1979—),男,甘肃秦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理论。

陈萍(1982—),女,陕西泾阳人,硕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建筑设计理论与教学。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竞赛教学改革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