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2022-05-30张梦茹
摘 要:我国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普遍有盈余管理问题,过度的盈余管理会扰乱资本市场、损失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由于研发支出的确认条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上市公司的主要经营管理者以此作为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A公司2018年-2021年财务报告中研发支出资本化对净利润的影响,探究了A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经济后果。研究图明:A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保持企业正常的偿债能力、避免被特殊处理或暂停上市。最后,从会计政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政策、内外部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研发支出;A公司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希望企业应该加大创新资金的分配,其中应该着重投入到技术和人才方面,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数量庞大,创新成为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会在亏损年度将研发支出大量费用化,在“保壳年”或者企业有相关动机时,企业会将研发支出大量资本化,进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1997年11月,A公司在深交所上市,2018年6月,深交所宣布对A公司股票交易进行*ST处理,2020年5月,深交所宣布撤销A公司股票交易的*ST处理。A公司作为科技型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研发支出比重大,也经历过特殊处理,有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A公司作为上市公司被出示退市预警时,也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摘帽的目的。
二、公司介绍
1.A公司简介
A公司的注册地位于我国深圳,属于科技型企业。1997年11月A公司的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18年5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宣布对A公司的股票交易实施*ST处理。2020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宣布对A公司的股票交易撤销*ST处理。
图1可以看出,A公司的收入分为运营商、政企业务、消费者业务三类,其中运营商是主要业务,占总收入的66.11%。这说明A公司依赖于创新,这几项业务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企业有竞争力,也为A公司在创新领域实施盈余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A公司经营情况
现如今资产负债率在财务报告分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投资者及债权人重点关注的指标。
从图2得知:2016年-2021年资产、负债总体都呈上升的趋势,但是资产负债率近五年都在合适区间外,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偏弱。尤其在2018年资产负债率高达74.52%,说明A公司面临很大的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筹资就会有较大的难度,无法缓解公司所面临的经济压力,A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就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变此局面,进行盈余管理。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2019年-2021年呈下降趋势,趋向于资产负债率的正常水平,说明公司在进行相关的策略来缓解公司的偿债压力。
从图3得知,A公司在2018年至2019年利润总额跨越非常大,由2018年的净利润为-61195.1万元至2019年的净利润755218.2万元,相差694023.1万元,说明该公司在2018年进行了相应的盈余管理,这样差距的利润在正常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根据图4得知:2018年、2019年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都很高,达到了18%,在2020年至2021年净利润有所增長,其研发费用资本化率随之下降至9.61%的水平。结合图2,A公司在2018年-2019年资产总额也在不断增加,说明在这两年A公司很有可能利用研发支出的过度资本化进行了盈余管理。
三、A公司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分析
1.A公司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
由图5可得:A公司在企业经营程度良好的年份把研发支出费用化,在经营程度不好的时候将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进而提高当年利润,达到管理盈余管理的目的。无形资产在2016年-2017年时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很低,结合图3得知,当时的利润为正数,在2018年到2020年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相对于2016年和2017年成倍增长,由2017年的3.29%直接到2018年的6.62%,无形资产的数额增加非常明显,说明过度资本化带来的无形资产金额增加,比重上涨。在2021年无形资产占比降低至4.80%,其过度资本化所带来的无形资产金额上的影响逐渐降低。A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对研发支出相关的披露主要包括研发投入金额、资本化金额占比以及研发人员数量。对于研发的进程,某个重要时间点研发的进度没有披露,导致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无法判断,使得经营者成为该事项的唯一决定者。
2.A公司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通过对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分析:流动比率的正常区间为1.5-2.0,资产负债率的正常区间为40%-60%,权益乘数正常区间为2-3。由图5得出,A公司的三项指标都明显在正常区间之外,流动比率2018至2020都低于1.5,2018年最明显,至2021年才恢复到正常区间;资产负债率近连续些年都超出正常值,2021年时最接近正常值60%;权益乘数近四年都在3以上。
经过以上分析得出:A公司的短期资产变现能力较差,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较弱,但是2018年-2021年在趋于一个好的发展方向,短期偿债能力逐渐变正常;从资产负债率超出正常值可以推论出A公司债务较多,长期偿债能力差,若资产负债率大于1时,则会资不抵债导致企业破产清算,A公司在2018年最危险,资产负债率最高,2018年-2021年呈下降趋势;A公司2018年-2021年权益乘数都在3以上,权益乘数越高说明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在总资产中占的比重少,企业负债多,财务杠杆大。A公司在2018年财务杠杆率最大,财务风险也较大。通过对图6的分析可得,在2020年非流动资产占比最高,相对比2019年也增加了1.6%,其原因主要是无形资产项目的增加导致的,也符合了A公司利用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假设。
因为偿债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贷以及股票交易的价格,所以A公司很有可能在2019年、2020年进行了相关的盈余管理,使得当年度的偿债能力指标趋于正常,为企业的翻身起到缓解作用。
通过图3可得:A公司在2018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净利润为亏损状态,亏损金额高达700多亿,若2019年-2020两年再连续亏损,A公司会被证券交易所暂停上市。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性越来越大,A公司很有可能利用研发支出的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在下一年度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就会减少费用化,减少管理费用的金额,可以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由图4可得:A公司在2018年-2020年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都在稍高的比例水平,在2021年有所降低。这就说明:当公司有净利润亏损的状态时,可能会利用研发支出的过度资本化进行扭亏为盈。
3.A公司得以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成因分析
(1) 科技公司研发环境宽松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国家对于科技型企业不光体现在财政上的支持,还体现在税收优惠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抵减100%。国家的种种规定都给予了科技公司相对宽松的研发环境,但是该环境也给企业利用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性。
(2) 会计准则实施效果不理想
从会计准则的角度上来看A公司的案例,我国的会计准则趋向于国际化,虽然会计准则部分概念比较模糊、没有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做明确的规定,但是准则并没有让会计人员钻空子。因为没有研发专业水平的会计人员无法准确判断研发阶段,进而导致发生的费用计入的科目不准确,给了经营管理者利用该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会计准则判断分为决策层、执行层和作业层,进行盈余管理可能是三层人员的合谋,也可能是决策层的命令,中层和基层想监督但无力监督,其中原因为不懂研发技术以及权力小。会计人员以及管理者没有很好地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本文的A公司就是利用研发支出的过度资本化扭亏为盈,保住了上市公司的壳子。
(3) 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要求,我国的上市公司每年都要进行第三方审计,目的是审核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是否有重大错报,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对审计结果发表意见。通过A公司近几年的审计报告看来,一直是B会计师事务所在负责A公司的审计,且审计结果都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由此可见,在事务所相关合伙人认为,A公司的财务报表是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来实施披露的,但根据A公司可能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及美化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可以看出该事务所可能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责任。
A公司连续四年都是一个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第三方审计,事务所的相关独立性及公正性不够。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应进行“轮换”制度,不能连续四年委托同一个事务所进行独立审计,这样即使有不利事项,审计师事务所也可能会对此进行淡化处理,这也是A公司能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之一。
四、案例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A公司存在利用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這一行为会损害到投资者及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如何更好地规范管理者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是很多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政府各部门应该去解决的问题。根据A公司的案例分析,本文从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披露准则、审计监督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1.明确阶段划分标准
通过对A公司的案例分析,我们得出:A公司主要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来进行盈余管理并且扭亏为盈,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对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没有明确的标准,何时计入研发支出科目、研究阶段的进程也没有明确规定,为公司自主操作盈余提供了可能性。该行为影响了A公司的投资者利益、也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对该准则有进一步的细分,尽量标准化,降低主动性,保证相关信息使用者的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规范信息披露行为
对于A公司的少数披露内容很难确定研发支出的情况,给信息使用者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我国上市公司应该在不触及商业机密的前提下,把研究项目、研究进程适当披露在财务报告中,第一可以使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现状,第二给外部人员一个监督的可能性,相关专业人员可以更公正、高质量地检查A公司的数据是否准确。
3.加强事后审计监督
当会计人员在进行研发支出研究阶段或开发阶段确认的情况时,因专业性不够肯定会请示技术人员或企业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在进行评判时肯定会先考虑公司的内部情况。这种主观性会给人为调节盈余管理提供很大的空间,而且,研发支出技术要求太高,外部审计人员审计起来会很困难,就会大概率的重大错报风险。近四年,B会计师事务所对A公司的财报都出局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这说明A公司所有事项均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这也进一步说明,外部审计力度不够,外部审计存在缺陷。为了更好的提升审计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审计师事务所寻求专家的帮助。根据被审计单位研发项目找到相关方面的专家,并且该人具有相关独立性,可以给出专业、公正的审计意见;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监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相关机构要对审计师舞弊行为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会计师的行为,做好审计监督。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查阅了国内外与研发支出及盈余管理相关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对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做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以A公司作为本次研究的案例,对2018-2021四年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发现有利用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分析这种行为的动机、原因。经过分析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首先,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完善给了经营管理者操纵利润的空间,再加上科技研发环境宽松的时代背景以及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A公司利用研发支出 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其次,A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典型动机是避免退市及保证正常的偿债能力,公司为了保证偿债能力、美化报表,把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以达到避免退市的目的。最后,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对公司而言,盈余管理是为了企业经营管理者谋私利,但也反映了会计执行效果差、执行不力,会计职业者的诚信观念不强、法制意识淡薄。
2.展望
本文对上市公司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资产减值损失等方面探索不够,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建立在A公司出具的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财务报告上,但是其中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究。
参考文献:
[1]Oswald D R,Zarowin P.Capitalization of R&D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stock prices[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2007,16(4):703-726.
[2]南瑞.市场竞争强度、研发支出与盈余持续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3]汪洋: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对绩效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15.
[4]胡梦颖: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5.
[5]唐钦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19(03):2-5.
作者简介:张梦茹(1998- ),女,汉族,籍贯: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硕士,武汉轻工大学,研究方向: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