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与研究

2016-04-15张冰邢昊霆

商情 2016年11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文化产业

张冰++邢昊霆

【摘要】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盈余管理概念出发,重点探讨了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便促进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健康经营与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现状

文化理念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的质量关乎公司的利益。因此,研究文化产业的创富情况与发展质量很有必要,可以直接反映出公司的盈余状况,将创意转变为创富,追求更高的文化产业经济利益。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当前学术界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但权威定义包括如下两方面:

(1)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 K.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指的是“在GAAP所允许情况下,灵活利用各种会计政策,促进经营者经济利益、企业总价值的最大化的行为”。

(2)美国会计学家Kathehne Schippe认为盈余管理上指“公司管理层借助于蓄意管理报表对外报告这一方式,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利益的最大的一种“披露管理”行为。

根据这两种定义方式可知:首先,盈余管理主体通常为企业高管人员;其次,盈余管理客体所面向的是企业审定之后的利润总额;再次,盈余管理手段丰富,可采取会计手段,也可采取非会计手段;此外,盈余管理旨在实现个人、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大力扶持,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之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前景乐观,因而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方面,仍存在极大地可能性。

(一)为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而开展盈余管理

就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而言,为了获取更大利润,势必需要在客户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对于客户而言,考评该公司优劣,无疑看其经营状况,如此种种均体现在报表中。上市公司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势必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但很多上市公司业绩并不理想,因而需要粉饰报表,利用盈余管理树立其良好的形象。

(二)为实现融资而开展盈余管理

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为了实现长远发展,势必需要进入资本市场,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并非易事,上市公司对于财务数据、报表的审计要求极高,特别是对于营业收入、利润等的要求,因此,为了提升知名度,获得足够的融资,促进企业发展,势必需要对报表加以粉饰,实现指标要求,取得足够的收益。

(三)片面追求业绩而开展盈余管理

就管理层而言,其薪金约20%都同业绩考核挂钩,加之公司也会为管理层设定相应的指标上限,如果管理层达到,将会获取更丰厚的物质奖励,如此将会极大地刺激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但也导致管理层为提升自我报酬而加强盈余管理。

(四)利用营业外收入开展盈余管理

文化产业起步晚,因而很多上市公司业绩并不理想,存在大量债务,但为了实现发展,其不会将不良信息显示在报表上,因而更倾向于采用“营业外收入”科目,实现盈余管理。

(五)利用关联方交易实现盈余管理

关联方交易是一种十分独特的交易方式。就制度经济学视角出发,较独立交易而言,关联方交易的信息、监督、管理成本小,交易成本少,因而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就法律视角而言,关联方交易法律上平等,但实质不平等,存在滥用对公司控制权之嫌,交易活动违背等价有偿原则,危害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由于股权结构较为复杂,因而关联方很多,为此,关联方交易也成为其开展盈余管理的基本手段。

三、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策

(一)利用博弈论,加强盈余管理治理

在盈余管理治理中借鉴博弈论的思想具有重大意义,企业会计法准则和相关法律的规定是一种协议,这种协议是在国家财政、税务部门和公司管理层、高级治理层之间达成的。在实际状况下,为了追求各自的最大化利益,国家有关部门与企业会做出有悖于协议的行为和动机。会计准则原本是基于大众的利益角度制定的,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人民大众的利益,企业应当遵守协议的规定, 即使会损失一定的利益。双方都不会去破坏约定的协议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因此,加强盈余管理的关键在于防范,只有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博弈论思想,透彻领悟其中的核心理念。

(二)从监管角度,加强盈余管理治理

对于盈余管理而言,必须注重加强监管力度。具体而言,应包括如下方面:政府、社会、内部监管。一方面,政府应加强上市公司贷款、股票发行报告的审批,特别要加强事前监督,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样等方法对其进行公开会计报告审计、监察;另一方面,加强社会监督,明确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满足形式方面的独立性,使其都能实现实质上的独立,通过会计师审计保障上市公司不存在重大错报、虚假等不良行为,保障其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此外,企业内部应加强监督,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五大要素”进行细化、分解,加强环境控制、风险评估、信息沟通、职责分离。

(三)构建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

就上市企业而言,其业绩计量指标包括财务、非财务两大类指标。前者包括基于盈利、基于剩余收益、基于经济增加值的计量方法。其中,基于剩余收益的计量方法考虑到了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同股东财富增加目标的一致性,而基于经济增加值的计量方法不单纯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还属于一种十分全面的财务管理与激励框架。对于非财务计量而言,包括市场占有率、质量与服务、生产力、创新、员工培训等,这种计量手段更直接,具有长期性。就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而言,必须从盈余管理防范、治理角度出发,选择科学的计量方式,同时兼顾业绩的合理衡量,这是最为关键的。

盈余管理行为是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共性问题,普遍存在的多样化管理措施,明确化管理动机,复杂化管理手段。虽然新的会计准则抑制了一部分盈余管理行为的进行,但在文化产业上司公司中这种抑制现象并不明显。我国当前正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针对上述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理,进而达到最终的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胜冰,刘婧.中国文化产业内涵式发展不足成因探析[J].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12).

[2]蒋瑜峰,袁建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统计与决策, 2010, (20).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文化产业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