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胃消滞丸治疗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的临床研究

2022-05-30鱼长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4期

鱼长银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采用调胃消滞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 4月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左氧氟沙星,研究组患者加用调胃消滞丸,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及治疗有效率对比发现,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及治疗有效率均较优,对照组相比较差,组间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腹痛、腹泻、呕吐及发热消失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均较短,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10/4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发现(P<0.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为95.24% (40/42);对照组治疗总满意率为71.43%(30/42),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对比发现(P<0.05),实验组较高,对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患者采用调胃消滞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调胃消滞丸;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

【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4-0026-04

急性胃肠炎属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胃黏膜等区域产生急性炎症,致病原因与化学物质、毒素、细菌、病毒等有关,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腹痛、呕吐、恶心等。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如未能有效治疗可诱发电解质紊乱、脱水,部分病情危重患者合并败血症、肠穿孔等疾病[1],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整体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但是多数患者在出院后仍然会再次发病,出现病情反复 [2]。随着中医对于本病研究,相关学者指出,在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的治疗上,可采取调胃消滞丸协同西医治疗达的方案。本次研究中,我院特选取急性胃肠炎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其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究调胃消滞丸治疗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具体详细研究情况见下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9年 4月至2020年 4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胃肠炎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42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1~67(37.67± 5.61)岁;病程3~11(6.52± 1.38)h。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2~66(37.59±5.82)岁;病程5~10(6.63± 1.39)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组间无差异(P>0.05)。

入选标准:(1)均符合临床对急性肠胃炎的诊断要求;(2)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3) 临床资料均完整;(4)均没有精神类疾病,且意识比较清醒;(5)年龄均在21周岁以上。

纳入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重大器官性疾病;(2) 精神类疾病;(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4)治疗依从性较差;(5)恶性肿瘤性疾病。

1.2  方法

入院后,医师结合患者脱水性质及脱水程度静脉滴注碳酸氢钠、钾、氯、钠盐,如患者发热需肌肉注射安痛定或采用物理降温等方式,配合采取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患者每日用药次数为3 次,每次用量为0.3 g。研究组患者则在此治疗之上中加用调胃消滞丸,每日口服2 次,每次用量为2.2 g。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3 天,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1.3  评价标准

(1)评估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评估标准以临床症状为主。显效评价标准为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腹痛、停止和呕吐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状态良好;有效评价标准为治疗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其精神状态还可以;无效为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没有任何好转,乃至有增重迹象。治疗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本组例数×100%。

(2)评估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得分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观察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主要有腹痛、腹泻、呕吐、发热。

(3)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治疗满意度:应用我院护理部提供急性胃肠炎患者护理满意率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本问卷的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其分值范围分别为85~100分、75~84分、60~74分,59分及以下,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般满意)/本组例数×100.00%。

(4)观察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使用本院自制的急性胃腸炎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 (%)]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行 t 检验。以 P<0.05说明数据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研究组42例患者中,无效的患者有2 例,有效的患者有9 例,显效的患者有31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中,无效的患者有9 例,有效的患者有10例,显效的患者有2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8.67%(33/42)。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为(1.33±0.58)分,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为(2.47±0.69)分。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治疗有效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研究组患者腹痛、腹泻、呕吐及发热消失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均较短,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42例患者中,皮疹和心悸均没有出现,出现发热和口干各1 例,发生率为4.76%(2/42);对照组42例患者中,出现皮疹2例,出现发热3 例,出现口干3例,出现心悸2 例,发生率为23.81%(10/42)。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见表3。

2.4  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度

研究组中,不满意的患者有2 例,一般满意的患者有10例,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0例,非常满意的患者有 10例,总满意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中,不满意的患者有12例,一般满意的患者有10例,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0例,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0例,总满意率为 71.43%(30/42)。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对比发现,实验组较高,对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见表4。

2.5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急性胃肠炎属临床常见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为胃肠道黏膜组织,致病原因为暴饮暴食、饮食不洁、毒素及细菌感染等。本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不同消化道症状,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快,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诱发败血症或休克[3-5]。急性胃肠炎以夏秋季节发病较多,且起病较急,且疾病发展较快,很多患者因此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机体健康情况也受到了影响,出现较多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会导致电解质混乱、脱水,乃至肠穿孔等,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并无统一治疗方案,因此在治疗效果上也并不统一,治疗方案的确定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

针对急性胃肠炎临床治疗急性肠胃炎的常规方案为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平衡、补液、抗感染、保护胃黏膜等。左氧氟沙星属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较强,用药后可抑制细菌DNA 合成及复制,达到杀菌效果。但是目前临床常规治疗方案效果仍有改进空间,尤其在反复发作这一情况上,需要进一步改善[6-8]。

中医在对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研究时将其归纳于胃脘痛、泄泻和伤食范围内疾病。其主要致病原因为脾胃失和、中焦阻滞、内停水湿等,患者临床表现为大便溏泻及胃脘胀满等,治疗应以健脾、化湿、消食为主。调胃消滞丸属纯中药组方,主要成分包括川芎、苍术、木香、半夏、草果、陈皮、紫苏子、豆蔻、砂仁、茯苓、前胡、防风、香附、枳壳、神曲、羌活、厚朴等。组方中陈皮、神曲、砂仁、厚朴等具有消食开胃、化湿健脾之功效,可显著改善患者消化不良及食滞内伤等症状,属组方中君药。苍术、豆蔻、草果、半夏等能够健脾燥湿,香附、木香、枳壳等能够消滞行气,燥湿理气,止呕和胃,属组方中臣药[9-11]。川芎可活血行气,羌活及防风可散寒、化湿、祛风,茯苓可渗湿利水,紫苏子可解表散寒,属组方中佐药,甘草的作者用则为协调各个中药,保证所有药物能够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后,有效的改善了患者脘腹胀满、脾湿的情况。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讲,调胃消滞丸可调节胃液 pH 值,改善胃蛋白酶活性,增强胃动力,加速胃排空,减少胃液分泌量,加速胃排空,显著改善胃肠功能,纯中药制剂治疗安全性较高,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调胃消滞丸和左氧氟沙星的联合应用中,不仅达到了消炎效果,同时还提高了起效速度,延长作用时间,消食化湿,改善胃肠功能,加速胃排空,有助于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12-14]。本次研究结果也发现,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高达95.24%(40/42),而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只有78.67%(33/42),说明研究组治疗方法存在明显优势。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研究组腹痛、腹泻、呕吐及发热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由此能够看出调胃消滞丸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而对照组发生率为23.81%,由此能够看出,调胃消滞丸的安全性较高。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说明该药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中医症候;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不难看出,调胃消滞丸治疗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综上所述,在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患者治疗中,采用调胃消滞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不良反應较少,安全指数较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闵丹丹. 西咪替丁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 1):97-99.

[2]Wang XG,Hou L. Effect of smectite powder combinedwith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on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and its influence o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J]. Journ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2019,16( 5):113-116.

[3]尼样卓玛. 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地衣芽孢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 79):108-109.

[4]朱凯,叶小雪,黄适. 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 4):785-787.

[5]Liang D,Zhao XF. Efficacy of compound 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tablets combined with Omeprazole enteric- coated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enterocolitis and its e?ect on Apache III score [J]. Clinical Medicine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8,3( 33):33-34.

[6]朱云党,朱春枝. 探析霍香正气丸在治疗急性肠胃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9):148.

[7] Lan L,Zhuo Y,Yan YF,et al.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service concept in clin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gastroenteritis[J].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2021,37(35):2758-2762.

[8] 梅娟娟 .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32):80-82.

[9] 石榜瑛,孙曦 . 阿莫西林联合替硝唑用于急性肠胃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评价 [J]. 养生大世界,2021(15):269.

[10] 王刚 . 调胃消滞丸治疗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的临床研究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173,175.

[11] 刘贺,申建中 . 诺氟沙星联合加味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 [J]. 中国民康医学,2017(29):81-82.

[12] 李延平,徐立忠 . 诺氟沙星联合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胃肠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3):189-190.

[13] 李晓蕾 . 霍香正气汤加减联合中药神阙穴贴敷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 [J]. 健康必读,2020(32):155.

(收稿日期: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