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与乐的默契

2022-05-30张一鸣

艺术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

摘要:《二十四诗品》中的纤秾一品通过对不同风格的意象组合形成的复调意象的运用,形成一种浓淡相谐的诗歌美学风格,贯穿于中华美学中和精神,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表现方式。纤秾品类的诗词影响着诗歌及其他艺术领域的意象创作,尤其是意象书写的复调性,或者说对复调意象的运用显现出纤秾这一风格的独特美感。分析复调意象的生成机制和用意象呈现立体化审美意境、用意象融合流动的情感变迁以及内蕴中和之精神三个层次的美感,既可以对优秀古典美学范畴之一的纤秾进行深入总结,又可以为当今艺术创造中的意象构造提供灵感与思路。基于此,文章对复调性在纤秾风格诗意象中的运用加以研究。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纤秾;复调意象;中和之美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6-0-03

意象的表现在当今艺术创造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日渐显著以及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文学、绘画、建筑等多个艺术领域对意象的运用不再是单一的模式。中国传统优秀诗歌对多种意象和谐并存的写作方式十分推重,在同一作品中相融相谐的多种意象可视为复调意象,对这种创作方法进行哲学提炼与美学总结的是“纤秾”。纤秾的说法出自《二十四诗品》,有着深厚的儒家“中和”哲学思想基础,同时也与一些国外文学创作理论,如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和狄尔泰表达理论不谋而合。纤秾风格对意象的创作、组合方法,对文艺作品的创作也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发,主要体现在意象创造及其呈现方式上,尤其是对复调意象的运用,为当今艺术创造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启示创作者通过增强观察生活意识,丰富意象创作的素材和思想内涵。

1 诗乐艺术共通的意象创作方式——复调性

“复调意象”这一理论的界定并非简单的乐理“借喻”式的概念敲定,一方面须明确字面意义的由来,即音乐理论中的“复调”,另一方面则要从艺术创作方面找寻相似的创作思路并进行阐释。音乐中的复调指两段或多段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在诗歌里,和而不同的意象组合营造出富有层次感的、立体化的审美意境,这便是纤秾风格的追求。

正如交响曲中的不同声部、不同器乐,它们都围绕主旋律展开,形成唱和、对答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形容的比喻关系。復调意象是一个“整”的关系,意象并置或意象叠加中的不同意象是一个又一个“一”的关系。前者意象分割或替换会破坏既成的意境,后者意象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可以替换。如《赠别二首》中,豆蔻可以换成别的相似意象,如换成同样鲜艳而娇嫩的花的形象,也能用来形容少女的脸庞。当然,在实际的诗歌创作中,作者的偏好与写作风格仍会影响意象的选择。简言之,复调意象有意凸显意象间的对话关系,是一种意象组合方式,体现了强调意象间“一唱一和”的创作原则,有别于其余易混淆概念字面化概括意象陈列方式和意象数量之多。

提到复调意象的运用,不得不将纤秾风格诗歌作品作为范本。纤秾诗风代表人物温庭筠擅用复调意象,如写佳人春日黄昏纵马散步时所见所感的《春日野行》,全篇五个意象,如烟的莎草、花粉黯淡的蝶翎、夕阳中飞翔的乌鸦、不解人心的柳树、萦绕着愁绪的小山,它们互相映衬,都仿佛在诉说着佳人因相思而生的哀怨之情,表达着凄苦这一核心主题。意象的组合既有华丽的画面感,又以佳人愁情作为点缀,因此意味深长。另一佳作《菩萨蛮》表达了深之入骨的相思之情。女子苦于相思,连周围的风物都如怨如诉。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声色结合加重离别的氛围。“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优美的环境、富丽的陈设也无法慰藉女子心中的哀伤,“泪”字暗示了她内心的苦闷。落花、子规、绿窗也都是痛苦情怀的写照。词中呈现的每个意象仿佛在对话,一边是忧伤情怀,一边是富丽堂皇,对比之下伤感情绪得到凸显。

杜牧的《江南春》,当属纤秾风格的佳作。寥寥四句,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与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相交织。阳春时节,广袤的江南大地春光无限好,黄莺唱着春的适意,春叶绿了江南岸,春花红了三月城。山间的小桥流水人家燃起缕缕炊烟,街道的酒肆迎来送往热闹无比。繁华的江南因“千里”二字增色不少。前两句的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皆是描绘晴天的景象,而后两句,视线远端的亭台楼阁却沐浴在春日里如幕的烟雨中,迷蒙的烟雨给本就庄严而深邃的佛寺景观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朦胧烟雨与明朗春日相映,丰富了江南春景的色调,历史悠久的建筑引人遐想无限。这样“曲径通幽”的写法,营造了纤秀绰约的意境,使前两句繁复丰茂的春景得以调和,两种对比强烈、风格迥异的景象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显出纤秾风格,诗人笔下的江南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具有立体感。《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艺术中超越时空、淡泊洒脱的审美观,蕴含禅宗“顿悟”思想,多表现怀远、写意诗情。

概括而言,纤秾呈现出一种“立体化审美”,这是一种多元化、流动的美。杜夫海纳在《美学与哲学》中写道,“意义产生在人与世界相遇的时刻”[1]。诗歌通过复调意象呈现出世界的面貌,诗人此时此刻的审美感受得以具象化,赋予了诗歌更深刻的意义。

2 复调意象的多层次审美内涵

从对纤秾这一品以及相关诗歌的分析来看,它们使用复调意象造就的独特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呈现诗人的时空意识、深化诗歌的情感内蕴以及反映“致中和”的审美取向。

复调意象注重对时空的构造。“我们首先植入的是美学的规定:空间和时间的直觉形式。唯有在时空的内部,客体才会被呈现在我们面前。”[2]时空是万物存在的视域与前提,而意象正是这时空视域中自然呈现、自我展开、完美自足的“艺术世界”[3]。纤秾诗境呈现了一种多维度的布局,采用形象比拟的手法,呈现出小河流水闪耀着粼粼波光,生机勃勃的春色尽收眼底的画面。幽深曲折的山谷里,美人的身影时隐时现。一簇簇桃花于枝头绽放,小河边的景象生机勃勃。弯曲的小路随着柳树的绿荫延伸,时不时传来黄莺的声声啼鸣。画面有声有色,有物有人,其丰富多彩的程度不必多说,自然而然地让人体会到了什么是和谐相融。从布局来看,空间上,镜头聚焦于小河边、山谷里;时间上,美人的路过、流水以及黄莺的啼鸣,这些动态画面暗示了时间的流动。

复调意象注重呈现情感的流动变化性,由此向读者展现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体验,读者“畅游”诗中的意境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情感上的共鸣刺激美的一大本质,即爱的产生,对同一对象的喜爱成为审美共通性在鉴赏复调意象造就的意境时得以成立的桥梁。除此之外,诗中情感的波澜起伏、流动变化也是纤秾风格的一大特点。崔护《题都城南庄》中,描写了与一名幽居在桃花掩映的小院中的美貌女子邂逅的故事。从去年初遇的喜悦,到今年怅然若失的感情变化,连接起两种不同的场面。一是桃花与少女相合:春风里,少女动人的面容与鲜艳欲滴的桃花交相辉映,秾丽的桃花愈发映衬出少女的姣好面庞。二是桃花与少女相离:时过境迁,诗人再次拜访小舍,桃花依旧开得灿烂,却不见美丽少女的身影。“人面”和“桃花”这对复调意象贯穿全诗,把诗人感情的变化细致地表现了出来。诗中出现的春风、桃花和出现又消失的美人等意象,契合了纤秾这一诗品中展示的“蓬蓬远春”“碧桃满树”“时见美人”的境界。

在中国古诗论中,“象”分为形象、意象。形象更为直观,就其本身来看,即具有感染力;意象则是由现实生活中实有的物象出之,而这些物象的出现,不是“让人只就它本身来看,而更多地使人想起一种本来外在于它的内容和意义”[4]。语言文字只是工具,并不是目的。正如庄子所言,“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诗的语言中,情感表达重于意义表达。在诗歌所用语言的字面意义上,各个语词之间意义的相互辐射渗透,构成了诗作品的物象空间。物象空间与主体意志的结合,产生了超越语言物象的意义,这就是字面意义所对应的艺术空间,即诗的超语言意义——言外之意。正如崔护并未在诗中直言怅然与思念,却字字都让人产生惋惜的情感共鸣。

“象下之意,即客观外物的描写中寄托隐含的诗人的主观情志。”[5]诗歌赏析不只是对辞藻优美与否或韵律合辙与否的浅表性评判,更应以“景语”能否揭示“情语”作为诗歌创作手法和意象运用水平的衡量标准。谈及以意象构造情感世界,中国古典诗词百花齐放,若单论情感的丰富性与细腻性,善用凄美意象的诗人温庭筠首屈一指。《春日野行》中的落日意象与蝴蝶、乌鸦这两个有凄凉之感意象的组合,构成了对生命流逝的感叹。如果说王维笔下的落日映出大漠之壮丽,意境中充斥着阳刚之美,那么温庭筠笔下的落日则讲述着凄美的故事,诉说着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沉思。由此看来,意象的内涵本身就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解读,其用以表达何种感情,取决于作者用怎样的意象组合来奠定情感基调。“复调”不是情感导向差异巨大的意象的杂糅,而是不同意象以一种若即若离、缺一不可的关系对诗歌内容进行充实,完成传达诗人心境的任务。

复调意象所体现的美感与中华美学精神中的“中和”二字息息相關。中和的哲学思维强调事物之间的平衡,矛盾之间的对立统一。君子和而不同,中和并不追求事物之间的重复与相似,而是鼓励和谐,追求的目标是达到圆融和谐境界的一致性,而不是给事物戴上必须步调一致的枷锁。正如不同意象之间的一唱一和,明晰了国人骨子里对“圆”这一境界的追求,甚至包含了全人类对事物和谐发展状态的期盼。纤秾二字的本意与作为诗品的词有一定区别,但其内在意义一脉相承。这一诗品包含着以儒家中和思想、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为代表的哲学内涵,显现了对立统一的智慧和狄尔泰主客体融合体验观的哲学思想。儒家哲学偏爱温柔敦厚的性质,追求中庸之道,中和正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再“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儒家哲学体系中,“致中和”造就了各得其所的天地万物达到和谐境界,这与先哲们自古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相契合。

3 复调型艺术思维的启示

复调型艺术思维对作家理解世界的程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意象创作得心应手的诗人必定对生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感悟。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名的“美是生活”定义所提倡的那样,艺术和现实绝不是割裂开的。越是深入理解艺术和生活有着紧密交织关系这一道理的创作者,越能创造出富有魅力的文艺作品。复调意象的精妙就在于将丰富的生活脚本高效地加以组合,精确表达作者旨趣。正如纤秾的境界远不止停留于事物表面的富丽或秀雅,它还讲究艺术境界的创造与生活的关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中的“之”,指代上述几句所描写的生活境界。生活中这些“纤秾”的景象,越是深入观察,得到的认识就越趋近真实。推及艺术境界的构思与创造,应将观察生活作为第一要务。纤秾的含义与范畴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但不能否认是,它在各个时期都有相当重要的审美意义。在美学意义上,应当把握其最核心的要义以及最深邃的哲学思想,即和谐与对立统一。将这一原则运用于当今各门类艺术创造中,仍具有相当高的实践价值。不论何种艺术,都离不开意境的塑造,而纤秾正好为意境的塑造提供了一套可参考的方法论。

与此同时,纤秾诗品和复调型艺术思维也在提醒着世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体悟、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才是作品创作最根本的源泉所在,纤秾诗品强调对生活的观察。事实上,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不仅在于对生活是否有细致入微的感受上,更在于能否贴切表达。哲学家狄尔泰认为,表达能够起到将人类内在精神体验外在符号化并保存下来的作用。表达拓展了人与人交流的维度,突破了时空局限,连接古今,交流活动从空间之维内展开进化到时间之维内的关联,“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正是这种理论的中国古代诗歌视角的阐释。表达“如将不尽”,就要“与古为新”,这正是“意”与“境”的融合无间。李德裕在《文章论》中解释此句为:“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景常新。”这和上述“表达”理论有着一致的观点,即对表达形式多样化的追求。“表达”使个体的感性经验与世界相贯通,使人的全部历史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展现。

4 结语

通过对纤秾诗品的解读,可以得出复调意象具有时空、情感以及深厚哲学内涵的多层次美感。注重意象复调性的诗歌大有所在,其类别远远超越了温庭筠等纤秾风格诗人的代表诗作,甚至在西方古代、现当代诗歌中都有类似的范本。对这类意象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将作家创作时、读者阅读时的美感体验具象化,丰富意象理论分支,为当今艺术创造提供一个具体而实际的鉴赏标准。复调意象概念本身的理论性还有待扩充,必须进一步挖掘古诗词史料,联系当今诗歌和各门类艺术创造,倡导丰富而正向的审美价值取向,这样才能发挥这一概念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孙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50.

[2] 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6.

[3] 初娇娇.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的时空问题初探[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94.

[4] 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10.

[5] 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4:25.

作者简介:张一鸣(1998—),女,湖北襄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学原理与文艺批评。

猜你喜欢

二十四诗品
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谈“自然”范畴的内涵及其意义
《二十四诗品》集句联
《二十四诗品》集句联
《二十四诗品》集句联
《二十四诗品》集句联
谈《二十四诗品》“纤秾”的隐含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内涵
《二十四诗品·自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