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改造继电器控制系统“四步法”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2022-05-30郑丽红
郑丽红
摘 要: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中职维修电工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近年来,笔者在进行PLC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PLC改造继电器控制系统存在不理解、不会做、不会接等问题。为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四步法”,即析、绘、写、验四步,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PLC改造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方法。
关键词:PLC 继电器控制 教学法
PLC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通用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具有可靠性高、柔性好、编程灵活、开发周期短以及故障自诊断等特点,特别适合应用于机床的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PLC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是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PLC日益广泛应用的形势,近几年,许多职业学校都开设了PLC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地位不言而喻,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PLC相关专业知识和提高操作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PLC改造继电器控制线路课程存在的问题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PLC课程一般在学生完成电力拖动课程的学习之后开设。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是中高职一体化班,班级入学平均分排在年级榜首,学生的课堂纪律较好,班级学习氛围也较浓厚。但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学生在处理继电器控制线路上想法单一、逻辑分析存在缺陷等。
(一)學生的依赖性强,独立分析能力弱
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听讲都能明白,但在独立进行操作时,能够正确完成的比例不足40%,更多的学生依赖于教师“带着做、领着做”。
(二)学生的兴趣浓,但已有知识储备不足
PLC课程是在电力拖动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对于原有知识储备有一定要求,特别是关于相关电器元件符号、电路控制原理以及实现的功能等内容。在课堂伊始,笔者调查发现,有88%的学生表示对PLC学习有兴趣。但当提及学习该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知识时,发现一些学生信心明显不足了。
(三)学生的想法多,但实践操作效果欠佳
学生在进行继电器控制线路改造时,常常用直译法进行PLC梯形图的设计。以正反转继电器控制线路为例,要学生利用PLC对继电器控制线路进行改造,他们会直接把原线路旋转90°,然后更改触点符号,便得出了PLC梯形图。也就是说,学生认为PLC改造继电器控制线路只要改变方向、改变符号即可。采用这种直译法进行操作,在简单线路(点动、自锁等)中是可以实现线路改造目标的,但在较为复杂的电路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不能采用直译法,设计过程应更加规范。
二、运用“四步法”改造继电器控制线路的具体实施步骤
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存在的困惑,笔者设计了析、绘、写、验四个步骤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学习PLC改造继电器控制线路时有据可循,将知识化整为零,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夯实知识基础,切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在具体实施步骤中,“析”是为了提升学生对原理的理解,“绘”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外围接线,“写”是为了促进学生理解逻辑关系并且向PLC逻辑转化,“验”是为了让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再次巩固继电器控制知识,达到知识的融合与补充。
(一)析——分析原理,明确要求
这一步是进行PLC设计的基础,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继电器控制知识,让学生全面、清楚地了解继电器控制系统中的指令器件(如按钮、行程开关等)与执行器件(如继电器、接触器等)所完成的动作及完成动作的顺序,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以正反转继电器控制线路为例,分析该线路的工作原理。正反转继电器控制线路中电动机M的正反转控制是由交流接触器KM1和KM2来完成的。正转启动由SB1发出信号控制,反转信号由SB2发出信号控制。按下SB1,KM1线圈得电且常开触点闭合自锁,M电动机连续正转。而KM1常闭触点断开,对反向控制进行联锁。按下SB3,线路失电而停止工作。反转控制也是如此,即按下SB1,KM1线圈得电(KM2线圈不能得电),电动机M连续正转;按下SB2,KM2线圈得电(KM1线圈不能得电),电动机M连续反转;按下SB3,电动机停止运转。
在完成分析的基础上,也就明确了相关的控制要求,就可以开始实施第一步——分析编写I/O地址分配表了。一般来说,继电器控制系统的输入元件有按钮、指令开关、限位开关、传感器等,而输出元件有继电器、接触器等。当然,I/O址的分配因人而异,可以有不同的分配结果,这并不影响控制功能的实现。
(二)绘——确定类型,绘接线图
由于实训场所PLC类型已经固定,因此选择PLC类型这一环节可以省略。当然,让学生简单了解PLC的硬件结构是必要的。比如,PLC的输入继电器的符号、接线端子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根据上述分析的I/O地址分配表画出PLC的外围接线图。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常闭触点(如SB3)提供的输入信号处理上,最好是按设备全部为常开进行设计,以免出错。建议尽可能用输入设备常开触点与PLC输入端连接,如果某些信号能用常闭输入时,可先按输入设备为常开来设计,然后将梯形图中对应的输入继电器取反(常开改成常闭、常闭改成常开)处理。
在输入信号的确定中,学生都能够正确选择SB1和SB2中按钮的类型(即常开按钮),但对于SB3这个停止按钮,学生在选择时却出现了困难。由于PLC实训设备上只提供了常开按钮,但继电器控制线路中的SB3是一个常闭按钮。如果选择常开按钮的话,PLC程序中X3的触点如何进行修正是个难点。针对此难点教师通过PLC的输入继电器结构示意图进行讲解,并通过实践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通过理论铺垫和实践验证,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此知识点。具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学生就可以较顺利地画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外围接线图了。
(三)写——观察电路,写表达式
这个步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学生必须要了解并较好地掌握串联、并联的相关知识,如串联、并联的表达式等,才能顺利、正确地写出逻辑表达式,为绘制PLC梯形图打下坚实基础。以正反转继电器控制电路为例,表达式的左边是线圈,右边是各触点之间的关系,即“线圈=各触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可以得到KM1、KM2两个表达式,并将其转换为PLC表达式。
此步骤是四步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如果此步骤的逻辑表达式不正确,将影响到PLC表达式的正确性,从而影响后续梯形图的绘制,最终影响正确控制功能的实现。
在此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第一,不能正确理解逻辑表达式左右两边表示的含义,将线圈与触点混淆。第二,知道电路中触点的串并联,但是用逻辑法表示的时候会出现错误,即串联是用逻辑乘(“·”)表示,而并联是用逻辑加(“+”)表示,一旦弄错,控制功能会完全不同。第三,对于控制线路图中公共区域部分的元器件容易漏写。因此,在四步法教学伊始,应向学生强调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加强检查,避免后续类似问题的发生。
(四)验——绘梯形图,验证结果
在明确地得出了表达式后,绘制PLC梯形图就不难了,但是必须要遵循作图原则。如左母线只能直接接各类继电器的触点,右母线只能直接接各类继电器的线圈(不含输入继电器线圈),梯形图应该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画等,这些都是画出规范、合理梯形图的基本原则。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就可以对应逻辑表达式画出梯形图。此外,通过PLC的实训设备,利用GX编程软件绘制梯形图,避免了直译法中出现的语言逻辑问题,同时,与前面的析、绘、写步骤相结合,最终验证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的进程,达到PLC改造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效果。
三、PLC改造继电器控制系统“四步法”教学取得的效果
采用“四步法”教学可以改造比较复杂的继电器控制系统,能够快捷、准确地设计出PLC的梯形图。“四步法”简单、易学,针对性地解决了PLC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幾个方面。
第一,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知识掌握更扎实。通过析、写环节,巩固了学生以往所学的电气控制相关知识,弥补了原有知识(继电控制原理分析、逻辑关系表述)的断层。
第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习惯。通过“四步法”教学,学生能在掌握此方法后独立进行功能分析,绘制外围接线图,写出正确的逻辑表达式,最终完成PLC程序的编写,实现正确的控制功能。
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分析并验证有效的继电器控制线路改造方法,提升了学习成就感。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只有将教与学有机结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让教师的教学获得实效,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3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常斗南.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林春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罗庚兴.浅谈用PLC改造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方法[J].煤矿机械,2006,27(7).
(作者单位:平湖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