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传统文化报道的框架性研究

2022-05-30刘暄刘鸣筝张汇川

出版广角 2022年15期
关键词:层面框架中华

刘暄 刘鸣筝 张汇川

【摘要】为了探究主流媒体微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的聚焦点,文章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框架理论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宏观层面报道主题呈多元化,多集中于国家层面和学生群体;中观层面报道以人物视角构建叙事;微观层面报道话语表达多采用清新活泼的网络用语,贴近年轻群体,有利于提升微博用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关  键  词】框架理论;人民日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数据挖掘

【作者单位】刘暄,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鸣筝,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汇川,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贵州省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路径研究”(21GZGX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15.0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1]。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离不开媒体的支持,除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

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更突出用户和平台之间的双向互动,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微博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受众广等特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场域。

近十年来,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纷纷开通微博账号,通过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社交媒体平台传递主流声音,凝聚网络用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基于此,分析主流媒体微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的聚焦点,有助于把握新媒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报道方向,从而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

新媒体时代,微博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社交媒体之一,充分发挥其新媒体叙事优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贡献力量。自2011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分别被写进规划、报告等重要文件,随着国家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微博等民间舆论场的相关信息出现跨越式增长[2]。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现有文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时间方面,从2012年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主题方面,涵盖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分布方面,较多集中在文化和教育两大类,其中教育学科多涉及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微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主要涉及艺术、體育、文物、节气、服饰等方面,传播主体主要集中在对文化类节目官方微博和博物馆官方微博的探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大数据分析、质性分析、内容分析等,因此,本研究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新媒体平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框架”概念最早源自美国人类学家格雷戈·贝特森,欧文·戈夫曼将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1978年,盖伊·塔奇曼将“框架”一词引入传播学领域,认为“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框限部分事实,‘选择部分事实以及主观地‘重组这些社会事实的过程”[3]。在中国,较早对框架理论进行研究的是学者臧国仁,他在《新闻报道与真实建构:新闻建构理论的观点》中指出,新闻框架至少包含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内容,高层次主要指中心主旨立意,中层次指描述事件的来龙去脉,低层次指在具体行文中的遣词造句等[4]。近年来,部分研究开始通过框架理论关注微博中的新闻报道,研究内容涵盖犯罪新闻、灾难新闻、体育新闻等,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闻报道的探究相对缺乏。因此,本研究从框架理论视角出发,对微博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展开多维度分析,梳理其聚焦点。

二、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报道呈现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官方主流媒体,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2012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在新浪网开通官方微博并发布第一条微博,在新浪微博媒体矩阵势力榜中多次排名首位。本研究借助Python大数据挖掘技术,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数据来源,对2013年至2021年微博内容以关键词搜索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采集时间为2022年4月18—24日。

1.词频分析

词频分析是基于Python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抓取和分析文本中出现的高频词,聚焦文本内容的热点和趋势,具有系统性和客观性,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科类多个学科的内容分析过程。为了提高词频的检索效率,搜索关键词应选取简洁的能代表文本主题或者中心思想的专业词语或词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创新起到有力助推作用,因此,以“中华文化”和“传统文化”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能够全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经过检索,本研究共获得微博文本数量229条,除去原始数据中的22条重复内容,最终获得微博文本207条。笔者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相关的词频进行了统计,具体见表1。

2.主题划分

已有学者基于LDA主题模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做过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文档主题生成模型,LDA主题模型可以展示单个主题下相关词项的集合及概率,排除主观因素对研究的影响,有效深入挖掘大量文本数据[5]。但LDA主题模型的主题数目并不固定,需要在训练模型的过程中反复调参,以确定最优的主题模型。本研究通过多次调参后,获得主题词、主题词概率以及每个主题所占总文本的权重,并依据主题词及其出现的频率概括出主题描述,见表2。从表2可知, “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占比最大,其次是“全国两会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基于框架理论的分析

本研究以臧国仁对新闻框架三个层次的划分为研究切入点,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宏观层面主题框架、中观层面叙事框架、微观层面表达框架三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进行分析。

1.宏观层面主题框架

从表2可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报道可描述为三个主题,其中“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占比最大,由此可见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多集中于学生方面。结合表1和表2分析可知,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包括历史、诗词、书法、国学等。分析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文本内容,学生主体涵盖从小学生到大学生,课程包括文化课和兴趣课,如《语文版中小学教材:替换40%课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比重》博文。主题1和主题3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如2018年3月8日发布的《习近平: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博文,主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基层教育工作者代表发言后,指出“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要多讲传统文化”。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考察调研中,都提及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中观层面叙事框架

表1出现关键词“人物”,可见以人物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可以更立体地展现事件经过,更鲜活地还原新闻事件。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选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人物趣事,用文字或视频展现平凡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进而引发微博用户的共情。经过梳理发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文本中涉及相关的人物趣事博文共30篇,占微博总数的14%左右。其中,点赞量过万的共15篇,点赞量过10万的2篇,最高点赞量达90多万。以平凡人物的视角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能够拉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微博用户的距离。这种贴近人们生活的选题更容易引发共情,打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人们的刻板印象,激发用户分享和转发的兴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二次传播。

3. 微观层面表达框架

恩特曼认为“框架包含选择和突出”,新聞文本通过使用特定的词语或短语形成特定的语境之间的参考,选择特定的照片或影片将某些例子作为典型的方式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6]。为了保证信息接收的完整性,在微观层面上,话语的表达会直接影响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认知,也会受到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影响和制约。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巧妙使用网络流行语如“燃!”“汉服控!”“别人家的学校”“皮一下很开心?”等来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以打破传统媒体严肃刻板的印象,拉近与青年用户的距离,吸引更多青年用户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新媒体平台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既可以聚焦国家层面,也可以围绕学生群体深入挖掘。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俗、清新、活泼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贴近学生群体。学生群体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微博等社交媒体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为此,社交媒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要符合主流价值观,引导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 王月,王莹. 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的对策研究[J]. 新闻知识,2018(9):3-5.

[3] 吴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纸新闻框架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0.

[4] 杜涛. 框中世界:媒介框架理论的起源、争议与发展[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5] 廖海涵,王日芳,关鹏. 微博舆情传播周期中不同传播者的主题挖掘与观点识别 [J].  图书情报工作,2018(19):77-85.

[6] 丹尼斯·麦奎尔.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 崔保国,李琨,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层面框架中华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WTO框架下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