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伴发症状辨识腹泻
2022-05-30李海霞常依
李海霞 常依
腹泻是儿童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见黏液、脓血,或者夹有未消化的食物。如果儿童每日3次及以上液状便,或者粪便总量大于200克,其中含水量大于80%可称为腹泻。
根据病程的长短,腹泻可以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三大类。病程≤2周称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的称为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的称为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多见于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等感染引起的肠炎或者急性出血性肠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以及毒蕈、河豚、砷、磷、铅等引起的急性中毒,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伤寒或者副伤寒,其他如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紫癜以及少数内分泌疾病。
儿童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肠道内感染。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是常见慢性腹泻的病原体。其他慢性腹泻的原因包括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乳糖不耐受、微量元素缺乏、肿瘤性疾病、免疫缺陷、营养不良等。儿童腹泻的治疗包括补液治疗、饮食治疗、补锌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遇到慢性腹泻需要完善相关检查,积极寻找导致腹泻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以及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
腹泻作为一个症状,常常会伴发其他症状,医生需要经过详细地询问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以及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才能最终得出诊断,进行正确的治疗。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腹泻伴发症状以及对应的疾病,并进行中医经验的分享。
腹泻伴发热
腹泻伴发热在临床上常见以急性感染性腹泻为主,尤其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见疾病有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者副伤寒、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克罗恩病、溃疡型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败血症等。
中医认为的发热与西医稍有不同:一指体温的升高;二指体温正常,但局部出现发热的情况,如手足心发热,常见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四种情况。发不发热取决于病邪的性质、邪气的轻重程度以及自身体质的强弱。热为阳邪,实热宜清热,虚热宜滋阴。
腹泻伴里急后重
提示病变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或者直肠,常见疾病有细菌性痢疾、结肠炎、直肠炎、直肠肿瘤等。里急后重出自《难经·第五十七难》,该书据传由扁鹊所著。书中记载:“大瘕泻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作为腹泻的伴发症状,里急后重指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痢疾典型症状之一。而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夏秋季节。
中医认为里急后重、便脓血多因儿童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或不洁引起脾胃受损,外感湿热毒邪导致肠道气滞血瘀、湿热阻滞所致。治疗上多以清热化湿、涩肠治痢为治法,常用方剂有芍药汤、白头翁汤、不换金正气散、连理汤、桃花汤等。
腹泻伴呕吐
腹泻伴呕吐多与急性胃肠炎或者消化不良有关。如果急性呕吐次数频繁,需要禁食甚至禁水。此时尽量不使用中药内服治疗,可予穴位贴敷、推拿等外治手法,或降逆止呕,或运脾化湿。
除此之外,腹泻伴呕吐要重视判断脱水的程度,及时纠正以及预防脱水,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或者静脉补液治疗。家长遇到孩子腹泻伴呕吐,在家里也可以对脱水进行简单的判断,如孩子的精神状况、小便量的多与少、泪水的多与少、眼眶的凹陷程度等,及时就诊。
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积滞”范畴,多因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或者脾胃本身虚弱,运化不及,导致食物难以消化。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不欲食,食量小,有口气,夜间翻来覆去,磨牙,小便黄,大便溏或者大便干。如感受外邪则可能出现腹泻、呕吐。如孩子出现积滞,应及时治疗,保证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运转,减少腹泻、呕吐、营养不良、身高体重增长迟缓等情况的出现。
腹泻伴消瘦或者营养不良、恶病质
多提示病变部位位于小肠,常见有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以及吸收不良综合征。除此之外,炎症性肠病如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也易引起儿童消瘦。营养不良则多见于小儿胃肠道过敏性疾病,因过敏导致机体营养吸收不足。恶病质多见于肠道恶性肿瘤。
如孩子出现腹泻伴消瘦、营养不良或者恶病质等情况,家长应当及时前往消化内科就诊,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专科治疗。在此过程中,适当配合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对于某些症状的改善、疾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腹泻伴腹部包块
腹部包块的产生多与肿瘤、炎症、畸形、囊样病变等有关。腹泻伴包块多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克罗恩病、血吸虫病性肉芽肿、肠结核等。腹部包块的检查除了常规的体格检查,多需要借助仪器,如B超、影像学检查。包块的发现也往往是突然之间、体检时发现或者疾病治疗期间被发现,所以,儿童按时体检有一定的必要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包块。
腹部包块属于中医“积证”“聚证”。积证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的病证。腹腔肿瘤、肠结核等,多属“积”之范畴。聚证是以腹中结块,或痛或胀,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的疾病,多因胃肠道的炎症、痉挛、梗阻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可以参考本病進行治疗。
腹泻伴失眠健忘
腹泻伴失眠健忘可能见于儿童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划分为四种亚型,其中一种为腹泻型,多与胃肠道动力紊乱、中枢感觉异常、内脏感觉异常,以及肠道感染、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因其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部分患儿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如焦虑、抑郁、紧张甚至是失眠健忘。
失眠健忘多属于中医内科心系疾病的症状,西医常见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中的心具有主血脉、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如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可导致心神失常,出现失眠健忘的症状。所以治疗上除了健脾运湿外,还要宁心安神。经典的方剂有归脾汤、六味地黄丸、酸枣仁汤等等。
腹泻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不仅仅提示消化系统本身的一些疾病,随着伴发症状的不同,还可涉及其他多个系统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多样。日常家长们遇到孩子腹泻应及时就诊,寻求专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