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2022-05-30王玉琴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王玉琴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审美教学,从学生方面来讲,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对学生团队意识、综合能力的提升有较强的帮助。所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的执教方式予以深入探索和研究,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9-0137-03

Analysi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ies under aesthetic education

WANG Yuqin  (The Fifth Primary School of Jingtai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aesthet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students' aesthetic awareness, and is of great help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team awareness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erefore, this require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to conduct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a variety of effective teaching form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aesthetic abil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目前,国家致力于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科学有效地推进审美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审美教育需要教师深入贯彻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更新自身的执教理念,全面提升自身的执教能力,对自身职业发展来讲也有较强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审美能力广泛应用于其生活和学习中,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积极培养和指导。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思想尚未成熟,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新鲜事物,构筑积极向上的审美思想,通过促进小学语文审美教学去实现更好的审美效果。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依托语文课堂教学,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审美教学活动,切实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事物与景物,因此,教师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审美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审美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到审美教学环节中,充分体悟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促进学生具有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能够秉承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实现学习质量和生活态度的双丰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来讲,语文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加大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认识大量的汉字和语句,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教材知识,还要具备较优秀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对形成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都知道目前国家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小学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还需要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为当前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学生的需求和要求有了全新的变化,企业在考核人才時不只是单纯地看重人才的学识能力和学历,还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思想素养。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开展后续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相关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协调发展学生的德、智、美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借助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实现学生智力的提升、品德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育,让学生看待世界的目光更加柔和美好,保障形成正确的“三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不仅是小学阶段语文科目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语文本身是一门和学生德育和思想教育联系较大的一门学科,因为语文中有较多的语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德育和价值观念的相关思想渗透到具体教学内容中,在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而且整体的教学内容不会显得过于突兀。因此,将审美教育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

2.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措施

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讲过,开展教育的时候,必须融入美,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所使用的教材中涉及的文体较多,艺术形象较为丰富,会有很多美好的诗句、佳文,在这些内容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步入佳境,需要深入的理解、学习和思考。但是受限于学生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其并不能深入了解美好的诗文、佳句,所以,这就需要小学教师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让学生深入学习、发现、感受和鉴赏美,最终有能力创造美。

(1)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具体环节中。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徜徉于美的世界而形成美的意识,在美的世界中徜徉时帮助学生不断感受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美好,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审美教育活动,创设各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教学视野,完善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本文将借助如下措施予以开展:第一,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材。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学生创造审美意境时,首先应该渗透到教材的根本内容中,全面掌握和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师只有真正、完全地了解语文教材之后,才能够更加熟练地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感受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感。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感,自身首先要做到領会其中的美感,这样才能通过教师的带动实现学生感受美感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创设美感意境,即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充分感受其中的美感,借此才能实现美感的精准展示。在进行精准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小学生对审美意识学习方面的需求。小学生年龄不同,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具体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决定。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优化现有的模式和内容。教师应该养成为学生树立审美意识的习惯,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同时对审美能力的提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对美感充分领略的基础上,充分引领学生对美的意境。小学语文教师在执教的时候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意境,通常情况下,作者希望通过简短的文字反映某种社会事实或某种感情。教师带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应该学会欣赏文章,不只是看文章表面的文字,更多的是通过文章的文字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此种形式,帮助学生触摸、观察和感受美好生活。教师借助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引领学生的思想跟随着教师一起深入理解和感受美,树立和加强审美意识。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播放音乐,让学生借助音乐的熏陶功能来营造美感。学生在课堂上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放松自我,让自己更加轻松地投入课堂学习中,音乐学习的氛围不同于紧张的学习氛围,音乐学习更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闭眼感受歌词和音乐的曲调,这种感受不同于枯燥的文字教学和语言教学。学生能够通过优美的曲调深切感受美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追求美好事物,并且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及审美观念。

(2)高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目前现代化的教学措施在各个学科中均有所运用,且取得较好的成果。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教学效果都是非常理想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迎合小学生的喜好,采用现代化的模式和思想开展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使用现代教学工具、手段,实现信息内容的丰富化,借助信息手段直观有效的展示形式去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对于任何教育来说,教育开展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产生兴趣,兴趣是一切教育开展的源头,也是教师开展教育的根本。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审美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对教师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兴趣。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念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的兴趣点不断地进行研究,可以适当地采纳学生的建议,在多媒体教学中融入学生喜欢的元素和内容,不断设计和优化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开展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对自然界美好描述的文章有很多,那么在对这些文章予以执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检索网上的相关内容,下载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歌曲、图片、视频、动画等,通过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文章所描写的物品、景色、内容有直观的感受,充分领略作者想要展示给学生的美好之情,激发学生由内而外的赞美和欣赏之情。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充分认知自然之美,这对学生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事实上,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更多的是让学生真正感受自然的美和周围生活的美,让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还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这种教学目的也能够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予以实现,而且整体的呈现效果相对理想。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编者千挑万选出来的,篇章中蕴含的美感知识非常丰富,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运用语言的精妙之处,切实实现学生激发美感意识、提升审美意识的效果。

(3)充分发挥联想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学生在认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便可以运用联想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理解语文的主要内容,深层次地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及探索欲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师则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充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时常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借助联想教学的模式和丰富的语言文字表达、依托科学有效的教学场景去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词进行联想,逐字逐句地品析内容,充分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感,进而实现良好的审美效果。比如我们在执教《山行》这篇古诗词的过程中,讲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时,其中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坐”“于”二字。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和前两句相结合,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场景:深秋之际,直达山顶的弯曲小路,山路两旁白云环绕,升起几处袅袅炊烟,几户人家在忙着做饭。看到这样的美景,作者是不是要停车驻足欣赏呢?学生经过这种意境的营造,对“停车”“枫林”这样的字词有了一定的认知,会认为作者看到满山的红枫林美景而停车,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傍晚的枫林有何种美景,能够让作者驻足长时间地观看?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作者对比二月花和枫林晚,认识到枫林的红是二月花所不能比拟的,因为其经历风霜,所以分外鲜艳。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不仅对“坐”“于”二字理解得很好,还能更深层次地感悟到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在这样氛围的烘托下,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飞涨,树立了审美意识,最终内化为审美能力。我们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措施更好地渗透审美知识,同时还需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进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具美的领悟力,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需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科学有效地渗透审美知识,借助自身不断提升的执教素养去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开展美学教学,让学生在美好的意境中感悟美、领悟美、提升美。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必须全面提升教学素养,为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美育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德兴.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教学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8(03).

[2]苏海峰.润“德”细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小学教学研究,2018(08).

[3]万飞燕.浅谈革命情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扎根[J].小学教学研究,2018(36).

[4]谢转红.探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8(08).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