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三借助”

2022-05-30吕慧琴

教育界·A 2022年16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高中地理

【摘要】地理概念是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重点内容。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概念教学要走出传统单一化的模式,借助直观图示,让概念教学形象化;借助生活事例,让概念教学生动化;借助对比分析,让概念教学深刻化。教师通过“三借助”进行地理概念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三借助

作者简介:吕慧琴(1981—),女,江苏省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地理概念的教学常常是教师忽视的部分。很多教师认为,教材已将一些地理概念介绍清楚,学生自己读读看看就可以理解。教师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主要是因为地理考试的要求。地理考试往往并不直接考查概念,久而久之,学生乃至教师都认为概念的学习并不重要。但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概念都是地理知识中最为关键的构成部分,教师对概念教学的忽视容易使学生陷入知识学习困境,难以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本质[1]。今天的高中地理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力以及地理实践力。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是基础,优先掌握地理概念。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要重视针对概念的教学,阐释清楚基本概念。

一、借助直观图示,让概念教学形象化

地理概念具有抽象化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地理概念,教师要借助直观图示进行教学,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直观化感知。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尽管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直接给学生灌输抽象的概念。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越形象,学生的学习过程才会越顺利。尤其是对于地理概念学习来说,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于直观图示,让学生的概念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形象,那么学生对这些地理概念的理解就会越深刻,从而可以夯实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呈现直观图示这种方法相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这主要是因为直观图示是具体地理学习对象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有效衔接。地理学科的学习与研究对象应当是真实的、具体的、具有地理特征的事物,这些事物高度复杂,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果借助于直观图示呈现,就可以将其中非地理的因素去除,只留下与地理相关乃至于与某一个地理概念直接相关的要素,基于这些要素的地理概念的建构就会更加顺利。总之,利用直观图示显示出来的学习对象,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既是形象的,又是能够体现地理学科特征的。

(一)借助直观图示,呈现地理概念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图示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将展示图示和口述结合起来,这样能够体现教学的直观性特点,也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的图示包括地图、图表等,引入图示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直观和生动,能够为学生创设有助于其理解地理概念的良好情境,能够直击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认识区域”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区域的概念、类别以及各自的特点,然后借助图示的方式,将不同的地貌、地形及其特征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区域的概念及其特征有直观的感知,还能让他们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示的方式呈现不同区域的降水量,以直观对比的方式展现其差异性以及干湿地区的划分等,帮助学生了解具体的区域降水划分指标。

(二)运用直观图示,绘制地理概念

图示法还包括展示绘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仍需进行对应讲解,才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认知潜藏于概念表象下的知识本质以及发展规律。图示法可以改变概念内容的抽象形式,使抽象知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还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概念的印象以及认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参与概念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需要特别强调水体分类的相关概念。对学生而言,在初步接触此类概念时,很难能够在短时间内深刻理解固态水、气态水的定义,也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差异。此时,教师便可引入图示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入图示法,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能够对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及其各自的占比有较为精准的认知。

从以上两点分析可以发现,利用直观图示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使学生加深对地理概念的印象,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例如,学生在看到雪时,就知道雪属于固态水。当然,这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内容,还要做到更灵活、更准确地应用地理知识点。因此,将图示法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之后,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借助生活事例,让概念教学生动化

地理概念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现象,地理概念是对生活现象的一种抽象与概括。因此,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事例,让概念教学生动化,更好地提升学生地理概念学习的效果。相对于前面讲的直观图示而言,借助生活事例来学习地理概念,优点在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可以与具体的生活事例形成直接的联系,更加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消化。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可以建立在真实的生活事例基础之上,此时地理概念就变得不再抽象,就具有了真实的生命力。学生在遇到这些概念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相应的生活事例,而遇到相关的生活事例时,学生又会用相应的地理概念来进行概括与描述。很显然,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生活事例与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通过地理概念去描述生活事例,通过生活事例去理解地理概念,可以使大脑中的地理概念更加生动形象,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地理概念。教师借助生活事例,可以让概念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

(一)联系学生实际,把握概念本质

在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抽象的地理概念,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及经验相联系,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已经掌握的生活和经验,也要了解学生比较熟悉的各种事物,这样才能够将概念教学深深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更易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可以主动发现地理问题,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建立起联系,能够使学生感知地理知识的价值,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贴近学生的学习特点,也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还能够进一步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汉语方言与地理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当地方言的理解实际来教学。教师可以先呈现方言区域分布图,利用图示给学生建立直观感知,使学生可以了解方言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接着提出辅助问题:应该使用怎样的指标来明确对方言区的划分?这种指标应该是单一的,还是综合的?在划分方言区的过程中,应当使用自然要素还是人文要素?借助问题的引领,教师可以顺利引入本课所学,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深入探索南北地区的方言特点。

(二)基于社会现象,理解概念内涵

在学习高中地理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使学生可以就概念展开深入观察、细致分析,把握其中的关键词,提炼概念的本质属性。高中地理教材中所编排的知识与社会环境和社会现象紧密相连,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刻、全面的了解,教师要在教学时将其与社会环境、社会现象密切关联在一起,不仅要唤醒学生的社会经验,还要提高其学习参与度。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未来的深入学习建立稳固的根基[2]。

例如,在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课时,要将教学內容与学生的社会经验关联在一起。水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对任何个体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设置问题: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哪些行为是对水资源的浪费?显然,这些问题能够将知识与学生的社会经验关联在一起,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淘米水可以用于洗菜,也可以用于浇花。”“刷牙的过程中不要一直打开水龙头。”“洒水车用的都是经过过滤的中水。”“每个城市都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水过滤系统,它能够保障我们的用水安全。”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师的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总结,就此提炼出一些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也顺利引出了相关的地理概念。知识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帮助学生实现了有效的知识总结以及灵活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学生还能感受到水资源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以及稀缺性,能够就此体会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认知,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通过以上两点分析,可以发现,教师借助生活事例支撑起的地理概念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用抽象阐述形象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可以让学生的概念学习更加有效。

三、借助对比分析,让概念教学深刻化

如果说借助于直观图示与生活事例学习地理概念,是为了让学生大脑中的地理概念不再抽象机械,那么借助于对比分析来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概念,则是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地理概念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学生只有对概念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才能夯实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建构起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大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要想让学生的概念理解变得深刻,只凭重复记忆是不够的,只凭机械的习题训练也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对比分析,学生才能在对比分析当中发现概念间诸多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地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高中学生无论是在生活当中还是在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中,都经常会用到对比分析的方法,这一方法是学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对地理概念有了理解与把握之后,要引导他们借助对比分析的策略进行深入学习,从而促进他们对地理概念的深入理解[3]。学生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那么在理解地理概念的时候,就会更加地轻松。

例如,在完成“城市化”这一概念的教学之后,很多学生都会产生狭隘的认知,认为“城市化”就是指人口逐渐向城市靠拢。教师需要准确把握这一契机,带领学生找到此概念介绍的关键词,深化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在经过反复阅读之后,学生就能够把握这一概念所蕴含的两大关键内涵:其一,体现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其二,体现农村区域向城市区域的转变。又如,在讲解“区时”和“时区”时,一定要建立对比,为学生建立直观感知,使其可以在对比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把握两个概念的差异。学生只有深刻理解,才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自由切换,避免发生混淆。

从这个例子可以发现,在地理概念教学的时候,教师只要能够为学生的对比分析寻找到支点,那么学生的对比分析就会自然展开,学生可以在对比的过程当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而无论是同的发现还是异的发现,本质上都是发现[4]。这种发现对于概念的建构与理解是非常有利的,能够让学生超越原有的直观认识,对概念的理解从浅层走向深层,从肤浅走向深刻。

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三借助”教学法会对学生的概念学习产生极其显著的积极影响,教师要意识到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为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效的地理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昊.探析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20):42-43.

[2]李植.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探析[J].读书文摘,2016(22):184.

[3]陈诗吉.学科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概念的教学路径:以人教版必修1中的“太阳辐射”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3):49-51.

[4]郭艳芳.高中地理概念的学习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高中地理
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
刍议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