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有效途径

2022-05-30李春艳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3期
关键词:思想性教育性教学资源

李春艳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深化发展,教师要为初中生提供有质量、有趣味、有体验与有效果的教学资源。良好的教学资源能够提升历史教学的人性化、趣味化、参与化与实效化,为初中生的信息收集、知识解读以及才干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命成长环境。历史教学需要初中生强大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的共同支持,因而以趣味性与故事性见长的历史故事就成为教师激活初中生认知的人文诱因,为历史教学提供强大的主体支持。

一、历史故事的特点

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的兴奋剂,能够为初中生带来无穷的快乐。历史故事也是历史教学的增效剂,能够极大地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效果与探究广度。

(一)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故事性

历史故事以历史事件为核心内容,讲述着一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所见、所想与所做,往往出现一些异于常人的举措,或青史留名、万众敬仰,或千夫所指、遗臭万年,因而能够为初中生提供具有一定历史背景的故事内容。初中生具有非常强的猎奇心理与求知热情,因而对历史故事具有浓厚的认知兴趣与探究意识,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师提供的历史故事活动中。

(二)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趣味性

历史故事以历史事件为素材基础,能够通过较完整的故事内容为初中生提供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意识、行为目的等信息,因而能够为初中生提供不同于现代社会中的故事内容,自然就会展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是引导初中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以及自觉悦纳的生命动力,能够使初中生在提升认知能力与生命状态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认知效果。

(三)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情境性

历史故事源于历史事件,自然会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事件形势以及社会态势,而且,能够青史留名的历史事件都具有较高影响力与知名度。因此,历史故事都是源于历史上的大事件,是时代色彩、社会影响、历史烙印、生命考量以及利害诉求,因而具有非常高的情境性。情境性是历史故事的本质属性,能够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能够给予初中生更好的认知体验与主观想象。

(四)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情节性

历史故事是一个与历史事件息息相关的故事内容,自然会具有故事的起源、发展、高潮、结局与影响等基本情节元素,因而能够为初中生提供一个有始有终、有爱有恨的故事过程。历史故事源于历史大事件,自然也会具有复杂的社会背景、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深刻的人性考量,能够为初中生带来很多看点。历史故事的情节性能够直接反映出历史人物的思想意识与主观考量,能够将历史人物心中的诸多思考非常直接地反映出来,因而能够有效丰满人物形象。

(五)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思想性

历史故事源于重大历史事件,自然能够表现出重要人物在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取舍考量、思想意识、道德修养、政治觉悟以及灵魂情操,或卖国求荣、贪生怕死,或挺身而出、视死如归,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性、是非性。历史故事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并广为传播,其思想性就是历史故事的存在价值与传播价值。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发历史故事的思想性,使其成为良好的教学资源。

(六)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教育性

历史故事的思想性是其教育性的物质基础,只有历史故事具有良好的思想性,才会真正具备一定的教育性,才会对初中生的思想意识、道德理念、政治觉悟产生积极有益的正面影响,达到思想教育与德育培养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开发历史故事的教育性,为初中生输送更多、更好的社会正能量,帮助初中生积累足够的心灵滋养,实现初中生的快乐认知、健康成长。

二、历史故事应用于历史教学的途径

历史故事的六大特点是其进入历史教学的有力保障,能够成为历史教学中的教学资源,为初中生带来良好的认知体验,非常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效果。

(一)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初中生牢记历史、接受教育,因此,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教学内容出现在初中生面前,成为初中生的探究对象与悦纳内容。历史故事具有突出的故事性、情节性、思想性与教育性,因而能够代替教材内容对初中生施加良好的历史教育,帮助初中生积累历史知识,牢记重大历史事件。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将“秦王”一举兼并六国、统一华夏民族的英雄壮举编辑成一个历史故事,可以叫做“大秦帝国建成记”。为了将故事内容构建得合情合理,教师可以从“商鞅变法”开始讲起,展示“商鞅变法”是建立“大秦帝国”的经济基础;然后,教师讲述“近交远攻、逐个兼并”的外交措施与军事谋略,以此成为建立“大秦帝国”的军事基础与外交基础;最后,教师讲授“大秦帝国”建立后的巩固政策,如中央集权、郡县制度、统一文字与度量衡、“焚书坑儒”等。因此,初中生能够在故事中听得津津有味,认知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二)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资源

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成为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能够以教学资源的辅助身份进入历史课堂,为初中生带来不一样的认知体验。历史教材在内容上较简单,不利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认知体验,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进行过程优化。因此,历史故事可以担此重任,将某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有效丰满。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的教学中,“唐朝”对外友好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唐朝与日本”“唐朝与新罗”“唐朝与天竺”。初中生最熟悉的是唐朝与天竺的友好交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玄奘西游”,而唐朝与新罗的友好交往活动又较少,因此,初中生需要多了解一些“唐朝与日本”的信息。教师可以将“鉴真六次东渡”这一历史故事作为教学资源融入歷史教学,促进了日本在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方面的快速发展,以此帮助初中生进行知识积累与视野拓宽。

(三)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活动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经常实施案例教学,引领初中生开展集体讨论活动,对案例进行合作探究与深度剖析。因此,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作为师生合作、信息交流的探究对象,然后再以历史故事为案例进行课堂讨论,立足历史故事这一良好的信息基础,开展更深刻、高效、优质的课堂讨论活动。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鸦片战争”前期清朝人吸食鸦片作为历史故事进行讲述。在历史故事中,教师要为初中生提供大量关于鸦片对人体的危害的详细信息,如形体消瘦、两腮无肉、枯干弱小、萎靡不振、四肢无力等,帮助初中生了解毒品的危害,间接进行防毒品教育活动。然后,教师再简述一下禁烟运动、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为初中生提供充足的案例。最后,教师再进行案例分析,总结英国殖民者的罪恶勾当、险恶用心以及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四)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关系

历史故事具有非常高的趣味性、情境性与故事性,因而能够为初中生带来非常好的倾听或观看体验。因此,教师在讲述或播放一个历史故事的信息传播过程,也是团结初中生群体的人心汇集过程,非常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借助历史故事优化教学效果

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初中生的认知兴趣、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与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只有激发初中生的生命活力与能动作用,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历史故事的出现恰好能够帮助教师去吸引、激发初中生,并借助初中生对历史故事的探究体验催发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简单地讲述一下“香港回归”与“澳门回归”两个历史事件。这样,初中生就会大体掌握“香港回归”与“澳门回归”的基本过程,明白“弱国无尊严”的道理。另外,教师还要借机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初中生的爱国热情、家国情怀、奉献意识与进取意識,鼓励初中生积极行动起来,成为爱国小勇士。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具有融入历史教学的天生优势,能够成为历史教学中高价值的教学资源,为初中生的历史认知提供有效的学习信息与探究体验。教师要积极开发历史故事的故事性、趣味性、情境性、情节性、思想性与教育性,以此为初中生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助力初中生收集信息、解读知识、拓宽视野与增长才干。因此,教师要借助历史故事积极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关系以及教学效果,实现初中生的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思想性教育性教学资源
找准“德性” 灌启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凸显思想性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浅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追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引入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