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发声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05-30赵丹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3期
关键词:吸气歌唱声乐

赵丹

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是正确演唱声乐作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在演唱中准确表达声乐作品情感的重要保障。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并强化学生的声乐发声训练,基于技巧的指导以及方法的运用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品位与音乐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下文结合自身工作观察及探索,谈谈声乐发声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师要做好示范

进入初中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这个阶段,学生声音会逐渐发生变化,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变声,声带逐渐增长和加厚。此时,开展声乐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歌唱,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同时也能够提升其音乐技能,树立歌唱的自信。当然,声乐发声训练相关理论专业性较强,同时极具抽象性,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吃力。对此,教师要做好示范与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解決疑惑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制作Flash动画等方式,以卡通动画的形象模拟和展示正确的发声技巧,采用边演示边示范的方式,结合游戏闯关等多样化形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原本枯燥、复杂的声乐发声训练变得生动有趣。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初中阶段的发声训练应该是一个逐步递进和提高的过程。如针对初一年级,声乐发声训练应以掌握歌唱正确姿势、了解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掌握歌唱时所需的共鸣等为主。教师要围绕上述内容,结合各种灵活、生动的方法来做好示范,以此来提升基础训练的成效。

二、学会歌唱中在呼吸

只有学会正确运用自己的气息来进行演唱,才是更具技巧、更为科学的演唱,也才会让自己的歌唱更具表现力。相反,如果气息不够,不仅会加重喉部的负担,使高音甚至中音区都会感到吃力,较长的乐句不能唱好,更不可能达到精神与身体的和谐,无法完成歌唱中应有的声音与角色形象的统一。对此,要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呼吸与发声方法,以实现对气息的正确运用。当然,具体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而针对初一学生来讲,还应当从基础训练做起。首先姿势要正确,如身体要坐直,面向正前方,双手持于两侧肋骨处等。其次,正式开始呼吸发声训练有很多细节需要学生注意。举例来讲,要指导学生掌握吸气的力度和技巧,尽量深呼吸并把气吸到肺的底部位置,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膈肌下沉”。当然,吸气的过程不要用力过猛,动作不要过大,要保持自然且均匀,整个吸气的过程要平顺。再次,吸气肌群保持胸扩张状态,吸气的多少应视乐句长短、力度及情绪等而定,不可过憋或过浅,要保证唱完一个乐句后稍有余地。最后,呼气的过程也要注意,要控制呼气肌的慢慢收缩,慢慢且均匀地把气呼出吐尽。指导学生基于如此有控制的运动重复进行,体会并找准歌唱时正确的呼吸,有效锻炼呼吸肌群的活动能力,以更具表现力地歌唱。

三、情感因素的挖掘

初中声乐发声训练,不仅要关注学生发声机体、技巧的掌握与应用,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尤其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更具情感地表达等。如果能够在演唱中把看似简单的音符赋予应有的情感,饱含情绪地表达,不仅可以赋予歌曲生命力,也可以使整个演唱更具有表现力,而这也是我们开展声乐发声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与追求。初中生与小学生比起来,情绪、情感更加丰富,但是终究年龄尚幼,人生阅历不足等,他们难以体会和把握歌曲中的深厚情感,这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比如,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爱我中华》这首曲目练习中,应当引导学生体会那种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激情与轻快、活泼的情绪。再比如,在《天边》这首曲目的练习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传递的那种对家乡浓烈的热爱之情,同时还包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将带有情感的发声训练与歌曲演唱有效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将声乐发声训练置于具体且不同的音乐情景中,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发声技巧,提升歌唱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加强声乐发声训练,是培养初中生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的“基础工程”。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明白在歌唱中呼吸,情感因素的挖掘是支撑此项“基础工程”稳固发展的重要“根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关于声乐发声训练方法的设计与实施,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切不可过于强调专业技术而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换言之,既要注重声乐发声训练的专业性与技巧性,又要注重在训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要善于研究和创新多种有效方法,让学生快乐且有效地参与到声乐发声训练中,不断夯实发声方法与技巧的基本素养,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及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

猜你喜欢

吸气歌唱声乐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
对煤储层基质解吸气扩散理论的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