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驱动下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究

2022-05-30潘崇霞周玮谢吉刚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1期

潘崇霞 周玮 谢吉刚

摘要: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大数据驱动下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对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研究。本文提出了三种高技能人才类型:业务型、数据分析型和战略管理型,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研究,第一人才知识体系建设方面,前期的跨学科培养,后期的差异化培养;第二市场和产品的体验与实践方面,前期对市场和产品的实验室认知,中期的市场与产品体验,后期的市场和产品的“挫折”教育;第三持续充电续航方面,建立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和环境体系;第四打造知识共享平台和交流沟通平台,实现高技能人才知识体系的持续更新。

关键词:大数据驱动;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41

0引言

2021年,中国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和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预计未来5年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985万,并提出支持跨境电商高水平发展、推动数字领域国际合作进一步发展的举措。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正成为各行各业具有价值的“宝藏”,从金融行业、通信行业到跨境电商行业,大数据越来越显示出其战略资源的重要意义。同时,对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比较强烈,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9年4月15日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电商人才状况调查报告》表明,电子商务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人才,升级人才发展模式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1大数据驱动下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类型

大數据时代新技术新工具的创新应用颠覆了传统贸易流程和商业模式,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驱动下,跨境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形成跨境物流供应链,跨境物流数据研究推动了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驱动下,分析消费者偏好和定位目标市场也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商家和平台通过对消费者大量数据的分析推测消费者可能的兴趣偏好,并向消费进行个性化推荐,从而提高销售的精准度,增加销量。在大数据驱动下,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的使用改变了当前的教学模式,从“基于经验”向“基于数据驱动”转变,教学评估也从“观察判断”向“数据评估”转变。因此,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探索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目前一项紧迫任务。

随着大数据技术更加成熟,不仅可以实现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商业数据的情报实时分析与处理,还可以根据客户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实现精准营销;同时根据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的特点制定对应的营销策略;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岗位更加分化,出现了跨境电商直播、数据挖掘与分析、数字化营销、海外仓储管理、本土化运营等新型职业岗位。在考虑大数据时代特点基础上,从跨境电商岗位人才需求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分析,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类型基本可以分为三种:业务型、数据分析型和战略管理型。

业务型高技能人才可以解决确定性问题,如某个市场或产品的业务精英,熟悉各个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借助大数据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分析客户信息和偏好,定向精准推送;可以识别不同国家的用户,并根据用户需求特点为其提高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对某个产品市场业务掌握具有一定的深度,对某个市场的产品数据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达到了专业化程度。

数据分析型可以解决一般不确定性问题。面对多种产品市场的情况下,可以从多维度、多角度对客户进行分析和评价。相对业务型的高技能人才,数据分析型高技能人才在知识广度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借助大数据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数据分析型高技能人才不仅可以对订单、流量、客户留存、客户转化、售后服务等市场数据进行分析,还具有整合各方面资源的能力,可以判断潜在竞争对手,并在一定条件下预测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变化,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

战略管理型人才,可以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既可以独立决策,又可以与供应链上下游商家协同决策;可以熟练使用现代信息决策系统,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在预测市场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产品和优化服务,发掘客户新需求,洞察新商机,开拓新市场;既有团队管理能力,又有国际市场的战略眼光。

2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培养

鉴于以上分析,大数据驱动下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三种类型的高技能人才:业务型、数据分析型和战略管理型,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三种类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将进行探讨和分析。

2.1人才知识体系建设方面,前期的跨学科培养,后期的差异化培养

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的专业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领域: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供应链、大数据技术与分析、管理信息系统、法务、外语类、战略管理等。在前期培养阶段,需要对三个类型的人才进行跨学科培养,进行各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后期进行差异化培养,根据各技能人才知识结构体系和兴趣有意识进行人才方向的塑造,通过设定高技能人才成长目标和课程定制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在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外语类方面有较完善知识体系的人才有意识进行业务类型高技能人才方向的塑造;在大数据技术与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等方面有较完善知识体系的人才有意识进行数据分析类型高技能人才方向的塑造;在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法务等方面有较完善知识体系的人才有意识进行战略管理型高技能人才方向的塑造。

2.2市场和产品的体验与实践方面,前期对市场体系和产品的实验室认知,中期的产品和市场体验,后期的市场和产品的“挫折”教育

在市场和产品的体验与实践方面,前期提高对市场和产品的认知,通过建设各级实验室和实验基地,使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操演练和实践,可以将专业知识与学科前沿研究、产业实践应用联系起来;实验室教学新媒体的模拟仿真为初步实践打下基础,实验室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方式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发挥了更大优势。尤其是在有条件的高校,搭建“学院+科研基地”支撑平台成为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良好学科领域生态、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有效手段。实验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发展创造更大空间,满足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中期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进行产品和市场的体验实践,即校企双方开展多种深度合作模式。如采用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即在健全的法律框架体系下,以企业为主导,集企业、学校、政府、行业协会等于一体的职业培训模式。或者采用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健全合作管理机制,在政策正确引导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企业参与培训或指导的过程中,采取德国学徒式的培养模式,或者采取联合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在合作培养计划方面采取分批分步骤进行。或者以“双高计划”为背景,把知识结构思维融入职业教育始终,以知识分类理论为依据的校企合作模式。

后期进行市场和产品的“挫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提倡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必要的一环,但市场和产品的“挫折”教育比较缺乏,缺少对市场和产品失败的教育,就缺少对市场风险和发展变化的完整认识。通过市场和产品的“挫折”教育,即通过对市场异常事件、异常数据的分辨和分析,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提高其应变市场挫折的能力,主要方式包括分析异常事件、异常用户、异常访问、异常订单、异常支付。通过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仅可以培养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市场的应变能力。

在校企合作培养目标方面,通过引入“1+X”证书制度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互惠共赢平台,分期分批的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根据跨境电商岗位需求和高技能人才知识体系结构特点,对高技能人才进行分类合作培养。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1+X”证书制中的“X”证书培训可以贯穿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合作也应穿插期间。例如,当X=i时,表示业务型高技能型人才方面的培养证书。当X=1时表示业务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初级证书,初级证书包括基本的外语能力和基本的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操作商务平台的能力;当X=2时表示业务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证书,中级证书的培养目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特点为其提高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当X=3时表示业务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级证书,证书的获得表示对某个市场的产品数据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当X=j(j>i)时,表示数据分析型高技能人才的等级证书,也有初级证书、中级证书和高级证书的不同培养目标的区分。同样,当X=t(t>j)时,表示战略管理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等级证书,如表1所示。

2.3持续充电续航方面,建立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和环境体系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持续充电续航,不仅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体系。从目标激励、需求激励到结果激励,每一部分的激励机制都需要设置完备的激励框架,并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推动终身学习体制的发展。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经验如俄罗斯的和澳大利亚。俄罗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成人终身学习激励机制。澳大利亚政府则将职业技术教育做成了终身化发展的模式,从激励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到师生职业资格激励体系系统化等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并采用多种激励手段相结合以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建立终身学习的环境体系,实现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一是建立多种免费资源平台,如学习强国,通过手机、平板等随时随地学习;二是建立终身学习的环境氛围,建立以社区、农村、团体等在内的线下环境,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和一些公众娱乐场所充分利用起来,统筹线上和线下的社会公共资源、企业资源,培育全民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环境氛围;

2.4建立知识共享和交流沟通平台,实现跨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知识创新

大数据时代,知识领域不断拓展,学科领域不断交叉,知识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元化,高技能人才具有跨专业发展的特点。数字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需要更多业务型、数据技术型和管理型跨专业发展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高技能人才跨专业发展的特点离不开知识的创新,通过打造知识共享和交流沟通平台,建立跨专业多层次人才对知识应用和沟通交流的反馈机制,可有效促进跨专业高技能人才之间经验、技能和知识的共享,促进不同技能人才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双向提高,实现高技能人才的知识创新能力。

高技能人才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通过多渠道互动方式的长期培养,不仅需要制定长期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沟通目标,还需要建立必要的知识应用反馈机制。如定期进行线上和线下交流体验和知识分享,采取开办讲座、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以文字、图像和视频的方式设计成不同的课程进行现场讲解和分享。建立线上和线下多渠道的互动方式,通过分享、交流、体验、观察等,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双向提升,促进跨专业高技能人才知识体系的持续更新。

3结语

大数据驱动下,对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跨境电商发展的岗位需求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分析,对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进行了分类:业务型高技能人才、数据分析型高技能人才和战略管理型高技能人才。然后针对大数据驱动下跨境电商高技能人才培养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从人才知识体系建设方面分析,前期的跨学科培养,后期的差异化培养;二从市场和产品的体验与实践方面分析,前期对市场体系和产品的实验室认知,中期的产品和市场的体验,后期的市场和产品的“挫折”教育;三从持续充电续航方面分析,建立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和环境体系,通过学习和分享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快速转化;四通过打造知识共享平台和交流溝通平台,实现高技能人才知识体系的持续更新。

参考文献

[1]Huang Z.From Data Science to Blockchain-Analytics in Cross-Border Logistics[w:][C]//Proceedings of the 8th SIGKD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Urban Computing (UrbComp'19),2019.

[2]馬述忠,梁绮慧,张洪胜.消费者跨境物流信息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1372 家跨境电商企业出口运单数据的统计分析[J].管理世界,2020,(6):49-64,244.

[3]Krizan F,Bilková K,Barlík P,et 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nsumer preferences: Case study of shopping malls in Bratislava[J].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es in Urban Management,2018,13(1):13-21.

[4]邹逸,殷玉新.从“基于经验”到“数据驱动”:大数据时代教师教学决策的新样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3): 52-56.

[5]王保建,王永泉,段玉岗,等.“新工科”背景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 47-53.

[6]孙康宁,刘会霞,杨平等.面向新工科的微课程体系和新形态课程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44-48.

[7]郭莉,陶玉贵,许家宝.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体系建构的路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101-102,113.

[8]贾继文,刘之广,王淳.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实验室建设新路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3):252-255.

[9]庾荷霄.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职业院校的启示[J].现代企业,2021,(12):158-159.

[10]宋薇.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2,(4):80-81.

[11]李元.关于“双高计划”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21,(6):5.

[12]李佳润.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新生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7.

[13]刘玉萍.“1+X”证书制度下校企合作动力创新及其优化策略[J].职教论坛,2021,37(12):40-46.

[14]Australia Government.Infrastructure workforce and skills supply[R].Australia: Infrastructure Australia's Market Capacity Program,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