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统文化主题的绘本设计研究

2022-05-30杨静贤过宏雷

设计 2022年18期
关键词:阅读体验丝绸之路传统文化

杨静贤 过宏雷

关键词:丝绸之路 绘本设计 故事营销 传统文化 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9-0132-03

引言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连接中国和中亚、西亚、非洲以及歐洲等十数国,长达七千多公里的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之路。因其发展历史最悠久、最为宏伟壮观且对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最大,又被誉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大动脉”。[1]近年来,国潮热让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得到发展,绘本作为一个新的表现形式丰富的载体,自欧洲发展到国内,受众群体也从儿童扩展到成人群体,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丝绸之路“的相关历史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探究如何以绘本作为载体,运用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现代社会人们更能接受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传播给大众;如何将“丝绸之路”精神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通过视觉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结合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一、“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

(一)“丝绸之路”概述

丝绸之路途径地带十分广阔,东起长安(西安)或洛阳(东延段),西至罗马帝国,在我国境内长一千七百多公里,其影响覆盖了一大片区域。[2]自从汉朝设置河西四郡、统一新疆之后,中国和原本分散的西方各国的经济文化艺术都有了更深的交流,中国先进的技术如:印刷术、造纸术、冶金术,以及物品如指南针、火药、丝绸、茶叶等传入了西方各国;而西方的棉花、良种马、核桃、洋葱、香菜、葡萄、菠菜等多种农业植物也传到了我国内地;西方的音乐、杂技、舞蹈以及箜篌也传入了中国;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景教、袄教也传入了内地。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促进中国与西方各国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丰富中国与西方各国的经济文化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二)“丝绸之路”的文化的多元格局

在整个古代世界,“丝绸之路”是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通道。从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组织这四个层面上来讲,丝绸之路西域文化属于草原游牧文化、绿洲农耕文化、宗法体制三位一体的文化。[3]

首先是草原游牧文化,天然水草牧场给游牧民族提供了天然赖以生存的资产,牛、羊、马是他们的生产资料,他们依赖自然环境进行生活,因此草原游牧民族讲究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无论是游牧奴隶制和游牧父权氏族社会、游牧封建制等社会关系,还是畜牧业生产等现代资本主义物质基础,都是在这种对象性关系上产生的。

绿洲丝绸之路则是丝绸之路中段西域农耕产生的文化艺术孵化的产物。回鹘、蒙古、突厥等民族原都是游牧部落,自汉代起,逐渐和农耕文化有所接触后,在保留着游牧文化的传统的基础上,也完全接受了农耕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在绿洲艺术中多民族的绿洲文化性质也显得尤为明显,在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域之后,绿洲原住民的艺术审美也发生了巨变,原本盛行的偶像艺术被非偶像艺术所替代,诸如人物画像、雕塑等造型艺术被植物、几何所取代。

宗教制度的文化的来源是丝绸之路的开辟为西方、南亚等地的宗教传入中国提供了通道,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干线在西北丝路区域,佛教、道教以及伊斯兰教的盛行也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多种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三)“丝绸之路”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丝绸之路”西域文化艺术始终处于一个较为开放的状态,其间经历了反复的交流融合,其中诞生的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有文学、乐舞杂技、美术以及书法。

文学艺术主要有西方的十四行诗和中国的唐诗,而两者在形式以及韵律上都有极其相似的特点;乐舞杂技主要有宗教文化、民族乐舞两种类型,其中敦煌乐舞与印度佛教乐舞也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民族乐舞主要有鼓吹和横吹的军乐、胡腾舞、胡旋舞等;绘画则以佛教绘画为主,其绘画也多受粟特、印度、斯里兰卡等艺术的影响,其次比较有影响力的就要数尉迟乙僧为代表的阗画派。

其中工艺美术、壁画以及乐舞杂技等艺术对于绘本的制作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壁画中的日月星象、人物和动物形态改编的生活场景、神话故事,都是传统文化改编的重要题材,里面的元素和人物形象、构图可以通过再设计运用到绘本画面中。而工艺美术主要以西域美术考古发掘的墓葬遗存为代表的,其中大量的图案意像、金银饰品造型均可以再设计以科普的形式出现在绘本中,而乐舞杂技经典形象主要体现在壁画内容中,可以将其演变的过程在绘本中有所体现。

二、运用情感化叙事表现形式进行传统文化主题绘本设计

(一)单视点以及多视点的运用

单视点的运用即以一个角色来搭建故事的主线架构,作为主要的移情路径,用角色视点的移动变化来引导读者的阅读顺序。单视点具有线形的特征,会让画面产生点和线为结构的较强的韵律感。多视点的运用则是设置多个视点,有正面以及反面角色,角色之间可以作为多个单线进行,并在其中加入交汇并行的情节,可以使整体故事变得更丰富。还可以通过营造反面人物的视点,使之产生戏剧的冲突,运用绘本画面的时间线来制造悬疑,从而调动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共鸣。[4]

早期的东汉时期,可以从张骞出使西域作为叙事主线,其中可以夹杂副线——汉高祖刘邦以及汉武帝刘彻的统治作为其他视点辅助主视点故事的进行,匈奴呼和单于作为反面人物的代表在绘本中负责制造冲突推动故事发展。而丝绸之路的繁盛时期魏晋南北朝,则可以以唐朝的繁荣昌盛为背景,以玄奘作为主要视点,讲述如何西去求经的过程。

(二)通过构图营造气氛

可以灵活运用镜头的不同视角,让读者的视线跟随画面的远、近、俯视、大特写等视角的变化去体味故事的跌宕起伏。构成中的许多原则比如对比、重复等都可以运用到绘本的画面中,以简单图形为大概轮廓、加之流畅的线条梳理,可以在画面中形成别样的韵律,以及营造不同的氛围,调动起读者不一样的感官情绪。例如水平式构图给人以平静、开阔、祥和的氛围,适宜用在描述大唐或者西域民众生活的大场景;垂直式构图营造一种宏大、神秘、一触即发的氛围,适宜描述与匈奴打仗时的城墙布景等画面,可以与夜景结合渲染紧张的战争气氛;三角形的构图大多是主要在透视上的拉伸,营造稳定、有秩序的氛围,适合描述生活化的小场景,例如跳胡旋舞的舞娘们;封闭环形构图会让人的视觉更聚焦在画面中心,给人封闭、单一的氛围;放射性的构图给人以流动、热烈的感觉,往往大场景、画面物体较多的时候会用到;分割型构图则是把画面分成多块,其间可以夹杂很多读者想象的空间,画面也可以表现得更有创意;灵活型构图往往也可以构造出物体比较多的大场景,给人以轻松、自然的情感氛围。

(三)图像间的隐喻和节奏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萨宾(Theodore R.Sarbin)强调叙事所提供的自我概念的构架,而不仅仅局限于为生活现状所带来的秩序与意义。绘本叙事方式因为与读者建立的情感链接,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感,是个与读者产生互动、完成有效传播讓传统文化良性发展的过程。[6]

在早期绘画中,图像和知觉的联系就被人们所感知并且联系在一起,科学研究也已经证明艺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以及外部社会。可以在画面中加入很多惯用的隐喻手段。画面中的人物朝画面左上方走去意味着走向希望,前途光明;而画面中的人物往右下方走去代表着他很失落,前途未卜。例如图1,由水平式构图叙述故事时间线,从第一个画面老虎从沙漠中出笼,到第二、三个画面的跨海翻山,到最后来到适宜生存的环境,老虎的数量逐渐递减,暗示着在到达目的地能够仰望星空路程中的艰辛。可以根据构图色彩完成对故事的更深层次的说明。

三、以故事营销增强传统文化感染力

(一)故事是传播思想的有效手段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部分内容以现代人的生活特性为蓝本,结合泛娱乐化营销手段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例如漫画家猪乐桃的作品《世说新语·八周刊》(图2),将魏晋时期的一些历史以及野史传说,结合娱乐新闻周刊的封面形式进行展开,运用现代的写作口吻叙述故事,但是在经典桥段不乏很严谨的引用原史正文,并在旁加以释义,令人捧腹大笑的八周刊后不乏温馨的历史故事,以及让人感叹的情节。

(二)故事营销将传统文化具体化

现代故事营销的手段可以让传统文化的形象在读者心中具象化,具体表现在可以以现代塑造IP形象的手段,辅助丝绸之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进行设计。例如,可以结合历史人物的性格背景以及喜好,比如对张骞的角色设计展开,张骞出生在东汉时期,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汉武帝命他作为节度使出使西域,且两次出使西域时间长达几十年,因此他是体格强壮,肩宽且五官端正眉目舒展的形象,身着汉代官服,手里握着使节的形象,以此形象进行进一步梳理,以更符合汉代的颜色及服饰细节作为参考,进行进一步延展设计。参考如图3左为最近大热的经营类古风手游江南百景图的玄奘角色设计,其原型是根据图3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绢本所设计,保留了玄奘西行时唐朝僧人特征装束以及原有画作色相,通过提升颜色明度以及重新梳理人物的比例线条走势,简化其部分配饰,并且使用更匹配游戏风格的水墨画风格来进行角色设计,使之变成更符合现代审美又具有传统特色的形象。

(三)故事营销是提升读者体验的心理机制

故事营销是一种创造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而运用在绘本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7]

1.将绘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贴近,让读者产生认同感。绘本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主要就是有相似的经历,绘本中细节多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叙述,例如考古发掘“丝绸之路”时期的墓葬不乏很多生产生活用具,在绘本的场景细节之中也可以刻画这些生活用具,以很平常的生活细节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对角色身上发生的故事产生共情,这就是绘本通过画面比文字更能直观在视觉上带给读者的感受。

2.善用传播媒介,打造独特的消费者体验。互联网信息时代,各种电子产品、交互界面往往占据人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绘本也不再是单一传统纸质的绘本,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更多的营销渠道,甚至在绘本为载体的基础上创立相应的IP以及品牌,例如可以打造“丝绸之路”的传统文化品牌,以绘本为载体创作出相关主线人物IP,对人物形象进行角色设计,以及在这基础上建立更多的如潮流玩具、主题商店、体验店等延伸产品,彻底创造成一个更多延展性的传统文化品牌。[8]发展出喜爱该产品的的群体,形成独特的粉丝群体,让更多人接触并且喜欢传统文化。

3.建立线上交流平台,让读者之间产生交流。读者不仅有阅读故事的体验,还需要增加与他人分享自己体验的环节。因此可以建立线上交流平台,将绘本番外故事等内容进行部分留白,在不影响传统文化本身的历史严肃性的同时,让读者发挥想象力去进行新的创造,互相留言交流阅读心得。

四、以“情境营造”展开传统文化主题绘本设计

(一)探索多种视觉语言,营造丰富的阅读体验。

绘本设计是一个综合类设计的整合,包含文字设计、故事脚本撰写、角色设计、排版设计、分镜制作、视觉表现、书籍装帧等多方面程序,还需要在前期进行足够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市面上流行的绘本样式、读者的需求以及内容创新点。

“情境营造”是将未来发展趋势的体验设计与绘本设计结合,而产生的整体性的设计,其内容包含绘本设计,与现有的媒介以及空间还有人的融合,将信息传递给读者。视觉传达中的“情境营造”更多应该从读者的心理感受出发,通过绘本的艺术表现以及内容营造出的情感与氛围,给读者独特的体验,让读者产生共鸣和认同。

“情境营造”离不开图形和色彩的巧妙运用,例如从“丝绸之路”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学、乐舞杂技、美术以及书法,提炼出其中的功能性的图形,例如提取草原农牧民族的一些自然意象、牛羊以及几何图形,在构图以及画面细节中插入这些图形可以起到渲染气氛作用,有助于提高绘本的艺术效果。文字排版也对烘托气氛有着显著的效果,不同的字形及排版蕴含着不同的节奏和韵律。例如,比较粗的文字会产生厚重的感觉,笔画圆润较细的字体会给人轻松的感觉。

画面中的色彩在烘托气氛中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配色会给读者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比如柏孜克里克壁画早期使用大量的蓝、绿色调,而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他们后期的壁画作品中则使用大量土红、桔红颜色,整体色调偏柔和的暖色,也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不同的绘画材料也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不同的感受,油画的厚重笔触、水彩的清透水润,还有各种材料拼贴的综合绘画,多种材质的结合,运用在绘本上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结合图形、文字、配色以及排版等部分形成完整的绘本作品,通过不同的组合以及不同故事内容之间的连接,以及多种材质搭配可以给读者构建丰富的阅读体验。

(二)运用生理视觉原理,构建沉浸式阅读体验。

人的生理感觉基本上分为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以及根据心理认知还分出第六种感觉即模糊知觉和一定的精神感应。通常人们用五感构建一个物体所呈现的三维形象,产生对物体的认知。沉浸式体验是情节设计时产生心理认同之后的情感带入体验。绘本创作时用现实加以提炼,对最接近观众视觉经验的真实形象加以改造,将其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让观众产生带入感。

视觉方面,绘本角色设计可以充分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场景设计把握节奏感,大场景用来表现壮阔史诗性的画面,比如张骞去往西域可以用大场景来表现,辽阔的塞外景色表现丝绸之路的壮阔,黄沙漫漫的沙漠体现路途的艰辛;小场景用来阐述细节拉近与读者距离,跳胡旋舞的舞姬,可以将舞姿动态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大特写可以结合大场景表述一些比较紧张的画面,例如匈奴的彪悍,可以从面部身形等特征去勾勒出匈奴的凶狠霸道;听觉方面可以结合电子媒介,与有声书结合,或者将一些自然声录入,读者可以增添更多带入感;味觉方面主要不直接来源于实体味觉的构造,而来源于视觉联想,将图形与文字更具象的表现,用视觉感官感知它的味道;嗅觉方面主要将嗅觉材质在书籍设计中体现,例如在油墨中加入香料或者在书中加入香片,给读者以丰富联想的视觉体验。材料方面主要通过加入不同材料的内页来体现,近年来,市场是涌现了一部分利用新材料为表现形式的书籍,通过和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在充分保证实用性功能的基础上,在折叠页、立体结构页、书脊锁线等形式上有了新的设计,涌现出现的有味道的书、有声书等形式。[9]

现有的纸质书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在多样的互动信息模式下的需求,探索新的阅读体验成为迫切的需求。AR、VR等技术与传统纸媒的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新的交互场景,在引发读者兴趣的同时,可以让读者更多地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的去接受信息,开启书籍的多维立体阅读场景。[10]

(三)结合多种媒介,营造多维阅读情境。

随着互联网媒介的广泛传播与现有的阅读场景结合,读书的场景产生了变化,可以充分运用这一媒介去完成读者群体的构建,让阅读绘本的群体成为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社会群体。带有交互性质的绘本可以通过电子屏幕介入,带入时间与空间概念去演绎画面,让读者更加有沉浸感。在用户滑动屏幕的过程中透过自带的运镜,带着读者一层一层走入绘本的故事中。例如,將传统文化主题绘本的人物以及场景信息通过数字化的声、光、电原理呈现在任意空间里,结合“五感”设计将动态画面、气味以及光影全范围呈现给观众,营造多维阅读场景。

在绘本传播的过程中运用现有的营销手段有助于传统文化更有效的传播,让处于“信息茧房”中的读者在社交媒体传播中被无形地“安利”。一方面顺应读者的喜好,用他们喜欢的风格以及媒介来吸引更多的读者;一方面通过更高质量的内容以及审美引导读者的喜好。将传统文化更多优质的内容传承下去,并且为其他设计师提供优秀的案例。

结语

传统文化主题绘本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体现其画面美感的同时,也兼具着传递传统文化价值的责任,因此在发挥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科技手段,如何去拓宽它的阅读场景、增加交互方式,让它通过更多媒介被人接触到,扩大绘本阅读群体,通过被更多人认可的交互方式带给更多人新的阅读体验,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意义重大,也让之后的设计师对将传统文化在新的载体上提供丝路。

猜你喜欢

阅读体验丝绸之路传统文化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紧扣学生跃动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