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桂北红色文化的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开发与实践

2022-05-30张海燕蒋文锋

职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体育游戏开发实践

张海燕 蒋文锋

摘 要:本文依托独特的地域红色资源,以特色专业核心课学前儿童游戏中的体育游戏实训为突破口,探索将桂北红色文化融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思政的新形式,提出了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基于桂北红色文化的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开发策略与实践步骤。

关键词:桂北红色文化    体育游戏    开发    实践

课   题:本文系2020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ZZJY2020A055,项目主持人:张海燕)、2020年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桂北特色地域文化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活动指导课程实训研究”(项目编号:GLZZJY2019C18,项目主持人:蒋文锋)、2021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本土红色资源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1ZJY819,课题主持人:张海燕)的研究成果。

在桂北地区这片土地上,经历过一场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决定长征前途命运的悲壮战役——湘江战役,开展过集聚广大文化工作者、国际反法西斯战士以及桂林军民的抗战活动,革命先辈在桂北地区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峥嵘岁月、光辉历史的重要见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强国时期桂北地区学校课程思政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基于此,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以本土红色文化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潜移默化地为中职学生立根铸魂。

一、概念界定

“桂北地区”特指位于桂林市北部的兴安、全州、灌阳、龙胜、资源5个县。“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程中,积淀和孕育的所有理论成果、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学前儿童游戏”是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组织指导技能,能够根据学前儿童需要引导学前儿童参与游戏是职业院校师范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是根据一定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游戏情节、动作、角色和规则组成的活动性游戏,是学前儿童喜爱的趣味体育活动,以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

二、开发与实践的意义

(一)促进中职学生体能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青少年营养过剩、运动不够、体能欠佳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中职学生通过开发应用本土红色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完成专业学习,还能增强体质,提升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幼儿保育专业是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的特色专业,以培养0~6岁学前儿童专业保育人才为目标。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版)》《育婴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的要求,了解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基本内涵,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能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设计体育游戏是幼儿保育人员的基本技能,与时俱进、以德为先、身心健康、关爱幼儿、团结进取、爱岗敬业是幼儿保育人员的职业规范。

在幼儿保育专业核心课程——学前儿童游戏的体育游戏开发与实践过程中融入本土红色文化,不仅能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能有效地帮助中职学生的树立职业规范意识。

(三)能形成学校发展特色

将桂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实训,首先,需要培养一支懂红色文化的教师队伍;其次,要营造本土特色文化浓郁的校园环境;再次,在红色教师团队打造的“专业+红色”课程学习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中职学生;最后,形成“红色教师+红色校园+红色课堂+红色传承人”的学校特色。

(四)能服务区域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职业学校的历史使命。桂北红色文化浓郁,红色传承需要接班人。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担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积极主动地将本土红色文化与专业实训融合,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化传承意识,有利于区域文化的振兴与发展。

三、开发与实践的思路

基于桂北红色文化的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开发与实践包括以下六个环节:一是通过参观纪念馆及革命遗址、浏览网络、走访、问卷调查、翻阅地方志等书籍收集桂北红色文化资源;二是根据安全性、趣味性、适宜性原则,筛选出适合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资源;三是根据学前儿童体育运动的水平与体育游戏的特点,将收集到的资源分类,如可以分为走跑类、跳跃类、投掷类、对抗类、负重类、娱乐表演类等;四是通过创编,将红色资源与常见学前儿童游戏整合,形成新的体育游戏;五是教师助力学生,将红色体育游戏融入岗位实践检验;六是结合实际效果,及时反思、完善。

四、开发原则

体育游戏以娱乐的方式开展体育运动,是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学前儿童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安全意识欠缺,在开发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在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开发过程中,要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游戏是否安全主要从游戏动作、游戏玩法、游戏场地、游戏理念四方面体现。首先,体育游戏的动作一定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其次,体育游戏的玩法一定是循序渐进的,是建立在学前儿童已有游戏经验基础上的,强度与活动量以及活动的节奏要考虑到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再次,游戏场地宽敞明亮、必须经过安全检测。游戏器械的大小与轻重要适合学前儿童的使用。最后,游戏理念也很重要。学前儿童由于年龄小,辨识防范意识弱,在开发设计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时需要特别关注在游戏过程中学前儿童是非观的建立,注重培养学前儿童健全的人格。

(二)趣味性原则

游戏是学前儿童自主自愿参与的活动,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要求学前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不会出现走神现象,能够一直保持高涨的兴致且心情愉悦,在游戏结束后学前儿童仍兴致勃勃想继续玩游戏,并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游戏成果。

(三)适宜性原则

学前儿童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红色文化中的很多概念不能准确理解。开发的红色体育游戏难度要符合学前儿童游戏水平。学前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要能听懂游戏任务、规则、指令,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完成整个游戏,并能在原有游戏基础上有创新表现。

五、开发策略

桂北紅色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开发策略主要是将桂北常见的学前儿童体育游戏与红色文化融合,通过整合改编形成新的学前儿童体育游戏。一般包括主题改编、角色改编、动作改编、玩教具改编、综合改编五种方式。

(一)主题改编

主题改编就是保持原有的游戏形式,将游戏情节整合成红色故事或主题,激发学前儿童爱英雄、向英雄致敬的情感。比如,“运球”游戏。改编前:学前儿童两两一组,面对面站立,胸前夹皮球,不能用手扶球,将球送到指定地点,如果中途球掉了,需要重新开始。改编后:游戏名称更改为“我为红军送西瓜”,营造情境:天气太热,小朋友给红军叔叔送西瓜,请小伙伴两两合作,将西瓜运到红军叔叔的营地。

(二)角色改编

角色改编即在体育任务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将原有游戏角色转换成红军小战士,从而提升学前儿童的荣誉感与自豪感。比如,“去郊游”游戏。改编前:学前儿童扮小兔子围成圆圈,顺时针跳。教师扮成兔妈妈站在圆中。当兔妈妈说“今天天气真好,兔宝宝们,我们去郊游了”,游戏开始;当兔妈妈说“过桥”,兔宝宝双手张开走平衡木;当兔妈妈说“上坡”,兔宝宝爬上由安全垫做成的小山坡;当兔妈妈说“平路”,兔宝宝模拟小兔跳呼啦圈;当兔妈妈说“加速”,兔宝宝跑起来;当兔妈妈说“好大的萝卜啊,我们要开始野餐了”,游戏结束。改编后:游戏名称变更为“小小兵去郊游”。幼儿穿着军装扮成小小兵,教师是司令。当司令说“今天天气真好,小小兵去郊游了”,游戏开始;当司令说“障碍”,小小兵跳呼啦圈;当司令说“上坡”,小小兵爬上由安全垫做成的小山坡;当司令说“加速”,小小兵快速跑;当司令说“过桥”,小小兵双手张开走平衡木;当司令说“原地休息”,游戏结束。

(三)动作改编

动作改编是指保持原有游戏的内容与形式不变,只是将游戏动作转换成军训的动作。比如,“我说你做”游戏。改编前:学前儿童在指定范围内,随着教师的口令(走、爬、跑、跳)做出相应的动作。改编后:游戏“我是勇敢小小兵”。学前儿童在指定范围内,随着教师的口令做出齐步走、正步走、匍匐前进等相应的军训动作。

(四)玩教具改编

玩教具改编是指保持原来的游戏主题与玩法,将原有游戏中的玩具、教具换成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学前儿童对红色文化的具象认知。比如,“比高高”游戏。改编前:学前儿童分组去拍墙上代表不同高度的铃铛,锻炼学前儿童的跳跃能力。改编后:教师将墙上的铃铛换成红色五角星,将游戏名称改为“宝宝爱红星”。让学前儿童跳跃着摘下五角星,获得最多星星的学前儿童被称为红星宝宝。

(五)综合改编

综合改编即传统游戏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是多方面的,不仅表现在游戏主题与玩教具的整合变化方面,还表现在游戏规则与评价方面,全方位提升学前儿童的红色素养。比如,“好玩的彩虹伞”游戏。改编前:学前儿童围成圆,小手抓住彩虹伞的边缘,用不同方式使劲抖动彩虹伞。改编后:游戏“重走长征路”。将彩虹伞换成一块蓝色或绿色的布,在布上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图,并在布的不同位置剪出几个洞,学前儿童小手抓住布的边缘,轻轻抖动布,让布上的小球沿着长征路线到达终点,同时注意不让球从洞中掉下,如果中途球掉出了洞,游戏重新开始,直到小球到达终点,用时最短的小组胜出,获胜的小组成员可以获得一枚红色五角星勋章。

六、具体实践

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实践是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训内容。为了达到国家关于职业教育“课岗赛证”融通的要求,确保学生实训成功,开发实践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一)接收任务

学生的实训操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储备、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意愿,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实训任务,并将学生分组,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团队。

(二)收集资料

接收任务后,学习团队在小组长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收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平台很多。比如,登录学习平台观看教师提前准备的学习辅助资料,利用假期到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或向讲解员请教。资料收集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

(三)制定方案

小组成员将自己的资料归纳整理,根据实训任务,提出实训计划。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并邀请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从中选出最合理的计划,或整合众成员的计划形成实训方案。

(四)实施方案

小组成员根据方案分工,共同完成实训。

(五)作品展示

初步完成实训的小组,在课堂上向全体学生展示作品,展示完成后,全体学生依据教师布置任务时提出的考评标准,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岗位实践

小组根据改进建议完善作品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课余时间到幼儿园与幼儿一起玩创编后的红色体育游戏,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如幼儿的参与度、活动量、玩具的使用情况,询问幼儿的游戏体验,向幼儿园教师请教游戏的改进措施,回到学校继续完善作品。

(七)成果形成

学生的实训作品经过第一次幼儿园实践修改完善后,还需要多次到幼儿园实践检验,经过不断打磨完善,才能最终形成体育游戏实训成果。

学生完成体育游戏实训是反复琢磨、精益求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开发应用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七、小结

基于桂北红色文化的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开发与实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过程式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国家“三教”改革理念下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课程思政的大胆尝试。此模式将桂北红色文化融入中职学生专业实训课堂,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嵌入学生的成长过程,既培养了合格的幼教人才,又培养了一批桂北革命文化的传承人。

参考文献:

[1]何丽萍.用大融合战略推进桂北地区红色旅游品牌建设:兼论桂北地区红色文化的新时代内涵[J].社会科学家,2020(4).

[2]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游戏开发实践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