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主题班会课案例、特征、策略

2022-05-30王建军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9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摘要] 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育学生道德品质的核心素养,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班会课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主要阵地也需要向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本文以一节深度学习指向的主题班会课教学为例,分析具有注重体验、连接情境、重视反思以及迁移应用等特征的深度学习型班会课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 主题班会课;深度学习;教育案例;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具有一定意义的学习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批判地认知与学习,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自觉地迁移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针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认为,真正的深度学习需要学生连接真实的世界、面向问题解决的任务、通过不断的反思过程,最终促进全面学习目标的达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现阶段,深度学习作为教育领域和技术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实践与发展,但将深度学习引入主题班会课的教学与实践,以促进学校德育主题班会课的发展还鲜有报道。

一、一节深度学习型主题班会课的案例

1.班会课背景

目前,我所带的班级正处于八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处在叛逆期,班上与家长爆发矛盾的孩子逐渐增多,叛逆期的暴躁情绪也蔓延到班级内,影响到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这是每一位初中班主任都避不开的棘手课题:怎样帮助学生平稳度过叛逆期,化解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有一天,我们班班长因为和父母吵架,一天没来上课。我当晚家访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决定第二天召开我准备已久的一节主题班会课。

2.班会课过程概要

我提出的班会课主题:爸爸妈妈,你们听我说!

班会课的第一环节:爸爸妈妈,你们一点也不了解我。我下发了一份关于“我的爱好与父母的爱好”调查表,请同学们完成填写之后,我随机抽取了几份调查表投影到大屏幕,并通过微信、电话现场连线了这几位学生的家长,打开扩音模式向家长咨询他们的爱好和孩子的爱好。通过这样的模式,学生们渐渐发现: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远远超过孩子对家长的了解。

班会课的第二环节:爸爸妈妈,我很烦恼。我请了包括班长在内的几位和家长矛盾较大的同学说说自己目前有哪些烦恼,然后播放提前请几位家长录制的关于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视频片段。因为做了保密工作,同学们都非常吃惊,甚至还有惊叫声。但是,慢慢地,我看到有很多同学眼眶红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曾了解自己父母工作的艰辛。

班会课的第三环节:爸爸妈妈,我长大了。我请同学们在我下发的“长大宣言书”上写下自己的想法,希望父母能在哪些方面认同或者尊重自己,然后塞进信封中。接下来,我问道:你们慢慢长大了,父母呢?有学生说道:变老了。我反问道:他们没有年轻过吗?为何而苍老?我又播放了提前请家长们用手机抖音的一项功能——“看看我有几分像从前”录制好的自己年轻时的样子。第一位就是班长妈妈录制的。画面一出来,班长立刻情感崩塌,不断地抽泣。随着视频播放,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声哭泣。我知道,他们内心最柔弱的部分被触及了。

班会课的第四环节: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我拨通了班长妈妈的电话,打开扩音模式后递给了班长。只听见妈妈在那边急切地连续询问:“老师,小飞怎么了吗?不舒服吗?还是不听话了,我马上来学校噢。”班长终于忍不住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是我,我没事,我对不起你,我错了,我以后都听你的。”电话那头没了话语,也传来了阵阵抽泣声。然后我问道:“还有谁想打电话给家长?”又有几位同学举了手,几乎都是带着哭声向父母说“对不起”。

这时,铃声响了。我高声说道:这节班会没有结束,它只是一个开始,是度过叛逆期之后的你们,与父母重新相处的开始。我期待着全新的你们!

二、深度学习型主题班会课的特征

1.注重体验

基于深度学习的班会课,首先一定是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体验活动的教学过程,学生只有在体验式的班会课中才能获得切身感受,进而产生情感上、心灵上,甚至思想上的升华。体验式的班会课非常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罗京宁教授团队对此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体验式班会课通过引导学生的体验理解、感悟反思和交流分享,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进而帮助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基于情感体验的深度学习型班会课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和情感教育基本原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创设班会课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活动环节,重视建立班会课堂的“情感场”。

2.连接情境

深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班会课一定是连接真实世界的、有意义的、面向具体问题的情境化课堂。它要求班主任在针对某项德育主题而设计班会课时,需要深入地思考,力求将该主题与社会情境充分衔接,避免空洞说教。冯冬梅和田红等学者研究认为,基于深度学习的主题班会课是解决当下班会课“知行脱节”的重要途径,为班会课的学习逾越精神的鸿沟提供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有关德育原理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培养学生做出正确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反思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高阶思維能力,它是促使学生由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是将反思性学习过程作为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主题班会课的深度学习同样离不开反思过程,学生在参与和融入班会课教学的基础上,实现对自身的道德情操、品质素养、心理健康以及规则意识等方面做出反思和内省,自觉完成发现问题和做出改善的品行提升过程,进而形成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型班会过程,要求学生不是单一地听讲和“被灌输”各种道德理论和纪律规则,也不是“被动表演”式的参与,而是在对道德认知和规则要求做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判的重新认识,并主动结合自身的原有认知水平、观念意识以及行为举止等方面完成一定程度的思考。

4.迁移应用

黎加厚教授团队认为深度学习者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并适时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黎教授的这一观点强调了深度学习的迁移性特征,重视深度学习的最终意义,即对现实问题和任务做出决策并解决,因此这一理解也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深度学习指向的班会课应该具备的特征同样重视迁移应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以致用。这也是学校管理者和班级建设者的终极目标,即学生通过班会课的学习能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自发主动地规范自身今后的言行举止。一般认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才是对学习成果最好的检验,包含班会课在内的学校德育活动同样是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迁移应用特征也是深度学习型班会课的最重要特征。

三、深度学习型主题班会课的策略

1.积累德育素材

主题班会的变革首先应当是从形式与内容的变革开始。形式上由班主任空洞说教、学生回答式参与的传统模式,向班主任引导、学生自发式融入的模式转变;内容上由班主任就事论事、未能以学生身边的事例为教学素材,向班主任结合既定德育主题密切联系本校或本班的真实案例、问题、现象为教学素材转变。基于深度学习的班会课强调教学过程连接真实的生活情境,在这一要求下,班主任需要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具备德育教学意义的真实事件,并加以细心积累,做一名德育上的“有心人”。 班主任可以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积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有意义素材。除了可以利用QQ班级相册的收集作用外,还可以利用微信与家长沟通,获取学生在家庭中的有用素材。

2.重视情感体验

主题班会课的变革还需要从情感角度入手,让班会课充满真诚而不掩饰、尊重而不责备、温暖而不冷漠、安全而不紧张的情感氛围。真实的情感需要情境化、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加以激发,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班会课中直接参与活动,也可以展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照片或视频等,还可以播放邀请家长参与的语音或视频等。一个人最难的是直面自己的内心,两个人最难的是消除彼此的隔阂,一群人最难的是产生共同的情感共鸣。深度学习指向的班会课变革需要我们班主任有意识地从情感角度出发,设计班会课中关于情感体验的元素,有意识地让学生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

3.科学设计流程

深度学习的概念提出以后,如何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成为关注重点。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深度学习型课堂实例,提出了不同的深度学习过程模型。吴秀娟教授在广泛研究与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深度学习过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般过程,具体为注意与感知→激活与接受→选择与整合→批判与重构→实践与创新五个阶段。笔者将该模型与班会课教学的一般特点相结合,提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班会课教学流程(如图所示)。

该过程模型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阶段,提出此次班会课的主题、问题或者话题;第二部分是深度学习的主体阶段,具体包括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对主题的感知,激发学生回顾与表达原有的道德认知和思维观点,促进学生批判性地对主题进行分析理解与重构,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共四个过程;第三部分是深度学习的升华阶段,提出真实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将重新构建的德育认知迁移应用到有关情景中,促进知识的顺利内化和运用。

4.引导迁移应用

在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过程中,迁移应用属于高阶特征,在这个层次上的深度学习比较难以实现。但是,班会课的教学往往是围绕贴近生活的主题为中心而展开的,相比较而言,拥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将道德理论认知转化为品德行为实践。因此,将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迁移应用作为班会课最后的点睛和升华是深度学习指向的班会课的必备策略。这种迁移应用可以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有关实践性表述,也可以是学生在班会课之后做出的具体行动,还可以是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转变。无论是哪一种具体的迁移应用都离不开班会课最后的升华和引导。需要指出的是,深度学习强调的迁移应用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下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一般意义下的在生活中的简单实践。因此,需要班主任在进行班会课设计时深入思考,如何避免将这种迁移简单化、平淡化、空洞化。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05).

[2]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3]吴秀娟,张浩,倪广清.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内涵与过程[J].电化教育研究,2014(12).

[4]罗京宁.初中体验式班会课实施情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学,2018(5B).

[5]李小軍.“深度学习”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班主任,2020(07).

[6]冯冬梅.高职德育课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德育,2020(10).

[7]田红.“深度教学理论”让班会课学习逾越精神的鸿沟——“2017广州市班会课”课例评析[J].华夏教师,2018(2).

[8]张思琦,张文兰,李宝.国外近十年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02).

王建军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淳学校。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