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惬意教室:从育智走向润心

2022-05-30郭敏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教室

[摘要] “惬意教室”通过创设融真、美、情、思等多种元素的生态的、课程的、活动的生活场景,主张以真交心,平等使儿童心灵自在;以情暖心,关爱使儿童心灵柔软;以美润心,拔节促儿童精神高贵。通过建构真诚、温暖的教室生态,构筑起儿童自在、愉悦的精神空间。儿童在这里敞开心灵,自主地体会德性之美,汲取着生长的力量。惬意教室就这样用最生动可感的存在,丰盈着儿童的精神,滋润着儿童的心灵,触摸着儿童的灵魂,铸就了一部部鲜活的、不断向上的个体精神成长史。

[关键词] 惬意;教室;润心

教室起源于班级授课制这一特殊的组织形式,是顺应大工业生产而产生的。儿童每天在教室里学习、生活,教室陪伴着儿童成长。然而,在升学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儿童的学习被异化,本应作为评价学习情况的成绩与分数,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统治着儿童生活中的一切。儿童学习的场所——教室也被异化为竞技场。

为了让儿童回归“人”的应有之义,我们倡导“惬意教室”,就是把教室——派生于班级授课制的物理和心理的双重之“境”,注入一些心智和情意的因素,使教室起化合反应,以一种温情、有兴味、有意思的存在,尊重儿童的生长规律,浸润儿童的心灵,使儿童在有情有境的场景中,生成积极的、愉快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

惬意教室主张,通过创设融真、美、情、思等多种元素的生态的、课程的、活动的生活场景,使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享受人际和谐、个性张扬、精神自由的审美愉悦,产生适切、自由、惬意的体验,从而实现德性生长的自在、自为、自修和自觉,达成人的全面发展。

一、以真交心,平等使儿童心灵自在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惬意教室的前提条件。首先,师生之间要坦诚相待。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人際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真诚、接受、理解。真诚是人际交往的第一要义,应用在师生关系中就是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也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用真诚的态度去理解学生。一次班会课上,正在开展“我要把感谢卡送给你”的活动,学生语泽说:“我要把感谢卡送给郭老师,因为您上课生动有趣,我喜欢上了语文课。”我开玩笑地说:“语泽同学这个马屁拍得好!”没想到,他的好朋友冒同学站起来,愤愤不平道:“老师,他说的是真的!正是因为你教了以后,他才喜欢语文的。这是他亲口告诉我的!这不是拍马屁!”我怔住了,脸一下子羞得通红,无意的一句玩笑话却伤害了孩子稚嫩、真诚的心。我连忙走到语泽身边,拉着他的手,感动地说:“谢谢你!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我也要把感谢卡送给你!你教会了我不仅要上好课,更要尊重每一位同学!”我轻轻地拥抱着语泽同学,一股暖流在我们之间涌动。真诚的态度是一种勇于自我剖析的精神,也传递着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会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前行的道路上学会尊重、懂得理解。

教师要用包容的胸怀去谅解学生。曾经有一次,一位学生误将日记本当成作业本交了上来,我无意中打开来看了里面的内容。本子里,他吐露着心声,表达着对某女生的爱慕之情,也有一些辱骂我的话。毫无疑问,有些内容是有失偏颇的,但是我没有计较这位学生的不文明言语,我认为,他只是在宣泄情绪,他在日记中的宣泄没有造成恶劣的影响,我完全可以忽视。看完后,我将日记本放回原处,正想着怎么还给他,这时,日记本的主人匆匆赶来。他怯生生地看着我说,他交错了作业。我则装作漫不经心地说:“作业都在这里,我还没来得及批改,你换回去吧。”最后,他拿回日记本走了。我暗自庆幸,因为我的包容和谅解,给了他尊严,让一颗稚嫩的心灵免于背负那么多沉重的负担。包容学生、呵护童心,儿童才能享受童年,快乐成长。

对于班级发生的每一件事,教师不仅要善用真诚的态度来自我剖析,更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我们曾经也都是儿童,可以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来理解儿童的情感、体味儿童的需求,与儿童建立平等、真挚、互爱、互助的友好关系。只有这样,儿童才会舒展心灵,惬意生长。

二、以情暖心,关爱使儿童心灵柔软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教室里少了厉声的呵斥,少了冰冷的惩戒,更多的是规则关照下的自我成长。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情绪神经占据的资源对思维有制约和影响作用。自我管理系统的获得就是元认知的发展,它将带给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一间有温度的教室必将给学生以心灵的温润,触动儿童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游泳课回来的一桶姜茶,延时班上的一块烧饼,集体生日时的小小礼物,总会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老师的心中装着你们!班级生活多么幸福!萦绕着这份温暖,每个人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美好的午餐时光,为了响应光盘行动,学生自己动手,学做饭团。于是,每天餐桶中多余的米饭,会被加工成美味的饭团,我们班就又多了一道点心。后来,饭团又被改良,我将多余的鸡丁包进饭团,美其名曰:鸡丁饭团,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面对不爱吃虾的孩子,我把虾壳剥掉,撕成小段,然后包进饭团中,又曰:海鲜饭团。美味的饭团总是供不应求。在其他班同学羡慕的眼光中,我们自创的美味饭团,既实现了光盘行动,又达成了营养全面,深受大家的喜爱!其实,琐碎而忙碌的生活中,只要加入用心、用情等调料,班主任工作照样可以有滋有味。简单的快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味,也让我们的教室更加温馨。

物质生活的富有带给儿童的愉悦感只是短暂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高年级的儿童更加追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师要努力营造有人情味的教室,用规则下的“变通”,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

看着班上的王同学一直在努力,不断取得进步,我真为他高兴。有一次,他捧着试卷来找我,沮丧地说:“为什么我总是达不到‘优?”我看了看试卷,知道是他基础掌握不牢造成的,这可不是一日之功。我灵机一动,打算借给他两分,满足他的小小心愿。孩子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我想了想说:“这次是高利贷,下次考试还给我4分,可以吗?”“成交!”孩子愉快地答应了。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不懈努力,成绩越来越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信任和爱的基础上,才有向老师寻求保护的愿望,多么需要珍惜孩子的信任,教师多么需要成为智慧的、受爱戴的学生的拥护者,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永远保持和谐、友好、诚挚和善意的关系,保持信任、爱和惬意的和谐。

班级生活中,一人一岗的设置满足了学生的价值感,班级的悄悄话信箱呵护了儿童的自尊心,学子秀的定期展演也满足了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用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更好地激发了儿童的成长内驱力,它将带给儿童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以美润心,拔节促儿童精神高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知识是道德成长路上的“脚手架”,教室是孕育儿童高贵灵魂的田地。这里,需要老师尊重生命生长的规律,浇水、施肥、捉虫,不急不躁,不拔苗助长,也不隔靴搔痒,而是有针对性地、恰到好处地呵护成长。

教室里有眼前的“苟且”。星星榜,来源于班级优化大师软件,学生的优秀表现都会得到及时的奖励。课堂上的精彩发言、作业中的端庄字迹、上课铃响后的安静……凡此种种优秀的表现都会得到“星星”奖励。集得多了,還可以兑换自己心仪的奖品。于是,班级兴起“创优争‘星”的热潮:早上到校后争着做好晨扫,课间主动弯腰捡拾纸屑,放学后主动关灯、关投影。我不知道这样的新鲜感和积极性能保持多久,但我知道,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一些物质刺激,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儿童的德性生长,不能只依靠外在力量的改造,更要尊重和满足他们的天性,使生命活动处于自然和蓬勃的状态。

教室里更有诗和远方。每周的新闻播报,我和学生一起看冬奥会。我们看谷爱凌,看她在工作、学习之余坚持写的日记,看她训练时将每个动作做到最好;我们看武大靖,看他那双严重变形,遍布着伤疤、老茧的脚,看他灵巧穿梭、不断超越的身影;我们也看70岁的秦大河爷爷带领团队在冰天雪地里造出属于中国的冰状雪,成功地铺设了冰雪运动的赛道,这份自豪感难以言表。他们就这样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

每天中午,我们开辟了“午间一刻钟”时间,点击《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链接身边的凡人小事,追寻你我心中的那颗“星”。20多岁的飞行员大哥哥为了保障村民安全,毅然驾驶飞机与山崖相撞;7岁的一年级小朋友每天擀500张包子皮,只为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有15岁少年科学家、90后的校长小姐姐……这样的榜样,可亲、可近、可感。学生在留言栏中直面真实的自己,与心灵对话,领悟做人的道理,吸取满满的能量。

这样的对话,写在爱心形的贴纸上、网络评论区,镌刻在学生的心中,在打通“我”与“他”的相通之处时,发掘儿童的精神生长点,打下一生的精神底子。

教室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诗意寓所。真诚、温暖的教室生态,构筑起儿童自在、愉悦的精神空间,联结着儿童活生生的精神血脉。儿童在这里敞开心灵,自主地体会着德性之美,吸取着生长的力量,培植着纯真、向上的美好德行。惬意教室就这样用最生动可感的存在,丰盈着儿童的精神,触摸着儿童的灵魂,铸就了一部部鲜活的、不断向上的个体精神成长史。

[参考文献]

[1]郭敏.略论情境活动对于儿童德性生长的独特影响[J].江苏教育,2020(03).

猜你喜欢

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未来的教室
教室大变样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酝酿一下
教室里的开心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