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霸凌世界的生存法则

2022-05-30车耳

世界博览 2022年18期
关键词:霸凌校园孩子

车耳

霸凌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校园、职场甚至国际交往中。

霸凌指的是一种有明显意图的攻击性行为,在生理和社交力量不对等的前提下常常重复发生,挪威学者丹·奥维斯(Dan Olweus)对霸凌“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的定义为世人广泛接受,也就是说,霸凌这个词首先是指校园中的恃强凌弱行为。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话题,我们国家这些年也在关注,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启动了专项治理行动。当然从广义上讲,除了校园之外,霸凌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包括职场甚至国际交往中的。如果再扩大一点范围,还可以算上学龄前儿童的。

“史前社会”的霸凌记忆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受欺负的经历,似乎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玩着玩着就形成了不同群体,甚至是不同的帮派,动手打架的事时常发生。受欺负后想着报复,那就得有后台和靠山,这往往不是父母,而是同辈。那时候男孩子中自然是年纪大的欺负年纪小的,力气大的欺负力气小的,打架斗殴的事经常发生,就跟丛林法则中的动物一样。

在我小的时候国家还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绝大多数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家中有哥哥的女孩子不容易被欺负,如果有两三个哥哥那就不得了,能自成一霸。不过那时候的霸凌有度,且不能持续发生,尤其不能惊动大人干预,因为一旦大人干预,那领头的就得被惩罚。大人间处理问题往往比较理智,常常对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以示公正:看,我打他了!

实行计划生育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小孩子间恃强凌弱这种事不再倚仗同辈,而是倚仗家长权势和社会地位。在北方有句和霸凌相對应的俗语叫做“护犊子”,就是那种动物出于天性竭力保护幼崽不受伤害的心态和行为。霸凌是欺负他人,护犊子是保护自己人。只是,当孩子间发生冲突时,过度的保护甚至暴力介入,除了会让幼儿觉得出口气外,并没有任何的好处。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没有分辨善恶的能力。任何一个孩子都会藏有作恶本能,也会有善良基因。基督教认为人生下来就带有原罪,而儒家伦理认为“人之初性本善”,都有各自的道理。这是哺乳动物的进化所决定的,因为他们要保护自己,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教育孩子的一个关键原因。

后来我到国外生活,发现他们并不是这样解决孩子之间的争斗。和我们国内家长追求形式上的公正不同,他们要的是事实上的公正。在美国,家长尤其是父亲可能对幼儿之间的打架袖手旁观——反正他们个头矮力气小,即便打成一团,也不会有多大危险。如果是一对一,有的父亲甚至还会鼓励上次落败的孩子这次打回去——“fight back”,人家打你,你就打他。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指望大人出面,事事都想有依靠。

假如某人习惯于以欺负其他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孩子,那他的孩子长大后就会觉得一旦发生冲突,不需要寻求什么解决办法,只要恃强凌弱就够了。这无疑是在告诉正处于“三观”形成阶段的孩子一种处世哲学:你是没错的,都是别人的错。如果将这种习惯带到国外,就会受到太多的谴责。

校园霸凌的解决之道

影响较大的一次校园霸凌2015年3月发生在美国加州,在美国加州读高中的2名中国女留学生,遭到同为中国留学生的十余名同学多次公开羞辱、抽耳光、折磨虐待和限制人身自由,被害人当时还不敢报警。之后这起案件中3名参与动手打人的未成年女孩分别被判处6年到13年的监禁,服刑期满将会被驱逐出境,从此与国外留学无缘。

本案创造了少年女留学生因霸凌而被判刑的“世界纪录”,但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直到刑事诉讼开庭,这些少年犯和其家长都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案件主犯在被刑拘后还盼着早日开庭,以便几个月后能够在自己家里庆祝生日,结果一下子被判13年徒刑;在庭审期间,主犯做出各种凶狠表情,蔑视证人和观众,既无悔恨之意也无羞耻之心,被看不下去的法官当庭训斥;另个被告的家长不相信只是因为“孩子打架”就被通缉,采用国内方式——试图与被害人家长私了,结果被美国当地警方以贿赂证人罪拘留,和孩子一起被关了进去。

我从不同渠道多次看到过这个报道,一直在想:这些近乎法盲的豆蔻年华女孩子都应该是富家子弟,家庭条件好,可能就是从小到大被“保护”惯的,其父母应该是“护犊子”那种家长。人是有思想和分析能力的,不能像牛马一样用动物本能去爱孩子,因为这是溺爱,过犹不及。我们的问题往往在于对不该干预的进行干预,而对应该管束的却缺乏管束,过去常说的纨绔子弟,就是被惯坏了的孩子,自己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以为用钱就能摆平一切……现在人们常常会把家长护犊子的行为看成是贬义。

挪威学者丹·奥维斯对霸凌的定义为世人广泛接受

印度一小学开展反霸凌主题活动,学生们作出反霸凌承诺。

校园霸凌是一种反社会行为,会给受害人带来不易修复的心灵创伤。

虽然霸凌这种事古今中外都长期存在,但是最近这些年才成为一个人们熟悉的话题,因为国际交往频繁,在国内不是事的,可能在国外就是很大的事。

有一项调研发现,年龄在13岁到18岁未成年期间,出现暴力霸凌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年龄层。霸凌这种事不分男女、阶层,放任自流就会反复发生,受害人不止一次地被欺负。校园霸凌是一种反社会行为,会造成受害人心灵创伤而不容易修复,也会造成被害人学业低落、不敢倾诉、远离他人,很长时间生活在阴影中,最后受害人还可能产生报复性行为,转而霸凌和加害他人。

鉴于校园霸凌危害严重,美国民众对此态度非常坚决,大部分人认为如果包庇未成年孩子的暴力行为,将来会发生更严重罪行。而美国法律和地方规则也建议发现孩子受伤、被霸凌的学校和医院主动报警,否则他们可能被要求承担责任。这样一来,学校和医院当然不愿意以身试法。事实上,在美国社会,很多本来想保持沉默的受害人都是在这些机构鼓励之下才报警的。

北爱尔兰“反欺凌青少年论坛”由100名来自北爱尔兰各学校、年龄在12—19岁的青少年组成,它以“改变从我们开始”为主题探讨与欺凌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鉴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美国的邻国加拿大也普遍设立“儿童帮助”热线和网站,学校不断教育学生如何使用这些渠道。同时他们还编发各种读本,明白无误地指导孩子们遭遇校园霸凌时不要保持沉默,把所遇到的、看到的都说出来,及时打电话报警,同时法律规定警方在接到电话时必须及时作出反应。

我们的邻国印度这几年开始也加大了对霸凌的惩治力度,各学校开始设立反霸凌委员会,由校领导、教师、校医、家长代表和法律顾问等组成,委员会的任务是制定预案、开展培训、在校内外监控并制裁霸凌行为。

在我国,校园欺凌事件这些年时有发生,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欺凌者往往只会被批评教育,并不担心背负刑事责任,而当事学校、老师甚至受害学生家长往往习惯于劝架和解,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直到问题严重才开展治理专项行动。

残酷的恶意

如果说在孩子们间的霸凌容易被识别,辱骂打人作为证据一眼能看出来、不会有误读的话,那么,发生在职场中的霸凌却比较隐蔽含蓄。成年人毕竟有一定的法律概念,知道打人犯法、无故骂人不道德,所以他们会采取看上去好像合法的方式。就这点说来,职场霸凌往往和上级领导、业绩指标、协同合作和晋升发展混为一谈,也就更不容易判断。

职场中的霸凌经常游走于规则和情理的边界间,让你有苦难言:讨厌你的上司可能把你写的策划方案一次次驳回,不断要求返工,搞得你顿时没有了方向;多次向你暗示将要招聘新员工,不行就走人,让你没有安全感;没有明显的理由,也没有任何解释,就直接缩减你的工作范畴,剥夺你的职责;不让你参加会议,剥夺你的知情权;特意监督你上下班和外出时间,记录在案并作为惩罚的借口;等等。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劳动者权益被侵犯不时发生。那些当众侮辱员工、恶意中伤同事、对下属无端谩骂、暗里打压明里劝退等行为,都属于职场霸凌,虽然在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明确界定这种行为,但是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

二战大片《血战钢锯岭》中,主人公道斯因拒绝拿枪而被战友欺负,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军中霸凌问题。

在2014年发生的韩国虐兵事件,让世界知道了军中霸凌的残酷。被害人是一名年仅20岁的尹姓士兵,遭到5名老兵长期虐待,最终不堪凌虐而死。半年后,韩国陆军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军事法院判处主犯45年徒刑,其他4名被告分别被判處15至30年,都属于重刑。法院判决的惩戒色彩很重,希望这样的刑期产生足够的威慑,避免类似悲剧再度发生。

军中霸凌在各国都有不同形式的存在,世上“最强大”的美军也时常爆出类似的新闻。几年前那部很火的二战大片《血战钢锯岭》,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这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该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道斯的真实经历。

在影片中,主人公道斯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因儿时目睹父亲家暴母亲还动用了手枪,从此对枪械有了心理阴影,虽然自愿参军却拒绝拿枪。教官瞧不起他,大声骂他不能保卫自己国家的妇女和儿童;战友嘲讽他,将其女友照片抢走,挖苦他不是男人;之后大家因他受罚并加大训练,抢走他手中的《圣经》,不给他祷告时间;某天夜里,大家共谋将他按在床上打得鼻青脸肿。

第二天出操时道斯脸上青一块紫一块,一直骂他的教官都有点看不过去,诚恳地建议他主动退出军队,何必遭那个罪。道斯倔强地坚持着,不肯走也不认输,甚至不肯告发打他的人,说是自己睡觉不老实才摔成这样的。这让在场的士兵们都睁大了眼睛:道斯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道斯所在的队伍被派往南太平洋战场。面对凶猛的日军,道斯在血腥的战场上仍然拒绝举枪杀人,他成了一名后勤救护兵,在枪林弹雨中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几十名战友,甚至还救了几个重伤的日本士兵。在反攻前夕,大家列队等待冲锋,而道斯却在祷告,以至于长官打来电话斥责部队为什么不准时出发,在等哪个混蛋士兵?这时镜头给到那些排列整齐的战士,他们都像行军礼一样侧头注视着道斯,安静地看他完成祈祷,再一起重新投入战场。从相互排斥到相互依赖,那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复杂的界限

在一本名为《美国陷阱》的书里,写到了世界500强的法国电力公司阿尔斯通,以其锅炉部全球负责人皮耶鲁齐在美国被捕的亲身经历,揭露了美国政府利用《反海外腐败法》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内幕。

因多年前在印尼业务的一项交易涉及支付佣金,皮耶鲁齐被美国执法当局利用其在美国出差的机会将他逮捕。这就要讲到美国人独创的“长臂管辖”做法,就是像蜘蛛侠一样,将自己臂展延伸到国外的任何角落,将自己国内法至于国际法上,对他国企业雇员进行美国式的公司治理和人员管辖。

皮耶鲁齐在美国并没有违法犯罪,他的做法在法国和交易地印尼都属于常规操作,而且他也不是直接交易人员。但是,美国人不仅抓了他,还把他关押了几年,迫使他和检方达成认罪交易,全面配合美国司法部调查,放弃抗辩,自我认罪,且逼迫阿尔斯通公司承诺调查自己的员工。

这和在法国打官司的原则完全不同。在法国,没有哪个律师事务所会一开始就建议客户接受检方指控,配合执法部门。而在美国,相当多的律师都倾向于和政府合作,用承认部分指控的认罪方式换取检方放弃另一部分指控。这看上去就是一种和检察官之间的交易。

美国执法机构很善于做这种交易,因此加快了将“长臂管辖”延伸到全球的步伐,开始将这项原则伸向外国公司和个人。任何一家外国公司,只要用美元进行买卖,或者仅仅通过设在美国的服务器收发、存储邮件,都可能进入到美国的“长臂管辖”范围。美国利用国内法律作为经济战的武器,削弱竞争对手,最终达到低价收购对手从而维持其经济垄断的地位。

美国的“长臂管辖”原则进一步延伸向外国公司和个人,3年前美国政府无理要求加拿大扣押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便是一次“长臂管辖”。

众所周知,3年前美国政府无理要求加拿大扣押华為公司高管孟晚舟,便是一次“长臂管辖”。而在20多年前美国军舰在公海追逐中国货轮、强行登船“检查”也属于这种“长臂管辖”,这都是国际霸凌的具体例证。根据国际海洋法,悬挂中国国旗的货轮就是中国领土的延伸,这相当于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美国还借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挥兵入侵了这个主权国家。多年后美国政府自己也承认这是个错误,但并没有因此在双边和多边关系上减少国际霸凌。

说到这里,笔者想到了托马斯·莫尔,他在著名的《乌托邦》中建议公民们不要自己杀生,而把这种屠宰鸡鸭牛羊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以保存人类的恻隐之心、怜悯之心。书中讲述的社会状态在几百年前是空想,现在很多已经变成了现实。

所以,在提高法律意识、强化社会治理的条件下,从小教育和培养人的怜悯之心对消除霸凌至关重要。学习关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的作风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不会以大欺小、恃强凌弱。

(责编:常凯)

猜你喜欢

霸凌校园孩子
逆转人生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