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2-05-30石伶俐

求知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实践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教师创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思路。文章从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含义和应用背景出发,根据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要求,提出了四个有效的实践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实践策略

作者简介:石伶俐(1976—),女,江苏省淮安小学。

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发展、提升能力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随着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构建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成为许多教师的课题研究的重点。根据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应用如下策略。

一、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探究的主题

问题是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探究动机,发掘学生学习潜能的关键元素[1]。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阶段,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为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对比性问题:(1)6个草莓,每2个装一盘,最多可以裝几盘?(2)7个草莓,每2个装一盘,最多可以装几盘?为了帮助学生完成问题探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教具,要求学生动手分一分。在装盘的过程中,学生回顾了整除的知识,再通过独立操作,体验“有剩余”。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剩下的1个不够摆一盘怎么办?这样教师可以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继续探究。又如,教师在讲授关于“长度单位”的内容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长度,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长度单位,还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说出自己见过的最长的物体,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积极融入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另外,在引导学生完成基础性的思考和讨论后,教师还要继续引导学生,以确保学生的思考方向与课本内容相吻合,尤其在初期,教师可以多提示和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先合理设计问题,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线,牵引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回顾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定理,真正掌握数学定理背后的逻辑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尤其是在初期,要严格把控问题的难度,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有限,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需要在情境中创设更合理的问题。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情境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认知。教师要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与考量,使所有的情境创设更为合理,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问题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要确保创设的问题有一定的悬念,以调动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讲授“加法结合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采用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动画片引入教学内容:熊大有哈密瓜和草莓共48个,他想要分给熊二和光头强,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也需要营造更为和谐、轻松的环境,以增强教学效果。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时比较好动,很难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使其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关注、认可和表扬,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针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并大胆地举手表达自己的见解。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认知是有限的,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答案,为了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言的行为,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进而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基于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能够充分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勇于回答问题,进而获得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小学课堂中,教师还需要确保问题题材的丰富性,以更好地运用问题开展引导式教学。教师若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增强教学效果,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热情,并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图形时,教师可以将教室中的物品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联系,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的图形,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组织小组互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能否有效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高低。从理论上讲,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生具备对话和讨论、小组调节、冲突管理、小组领导等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克与千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小组合作任务:称1千克苹果并数一数个数。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称重的结果,让全体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并讨论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个数不一样?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共同操作、共同讨论的机会,促使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经历先估算后计算的过程,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共同参与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又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各个合作小组独立完成,让每个合作小组在班级内开展不同主题的统计任务,将结果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两种形式呈现,通過调查统计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需要为不同小组提出问题,鼓励小组内部共同思考、讨论并找出答案,随后开展任务。问题可以是统计的主题方向,统计的几个途径或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进行充分思考、确定方向,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配合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充分应用合作学习法能够有效助力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尝试和优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划分合作小组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数学基础、表达能力、性格特征等,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和谐、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且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进步程度以及课程内容要求,灵活调整组员,甚至重新划分或短暂合并,以发挥合作学习法的最大效用,进而让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发挥最大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辅导,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效率

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合格的教师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中,应具备学科能力和指导技能,既能够根据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的表现适时渗透学科知识,落实课程教学目标,又能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分数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教师指导学生将正方形白纸对折两下并涂色,然后提问:任意选择折成的两个图形,所涂色部分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吗?在学生分析与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操作失误、偏离探究主题的行为进行纠正,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2]。

又如,教师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在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知识讲述完毕后,可以向学生分发提前准备好的素材和工具——一些平行四边形的色卡和其他图形色卡,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找出其中的平行四边形。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图形色卡通过剪裁的方式变为平行四边形,并在剪裁过程中提出问题,如“怎样确保剪裁后的对边为平行线”,引导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一个特征进行验证,即对角相等。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属性。需要注意的是,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思考,需要根据学生的思考方向和遇到问题的难度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避免学生浪费时间、影响效率,也避免学生在不必要的问题上纠结,反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和知识。教师通过控制问题的难度、提出问题的时间点和指导程度,让学生在每次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都能够有所突破和提升,并不断增强学习信心,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加强教学评价,不断优化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受到评价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测、激励和反馈的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驱动小组合作探究。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之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分,除了传统的分数评价方式,教师还需要通过日常观察着重考虑几个维度,包括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在评分的过程中需秉持公平原则,并且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便于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持续进步。另一方面,除了从教师角度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部展开评分,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其中,在学生互评阶段,教师需讲明原则,引导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日常真实表现进行评分,最终形成包含客观分数、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新型评价体系,让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评判,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与传统的讲解教学模式不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即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学生在合作互动中的表现等,因此,教师应打破统一的、标准化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学生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在问题中的表现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探究能力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与自评,然后利用量化与质化的方式呈现,并以此为依据促进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探究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评价与反馈不断反思,优化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保证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张彩虹.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9):89-90,93.

黄丽娟.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46.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实践策略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