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方位预设,多元化生成

2022-05-30王华平

求知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预设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都是不可或缺的,多方位的课堂预设会呈现多元化的课堂生成。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推进教学,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通过对郑淇老师《感受我们的呼吸》一课进行评析,探讨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科学;预设;生成

作者简介:王华平(1972—),男,浙江省玉环市楚门中心小学。

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我们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科学的教学离不开预设。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具备自主探究能力,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向必然会和教师的预设发生碰撞,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生成性[1]。

课堂预设就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即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发展水平和探究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课堂生成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呈现的课堂实际情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预设和生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杂乱无章的。因此,科学教师要正确应对小学科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升科学课堂的有效性。笔者在“2020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直播培训研讨会”中观摩了郑淇老师的《感受我们的呼吸》一课,深深感受到小学科学课中预设和生成的重要性,受益匪浅。

一、课例背景

(一)授课内容

在研讨会中,杭州市学军小学的郑淇老师对四年级上册《感受我们的呼吸》一课进行了教学。《感受我们的呼吸》是《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一课,是学习后续单元《呼吸与健康生活》《测量肺活量》两课的基础。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受呼吸的过程以及用简单装置模拟人体呼吸,了解了人体呼吸的器官,并明白了空气中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二)授课对象

授课对象为杭州市学军小学的学生,全班学生科学素养较好,生活知识丰富,学习科学的兴趣浓厚。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这一单元时,学生已从人体的身体结构入手,通过看、听、摸等方法,认识了器官。同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于人体呼吸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能感受到鼻子、嘴巴在参与呼吸,知道呼吸需要空气,有些学生还知道呼吸是为了得到氧气。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时人体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等问题是不了解的。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自身感受呼吸、观察与模拟实验结合的实践活动,获得了与呼吸相关的新认知。

(三)授课目标

概念目标:学生通过自身感受,知道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呼吸模拟器和人体呼吸器官图,能说出呼吸是由鼻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人体呼吸器官图,并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探究目标:学生通过有意识的呼吸过程,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学生通过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通过呼吸体验活动,对探究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学生通过开展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倾听别人的观点,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氧气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

二、多方位的课堂预设

(一)教材预设

想要设计一节好课,教师首先必须吃透教材和教学用书,结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流程[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含有科学实验探究,实验环节是教学中的必备流程,因此科学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实验了然于心,对实验类型、实验步骤、实验所需材料都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另外,学校是否具备进行实验探究的硬件设施、实验材料是否配备齐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是否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等也是科学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考量的因素[3]。因此,科学教师在进行课堂预设时应开展“下水实验”,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实验,才能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需要整改、哪些方面需要补充。在郑淇老师执教的《感受我们的呼吸》一课中,她没有照搬教材中的呼吸器模拟装置(见图1),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相比之下,郑淇老师的模拟装置(见图2)更加简单,利用一根Y形管代替了原先的两根吸管,这样更加贴近实际。精心的教材预设会成为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课堂生成时,实验现象会更加直观,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也能更加胸有成竹,从容应对。

(二)学生预设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于科学他们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而且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所以科学教师在进行课堂预设时,首先要认真地了解學生,了解他们的科学思维习惯、实验探究方式、实验操作能力水平,了解他们对科学的认知、经验和生活态度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谈话、问卷调查或者导学单收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郑淇老师课前让学生就“呼吸时气体进入人体经过了哪些呼吸器官?”“关于呼吸想知道些什么?”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前测,结合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前概念,以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后面的课堂生成做铺垫。从学生的前测单可以看出,有些前概念的确是正确的,而有些前概念还存在一些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在预设时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转变前概念。郑淇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预设,真正体现了生本课堂理念。

三、多元化的课堂生成

教师在进行多方位充分的预设之后,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课堂预设之中,此时课堂开始生成,课堂生成会因为之前多方位的预设而变得更加多元化。在课堂这一个动态生成的活动空间里,隐藏着很多不确定的消极因素,教师要及时将这些消极因素转变成课程资源。通过动态生成,科学教师的精心预设得到完美实现,呈现高效的科学课堂,这是意料之中的生成。当然,教学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生成,这就需要科学教师利用自身的教学智慧来正确应对。

(一)意料之中的生成

郑淇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充分的预设,所以课堂生成十分顺利,让人感觉清晰流畅。例如,在让学生感受呼吸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确感受到有气体通过咽、喉、气管等,但是这种感觉是微弱的,而且学生难以表达其所在的位置。郑淇老师在预设时就考虑到这一点,事先准备了听诊器,非常巧妙地借助听诊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气体通过的器官位置,笔者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学生那种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这节课已经可以自己解答原先的一些疑问,如“除了鼻子还有什么呼吸器官?”“人是怎样呼吸的?”“大脑也算呼吸器官吗?”……但是还有一些疑问尚未能解答,如“空气被吸到肺里后还会去别的地方旅行吗?”“人的呼吸为什么会变得急促?”……郑淇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对前测单进行完善,使课堂生成得到进一步升华。正是因为有先前全面的预设,才能展现这种精彩的生成,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二)意料之外的生成

课堂的生成千变万化,再周密的预设也有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生成,此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好心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郑淇老师的课中,学生普遍知道气体可以从鼻子或者口腔进入人体,但是他们认为气体在经过鼻子和口腔之后马上就要经过气管直接到达肺,对咽、喉这些部位并不了解。郑淇老师面对这一情况,并没有马上纠正,也没有直接给出咽、喉这些词,而是顺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你认为气体经过了气管呢?”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没有答到点上,郑淇老师也很耐心地倾听,直到一位学生说自己有痒痒的感觉,郑淇老师继续追问:“哪里感觉痒痒的?”学生摸了摸自己喉咙的位置,此时郑淇老师顺势引出了咽、喉的概念。为了进一步验证,郑淇老师还让学生借助听诊器感受气体经过咽、喉的情况,这使得学生对咽喉的印象更加深刻。郑淇老师将意料之外的生成巧妙地转化,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对自己的预设进行灵活的调整,站在学生的角度推进教学,给学生留下了动态生成的空间,展现了高效、精彩的课堂生成。

四、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

通过郑淇老师《感受我们的呼吸》这节课,笔者深深感受到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的重要联系,这节课的精彩离不开郑淇老师前期用心备课的工作,这体现出一位科学教师的匠心。多方位的预设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只有进行全面预设、精心预设、灵巧预设,才能确保多元化生成的高效性。当然,动态生成也不一定非要刻板地顺着预设,有时候意外的生成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生成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引导生成、拓展生成,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科学课堂带来的乐趣,这样课堂也会变得生动而且富有活力。

在感叹郑淇老师课堂精彩之余,笔者也进行了反思,认为自己课前的预设做得不到位,尤其在教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新教材时,因为没有事先对学生先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结果在教学生成时不可避免地出现“翻车”的情况。如在《水》这一单元中有溶解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溶解概念的认识还不是非常清晰,不明白怎样才算是完全溶解,从而导致实验难以顺利开展。其实早在一年级下册《它们去哪了》这一单元就涉及了溶解概念,因此笔者想当然地以为学生已经有这方面的前概念。然而,虽说现在一年级就开设有科学这门课程,但是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一、二年级往往都是由语文教师或数学教师兼任科学教师,而且基本都是流于形式。此外,在三年级科学教学中还涉及很多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在研究水、空气的特点时涉及体积概念,在研究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时涉及倍数关系,在观测风向时涉及八个方位,在测量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时要绘制柱状图等,在教学前笔者也没有提前向学生了解他们对这些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导致课堂生成时效率低下,作业反馈情况极差。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只要教学内容涉及一、二年级的科学知识点,笔者一般都会先向学生了解他们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反思自身的教学实例,笔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课前充分的预设是多么重要,教师不能只是考虑教学设计,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预设,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在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在精心设计教案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认知现状、思维情况,运用自身的教育智慧灵活地处理生成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调整。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才能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身为教师,我们必须抓住对本课有教学价值的内容,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顺畅开展。

总之,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并不存在矛盾冲突,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握并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科学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多方位的预设才能呈现多元化的生成,精彩的预设才能成就出彩的生成,教师应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

良好的课堂预设是探究活动的基础,创新的生成性活动则是学生科学认知能力再次发展的推进剂。教师应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重视预设,关注生成,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楼曙光.正确处理好小学科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J]. 新课程(教师), 2010(4):103.

王英娟.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J]. 教育革新, 2010(5):32.

黄元莉. 小学教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J]. 中学生作文指導, 2019(13):150.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