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5-30马玲芳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章老师

马玲芳

一、引言

语文课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来说是最简便的方式了。学生需要为未来做好铺垫,在阅读材料的范围上需要有所扩大,在平时少做习题、多读书,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材料。勤阅读诗词名句、著作名篇等方式都可以提升语言能力。在注重阅读的同时,也要注意阅读的方式方法,合理的方法是进步的一种捷径,培养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对提高阅读的速度以及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助力。阅读能力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它作为语言能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是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也是人生必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学校要紧抓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此,我们需要探索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二、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要有好的阅读基础,首先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学生没有很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读来读去就那几本书或所选阅读材料类型单一,读上几遍之后就索然无味了。因此,我们需要对症下药,就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培养阅读习惯。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拓宽阅读的范围

在阅读材料的范围选择上,要尽可能让学生选择实用性较强的阅读材料。可以由学校牵头为学生提供这些方面的材料,可以不限文本,如科学杂志、名人轶事、风俗文化、新闻杂志、历史文化等方面,至于学生的意向就由自己而定,只要是有利于学习的刊物,都可以鼓励提倡。

(二)保证阅读的时间

当然,读书是要花费时间的,除了学生在自己的闲暇时间阅读外,学校也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或者10~20分鐘的阅读活动。在学生闲暇阅读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量以及课程量合理安排阅读材料,可以制作成小本子,方便学生携带,随时阅读。

三、调动主动阅读的兴趣

(一)引入多媒体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具,将语文教学形象化地代入课堂之中,营造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同时,在文字、声音、图片等多样化的场景中提升阅读的魅力。

(二)阅读教学生活化

在阅读教学中,就算教师没有给学生教授具体的阅读感受和理解,学生在首次接触一个作品时也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理解。教学不单单是给学生讲述、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入作品,接受自己的第一感受与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连接在一起,感受作品。将作品融入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未来的自主阅读意识与语言能力提升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代学生在读书方面缺乏主动性,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悬念调动法。在进行阅读时,将作品中的悬念留给学生来解决。阅读一篇文章时,要把握张弛度,知道重点在哪,悬念在哪,将结果留给学生,学生因为迫切想知道答案而会自由猜想,这样会比老师读出来的结果更加丰富多彩,给学生创造寻找答案的时间,充实学生内在的精神世界。

2.故事梗概法。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讲一个故事的大概框架,让学生就这个框架来进行引导性阅读。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在学习之前,将故事框架标注,分段阅读,加深印象。开始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个故事的简要介绍,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进行学习,故事内容会更加丰富和生动,读起来也会别有一番感觉。

3.电视辅助法。近些年来,好的电视剧和电影越来越多,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谈论电视剧的情况。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收集学生喜爱的电视剧,为学生普及相关的人文历史知识,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如之前一直大火的名著之一《水浒传》,自从播出以来,一直受到大家的好评,教师可以在这方面提出话题,让学生就此进行讨论,畅谈经典战役、梁山108位好汉等,边讨论边思考,效果较好。

四、培养科学阅读的方法

一篇文章是由多层内容组成的,文章的层次显示出相应的信息,有着相应的作用。以下进行各层次的分析:

(一)文题

想要深刻理解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要注意的首要问题。文章的标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文章的大致内容,有着引领全文的关键性作用。只有理解了标题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循序渐进地阅读文章,才能深入文章去领会作者的中心思想。中学课文有一篇《济南的冬天》,这个标题看起来是说济南的冬天这个季节,实际上北方都有冬天,但是单独写济南,就与其他地方的冬天有所不同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跃然眼前了。

(二)文章的层次在文章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将文章的脉络理顺理清

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需要对文章所表达的说明对象进行了解,然后可以围绕对象从不同的方面来解读文章,即文章层面。在阅读时,可以对文章进行上下层次的划分,根据前文提要的不同可引出后面相异的结果,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思路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这样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很容易把握作者的想法,顺着这样的思路进行下去,不仅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还能提升阅读的理解力。

(三)把握阅读速度

阅读的形式一般有两种,其一是快速阅读,其二是深入阅读。快速阅读常见的是浏览,一般会在短时间看完整篇文章,虽然读得快,但是能明确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要想表达的思想。深入阅读需要较长的时间,对文章逐字逐句进行深入研究性阅读,对文本能有通透彻底的理解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问题等。不同的阅读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语文课经常会安排一些自学性的内容,学生首先会速读,先大致了解文章意思,在心里有个印象,然后细细品读,掌握关键词、关键句,分析文章的内在表达,掌握课文的详细内容与中心思想。

(四)阅读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读了一篇好文章后就会与其他人分享文章的精彩点和自己对文章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章带给自己心情上的变化和自己的内在感受;(2)文章对自己的启发和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收获;(3)书中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4)自己对书的评价。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每次阅读文章之后进行自我思考和总结,分享自己的读后感等,对学生、对老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提倡阅读自主性

现代教育一直注重阅读者阅读时的主动性。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指导的是阅读的方法,指导的是过程,要保护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思想,激励阅读主体的个性。教师自己的理解只能代表自己的思路,并不能代表学生,更不能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文章,用自己的感悟来诠释作品。

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模式或结构,生成自己的思路,产生自己也能创作的想法。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和写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取消老师讲、学生读的教学模式,建立相互讲读的机制

在阅读中,根据每个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方面的不同差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彻底扭转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在阅读后,学生可以多方位交流,可以和同学交流,可以和老师探讨,老师不能立刻否定学生的看法,也不能给学生灌输自己的思路,课堂阅读属于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进步的活动,各抒己见。让阅读教学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发展。

(二)鼓励疑问的学习氛围

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可以有效地展示一个人的智慧,也能充分体现他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遵循诚实、公平的原则,学生可以平等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学习中能够随时提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少提问得到的能力就少,多提问学会的也就越多。学生大胆的提问和老师耐心的解答,可以提高老师在学生心中的亲和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省和自我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求同存异,标新立异

学生有了創新素质,就有了非比寻常的独特思维。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都是有差异的,因为生活、经历、感情、性格的不同,差异也会千姿百态。这时,教师可以看准机会,以学生的独特思维启发学生,让学生进行合适自己的多方位分析,在求异过程中发现自我、创新自我。

七、结语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合理、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也让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从学习并掌握知识层面提升到未来的创新。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学底子,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在学习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提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文章老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六·一放假么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