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2022-05-30李永成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3期
关键词:导图初中英语文本

李永成

新课改倡导初中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听和读关注的是理解能力发展,说和写关注的是表达能力发展,四个板块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由此在实际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要在正确理解彼此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去进行板块结合教学,这样才能使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逻辑初衷

阅读与写作作为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板块,阅读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信息输出的过程,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的合理交互,可以使得语用知识的建构和运用素养得以充分锻炼。部分初中英语教师难以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在设计英语课程时,可能会以板块化教学模式来进行,这样就难以有效联系阅读和写作板块,阅读与写作的交互机制难以构建,自然会对初中生语言学习的有效性造成不良影响。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初中英语教师要将读和写相结合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策略,实现阅读与写作板块的整合,在此基础上确保阅读可以促进写作,写作可以辅助阅读,在两者良性交互的过程中确保英语知识学习质量得以提升,引导英语语言素养发展渐入佳境,由此使得初中英语课堂体现出高效化的特点。当前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在错误的英语教育理念引导下并没有妥善处理好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学生也不能进入良好的读和写相结合教学格局,这样的问题如果长期存在,就可能对读和写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效率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据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能够切实依照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育需求,合理处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继而生成更加理想的阅读写作整合格局。也就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初中生可以更好地锻炼自身语言能力、阅读素养和写作素养,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也会步入更加理想的状态。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策略

阅读与写作的关联,决定了在实际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好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树立整合意识,继而建构更加理想的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环境。作为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切实采取措施来进行优化。

(一)推崇多样阅读,实现写作素材的不断积累

很多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总是感覺不知道写什么,写的过程中总是盯着字数在堆砌,写来写去还是难以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调研,会发现他们平时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接触的英语素材比较少,自己所了解的相关话题也不是很多,这样就容易出现写作素材匮乏的状态,自然难以在写作的时候做到言之有物。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在平时的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素材,多阅读,多积累,这样在遇到各种作文话题的时候才可以迅速想到自己阅读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将对应的写作素材应用进去,构建阅读与写作的交互机制。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有积累阅读素材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强化记忆,进行内化,这样才能够生成自己的写作素材库,这就要求阅读积累不能是走马观花式的。如在课外绘本阅读中某学生看到了这样的语句:Smile at life,so you can perceive its beauty.将其翻译过来就是:微笑面对生活吧,这样你才能够觉察生活的魅力。在一次写“How to deal with life”作文时,学生就想到了自己摘抄的这个语句,于是适当将其引入文章,作为文章的开头,这样就可以保证作文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此基础上再去进行后续素材内容的嵌入,自然可以写出更好的作文。学生有意识地在阅读中去积累、去摘抄,并且强化记忆,使得对应的素材可以不断内化,在后续的作文中一旦遇到与此相关的,就可以迅速进入对应语言知识点运用格局。从整个历程来看,在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生能够将摘抄的内容内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摘抄的习惯,然后利用自习的时间去朗读和背诵自己摘抄的内容,在反复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学生对素材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后续作文应用中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初中生也需要慢慢在阅读中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学会利用各种机会将自己掌握的素材使用到作文中去,由此锻炼自己的语用素养,进入更加理想的核心素养发展格局。

(二)以教材阅读为基础,开展有效仿写活动

教材阅读是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基本板块,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单元学习需求,合理进行阅读教学的设计,在此环节可以有效将仿写活动嵌入进去,由此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交互,继而使得语言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不断提升。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的时候,其中的阅读篇章话题为如何学习英语,在进行此课程设计的时候,教师就高度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交互。其详细的教学步骤为:首先,头脑风暴板块,就是要求学生围绕How do you usually learn English话题来探讨自己的意见,讲述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技巧,由此与英语学习相关的词汇会不断被提及,学生在这样的头脑风暴中也可以对此话题有更多维度的认知,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接着,阅读活动板块,要求学生以快速阅读的方式来进行第一自然段的阅读,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将焦点放在How do I learn English上,这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方法会有更多的认知和感触,有的是看电影,有的是听对话,还有的是查字典。依靠上述的精细化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与学习相关的词汇知识。再者,要求学生将阅读篇章中的学科进行改变,将英语学习场景变为语文学习场景,然后依照文章的结构和形式来进行仿写,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类比不同场景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潜移默化地进入对应的高效英语写作格局。教师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可以先去思考,然后去探讨,再者去进行语言组织,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整合。从上述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平时的初中英语教材文本阅读中,可以巧妙结合实际情况,设定仿写活动板块,这样可以有效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交互,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综合效益也会因此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

(三)推崇小组教学法,實现阅读与写作的交互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的交互,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他们有兴趣融入进去,这样才能够使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朝着有序的方向进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锻炼,语言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够不断提升。如在学习九年级英语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设定小组活动,继而有效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交互。详细来讲,其主要的教学步骤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small invent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为话题进行探讨,小组内组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确保此话题的认知能够不断提升。再者在课后让学生去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小发明,对于发明的初衷、发明的原理、发明的实现路径等进行探讨,这样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可以有效交互。在课堂上可以将自己的发现讲述出来,在分享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发现彼此表达中存在的偏差,继而使得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锻炼,依靠这样的交互,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会不断提升。还有就是教师会要求学生针对自己选择的发明探讨自己的改进意见,然后撰写对应改进方案,这样就可以使阅读与写作很好地交互。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在表达中,或者是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很好地反馈,继而确保实际的英语知识学习能够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进展,阅读与写作的交互也能更好地展现其效能。

(四)巧用思维导图,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交互

思维导图,是很好的信息梳理和整合的工具,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实际的英语文本阅读过程中,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文本结构的优化,继而确保对文本有着更全面系统的认知,同样文本阅读中,作者写作思维的归结会慢慢内化为学生的写作思维,在后续写作的时候可以很好地依照思维导图来进行布局,这样就可以顺势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交互。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在实际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规划中,可以巧妙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阅读板块与写作板块的整合。如在七年级上册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单元学习的时候,阅读材料是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阅读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实现文本信息的筛选,然后架构对应的文本结构,再要求学生在脱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文章内容的复述,这样的复述实际上是信息输出的过程,是阅读的高级阶段。课堂上教师会选取对应的学生代表来展现自己的思维导图,并且进行阐述,在阐述完毕之后,教师让学生尝试以思维导图为框架进行文章内容的复写,这样就顺势进入写作的状态。很明显,在上述的教育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辅助阅读板块,也可以辅助写作版块,更为重要的是,以思维导图为媒介,可以很好地关联阅读板块和写作板块,实际读写结合的机制得以架构,读写结合模式的综合效益也在朝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进展。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思维导图工具,并且熟练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这样才能够熟练将其使用到英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机制的架构才能够渐入佳境,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质量也会不断提升。

三、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交互达到更加理想的状态,就需要进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整合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充分考量学情,思考阅读写作教学融合策略,继而架构理想的阅读写作教学格局,这样才能够进入高质量的初中英语学习格局和环境。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主动融入进去,实现英语课堂的优化设计,继而确保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可以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导图初中英语文本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