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见,拖延症

2022-05-30高佳

中学生博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小迪出去玩来访者

高佳

上个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正在修改课件,忽然一位家长微信联系我说,她的孩子遇到了特别大的问题。我察觉到这位母亲十分着急,便放下手头的工作,打电话请她细说具体情况。

原来,她的儿子小迪正在我校上初一,小学时就有些拖拉,现在每天作业更是要写到凌晨,白天则因为睡眠不足总在课上打瞌睡,导致知识点没听明白,晚上作业又写到很晚,双休日也总把作业拖到周日晚上才开始做。她几次三番和孩子说好好听课,作业尽量做快,孩子既不反抗也不执行。“我真怕孩子放弃自己,又不敢太过逼他,眼看初一已迈入下学期,他再不改掉这拖延的坏毛病可怎么办!”说到这,小迪妈妈按捺不住情绪,开始哽咽。

对于这类焦虑的家长,为了赢得他们的配合,我们首先需要平复其心情。于是,我一边听小迪妈妈倾诉,了解情况,一边安慰她,对她的担忧和无奈共情。二十几分钟后,小迪妈妈的心情终于平复下来,我和她商定好先请小迪和我单独聊一聊,再决定家长如何介入。

第一次辅导:寻找经验资源,激发改变动机

事实上,就如家长所诉说的那样,小迪的主要问题是拖延,这种坏习惯目前也已对他的学习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面对习惯问题,行为疗法是不错的选择。但要使干预起效,首先需要激发小迪本人的改变动机,并通过挖掘他的经验资源,建立他的自信,使其主动配合。

“其实我也很苦恼,不知道写作业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当我和小迪分享妈妈的担心后,他叹了口气说道。

看来小迪有改变动机,只是不知道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拖延产生的原因,我询问他身边作业效率高的同学的写作业方式与他有什么不同?

“可能是他们上课听得比较认真,而且他们会在课间写作业。”小迪总结了自己的观察结果后又说道,“不过我最近已经有所改善了。”

“改善”这个词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来访者存在成功经验的重要标志,于是我追问道:“那你用了哪些方法?效果怎么样?”

“我有时也学同学们在课间写作业,感觉学校的学习气氛好一些,而且刚上完课,知识我也都记得,所以做得很快!”小迪有些兴奋地说道。

看到小迪的积极情绪被唤起,我决定趁热打铁,和他初步探讨了一份“在校作业计划”,激发他用新行为代替旧习惯的意识,并和他约定好下次咨询时把执行计划的感受告诉我。

第二次辅导:反思失败原因,探讨改进方式

第二次咨询小迪依然准时来到咨询室。而当我询问他计划执行情况时,他却支支吾吾地不愿回答。显然,他担心我批评他没能做出相应的行动。

实际上,在行为治疗的过程中,旧习惯的改变过程经常是磕磕绊绊的,而作为咨询师,我们则需要涵容来访者的“慢”,并针对他们的行为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干预方案。

为了打消小迪的担忧,我安慰道:“你放輕松,就算没有完成计划,老师也不会怪你,可能是之前的方案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怎么修改才能让你更好地完成,你觉得可以吗?”

接着,我们开始一同分析为什么上次方案没能实施,发现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其中缺少监督和强化是重要原因。

以往的咨询经历告诉我,过于关注客观原因会损害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不利于其做出行动。于是,为了激发小迪的主观能动性,减少阻抗,我鼓励道:“环境原因通常难以控制,但是作为初中生,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改变自己。虽然改变有些难,但可以慢慢来,我会帮助你。现在,我们先来想想怎么帮助自己完成计划吧!”

对于监督和强化的使用,我们需要使用来访者习惯和认同的方式。于是我用例外问句询问道:“之前有没有遇到过虽然作业不少,但是你还是完成了的情况?当时你是怎么做到的?”

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发现对小迪而言,妈妈的监督和奖励是最有用的。因此,我们决定下次咨询请妈妈加入,一同讨论新的时间管理方案。

第三次辅导:家校携手共育,推进计划实施

由于上学日的时间自由度有限,监督和强化有时并不能及时地施加。因此,第三次咨询中,我打算先让小迪尝试制订双休日的时间管理方案。

在一番寒暄后,我们三人开始规划周五放学后至周日睡前的安排。根据计划制订的SMART原则,我引导小迪尽可能具体地对一天中的各项事情做出安排,这包括几点前起床或睡觉、什么时间洗漱吃早餐、几点至几点写语文作业、放松休息等。

考虑到小迪的学习动机较弱,可能不愿完成困难的任务,于是在制订计划时,我不断向小迪强调:“这份计划必须是让你觉得比较容易达成的,你可以尽可能多安排放松时间。”

此外,考虑到初中生独立意识的培养需要营造尊重、接纳的家庭氛围,我也同时建议小迪妈妈:“只要小迪不做可能会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希望您不要干涉他放松的具体方式;如果发现他提前完成计划但还没到睡觉时间,请把剩余时间交给他自己安排。”在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小迪显得有点兴奋。

来访者对方案的满意度也会影响其执行力,作为咨询师,我们需要尽可能减轻来访者对方案本身的抗拒。于是,我请小迪对计划的满意度打分:0分是完全不满意,10分是非常满意,小迪打了7分,这为方案的改进空间提供了直观依据。

“没到满分的话,说明我们的计划还不够完美,我猜小迪还需要更大的奖励来激励他。”我接着问小迪,“你还希望得到什么奖励呢?”

小迪想了想,回答道:“我想出去玩,买想要的东西,做想做的事情。”

听到这,小迪妈妈补充道:“自从上初中,孩子因为学习紧张,确实很久没带他出去玩了。”

“那我们就把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作为完成计划的大奖。”此外,我还承诺小迪,“如果你能完成计划,我就给你敲一个印章(在心理课上,印章可换取小礼品)。”小迪对此很激动。

“当然,如果无法完成计划,那你就不能出去玩,这是惩罚,也是你应该负的责任。”我提醒道。

最后,小迪为新计划打了10分。此外,我们三人还在计划书上签名承诺,并请小迪复印后张贴在家中常去的各个房间。

半月后,小迪妈妈告诉我孩子这两周写作业主动多了,能在周六提前完成计划,班主任也赞叹他的改变,最近母子正一起制订上学日的计划。

小迪终于开始和拖延症说再见了,我真为他高兴。孩子的成长可能并不需要高深的道理和不断的说教,我们的尊重、接纳和爱,就足以成为孩子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

编辑/苗嘉琳

猜你喜欢

小迪出去玩来访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农场之行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拿错了的快递包裹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小主播的苦与乐
和生活握手言和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出去玩